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感叹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2-01 14:06:42

文|龙泽巨

从小看了历史书的记载,我就想去目睹闻名遐迩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风采。今日得以实地感受其雄壮神奇,亲耳聆听导游饱含激情的解说,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它的伟大与不朽,心灵深受震撼。

我是第一次到四川,第一次到都江堰。筹备这次行程时,我就特别提醒:“一定要把参观都江堰安排进去。”晚秋一个万里晴空的上午,我终于了却了一个多年的宿愿,其高兴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都江堰水利工程建在成都平原西北部的岷江之上,离成都市50 多公里。这是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率领成都平原的黎民百姓,于公元前256年完成的一项迄今世界唯一留存、年代最久而且至今发挥效益、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工程量浩大,加上当地的技术水平很低和设备很差,在2200多年前的科技条件之下,能建成如此伟大的水利工程,确实难以想象,令人叹为观止。

据导游介绍,李冰担任蜀郡太守后,眼见从川西高原奔腾而来的岷江汹涌而下,正好在玉垒山流入成都平原,导致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每年都要遭受洪水的肆虐,良田被冲,庄稼被毁,老百姓流离失所,四处乞讨。他心中痛楚不堪,下决心制伏岷江洪魔,于是在玉垒山下的岷江上领导建造了分流岷江的伟大工程。

工程分为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部分,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也就是利用人力开辟了一条内江。三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联合发挥引水分流、泄洪排沙的作用,使犹如烈马的岷江得以驯服,成都平原得以水旱无忧,丰收连年,造就了2200多年来天下人向往的“天府之国”,至今仍灌溉良田7000多平方公里。李冰任期内能够成就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说明在封建社会,也有一部分位高权重的官员能够以造福人民为己任,以建功立业为人生的目标。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都江堰工程之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工程量浩大,而且更在于它的科学性。内江和外江的分治,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个部分的相互作用,导致江水无论是汹涌还是平静的情况下,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都是限量限沙的水,确保成都平原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控制在需要的前提之下,其中体现的科学水平和科学态度,也无不让后人惊叹。它所积累的治水“三字经”,至今仍是都江堰治水遵循的准则。李冰及其后历代治水的四川官员,对于投资所产生的效益的预测,都相当准确。

导游还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情况。当时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怎么能在滔滔岷江之中筑堰分水?聪明的李冰太守指挥民工将装满鹅卵石的竹笼投入江心,形成江心岛,将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开辟内江也很不容易。内江从玉垒山的山体中穿过。这座山不是土山而是石山,当时没有炸药,怎么开挖石山?李冰又想出了办法,先用柴火堆在石山上燃烧,将石山烧得发烫,然后用冷水浇上,使石山在冷热之中发出裂缝。民工就顺着裂缝将石山分解为一块块的石头,将其运走,历时 8年,终于成了一条顶宽28.9米、底宽14.3米的河道,这就是今天仍能看到的雄伟壮丽的宝瓶口。

人民不会忘记这样的有功之臣。2200多年以来,历代百姓一直把李冰奉若神明。宋代开始,人民就在玉垒山上的崇德祠(后改为二王庙)祭祀李冰,每年都在离堆公园的伏龙观(又名李公祠)前举办纪念李冰的活动。我肃立在高大魁伟的李冰塑像前,耳际不断回响着诗人臧克家歌咏鲁迅的诗句: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李冰不也是这样的人吗?

依依不舍地离开都江堰后,我的心仍然久久不能平静。返回到成都的路上,导游反复介绍:“今天成都市民饮用的水,都是宝瓶口流出的清清的水。”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没有2200多年来以及以后千万年的成都人民饮水的保障。次日去乐山和峨眉山的路上,以及之后去重庆的路上,经过沃野千里的成都平原,导游又说:“自从有了都江堰工程,成都平原就有了供水的保障,而且没有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是啊,都江堰工程是个巨大的调水工程,岷江水少时,江水全部经过内江流向成都平原;岷江水大时,多余的水流到了外江,由外江排入了滚滚长江。

2200多年前的一个封建社会的高官,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为己任,科学决策,科学施工,科学投资,殚精竭虑,耗时多年,终于成就了造福千秋万代老百姓的伟大工程。

李冰,你的伟大精神和伟大的都江堰工程将永存人间。

责编:陈普庄

一审:陈普庄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