梅梅:以德国职教为鉴,破除旧观念找准新赛道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2-16 15:56:44

梅梅

“德国制造”是一张靓丽的世界名片,发达的制造业是德国经济在二战后取得飞速发展的主要引擎,这与德国先进的高等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笔者通过一段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习交流的经历,深切体会到德国职业教育为德国经济发展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宗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借鉴学习德国等职业教育强国的先进经验,助力湖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建设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纵览德国各行各业,技术工人的薪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少行业的技工工资甚至高于普通公务员,媲美大学教授。在德国,人们对于技工也很推崇,和国内人们推崇的教师、公务员、医生一样,技术工人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德国父母期待子女报考的学校;自主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常年占据总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有力证明了其较好的职业前景。这样的社会氛围大大促进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由此,湖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就是破除旧观念,营造尊重职业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似乎职业教育是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好大学之下的无奈之选,职业教育往往被视为“他人的教育”“失败者的教育”。用人单位、家长等方面均应转换教育思维,应该大力加强实践教育,让“心灵手巧”同样成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一方面,进一步放宽公务员招考、职教生高考、行业准入门槛、择业创业指导、银行信贷扶持等政策,拓展职教生多维发展路径;另一方面,企业要深度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摒弃以分数论高低、以学校评优劣的狭隘观念,在企业员工招录、员工职业技能再培训上一视同仁,积极为职教生就业、岗位晋升创造条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全社会树立职教与普教同等重要的平等意识,营造尊重科学技术和技术人才的良好氛围。

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誉满全球,与德国职业教育自身精准定位及各级政府、用工企业、家庭和社会的支撑体系密不可分。从主体看,既有来自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层面的支持,也有来自用工企业和社会的支持;从内容看,既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法治保障,也有学生专业选择、职业辅导、继续教育等各层面的支持。

借鉴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我省职业教育应当清晰认识自身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角色扮演与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上,找准突围赛道,完善优化职业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制定出台、完善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认真施行《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加快行业职业教育立法进程,健全职业教育领域的条例法规,为职业教育发展筑牢法治基石;学校应紧跟社会发展、行业发展趋向,围绕“特色”做文章,铸就鲜明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和人才特色,走“小而精”的发展之路;校企协同,改变以往理论、实践课完全在学校,实习期间完全在企业的分段式合作培养模式,推动办学主体“大协同”,培育过程“大融合”,以良好的校企互动,实现更加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宽进严出,把“严”字贯穿于职业教育学生培育全过程,严思想品德培育、严职业道德涵养、严基础理论教授、严实操科目考评、严毕业条件考核,强化职教学生岗位责任、奉献担当、行业能匠和大国工匠意识,铺筑职教学生职业发展之基石,打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有品牌。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研究员,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湖南本土化融合的实践研究”(17YBA097)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周泽中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