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伢子妹子·小学版|无湘不成军,女兵作家第一人

  科教新报   2023-01-18 09:06:37

她是中国第一个女兵作家,参加过北伐战争。在激烈的战斗间隙,她把战争中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感,急就写成《从军日记》,引起巨大反响,先后被译成英、日、俄、法、德等10多种语言。世界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誉她为“努力奋斗的新女性”;美国著名作家史沬特莱称她为“女性的骄傲”。她就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谢冰莹。

采茶,同情苦难小姐妹

1906年10月22日,谢冰莹出生在湖南新化一个举人家庭。父亲谢裔勋先后担任新化、武冈等地的书院山长,后任新化县立中学校长30年,母亲刘喜贵也能识文断字。

儿时的谢冰莹特别调皮淘气,她喜欢混在男孩中玩,大家叫她“冈猛子”。她玩练兵游戏,要当司令;办酒酒,要当新郎。她带头爬树掏鸟窝,下田摸泥鳅,入水捉虾子。每天晚上母亲清理她的口袋,满满的都是这些小动物。母亲气得用藤条抽她,抽得她浑身都是血痕。母亲不忍心,改打为罚,罚她去茶园采茶。

到了茶园,谢冰莹不是把茶枝弄断了,就是把绿芽弄残了,急得大嫂要她去捉蝴蝶。蝴蝶在山花中飞,她捉不到,于是摘山花。收工时,大家篮子里都是满满的茶叶,她满篮子都是山花。她将山花全部倒进途经的一条小河,嘴里还念着:“花呀,流到洞庭湖去吧,这是我给小龙女的嫁奁!”

采茶一采就是一天,中午由家人送饭。很多采茶女都是童养媳,生活极苦,中饭多是两个红薯或粗麦粑粑。有个叫春香的童养媳,只比谢冰莹大两岁,瘦弱如柴,脸上还带着血痕。因前一天采茶不多,婆家罚她第二天没饭吃。谢冰莹同情这个小姐姐,把自己的米饭给了她,大嫂还多放了一块肉。春香接过饭,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哭了很久。

谢冰莹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么悲伤凄凉的哭声,她为春香伤心。从此,她认真跟大嫂学采茶,篮子里不再是山花,而是采给春香的茶叶嫩芽。

绝食,如愿上新学

谢冰莹5岁开始随父母识字,10岁入私塾读书。入学后,谢冰莹成绩第一,调皮也第一。她曾把一只腿跨在门槛上,要进教室的男同学从她胯下钻过,说是为了练就他们承受胯下之辱的本领。

12岁那年的冬天,她要到镇上的大同女校去读新学。父亲和大哥支持,母亲却反对。

谢冰莹病了,卧床不起,一连3天,滴水未进。请来郎中,没发现什么病,但郎中说,如果再不进食,就会有生命危险。第四天,昏睡中的谢冰莹口吐呓语:“我要死了,只有妈妈能救我!”片刻后,隔壁房间的母亲喊道:“冤家,你去!你去!”

谢冰莹如愿踏进了大同女校,只见天真活泼的女孩们,不是在拍皮球,就是在跳绳,她怀疑自己是不是走进了天堂。

在大同女校,新学将她带进了新的世界,她开始阅读《少年杂志》《小朋友》等现代刊物,还接触到外国短篇小说集。都德的《最后一课》和莫泊桑的《二漁夫》,让她感动得夜不能寐。不久,她听到一个令她不敢相信的消息,母亲允许她去离家6百里水路的益阳升学。母亲认真地说:“你大哥在益阳当了校长,你大嫂也要过去,你随你大哥去吧!”

拜拜,上帝的学校

第一次离开家乡,6百里水路的无限风光,让谢冰莹变得沉默起来,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到达益阳后,大哥将她送进信义学校。这是一所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有两千多学生,被校方称之为“上帝”的学生。

学校建在资江边上,风景如画,但谢冰莹有了苦闷:她不信上帝,不高兴读圣经,更不愿意在每次吃饭前做祷告。

1921年五七国耻纪念日这一天,益阳各学校和团体,都放假举行游行活动。信义学校却不放假,也不准学生参加,这激怒了许多学生,尤其是谢冰莹。她在班上宣传:“既然不放假、又不准出校门,那我们就在学校里举行纪念仪式吧。”于是她们集合同学,在校内高呼口号:“打倒帝国主义!”“誓雪国耻!”信义学校破天荒地举行了一次国耻日纪念集会。

活动完后,校方立刻清查捣乱分子。不几天,大哥被请了过来。校方说:“你妹妹虽聪明活泼,但闹事、捣乱,照理开除。但先生有名望,我们不宣布开除,交由先生带回去好了。”

谢冰莹当天就离开了信义学校,她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她是为爱国而被外国人开办的学校开除的。她情不自禁地说:“拜拜,上帝的学校!”她决心报考长沙省立第一女师,开启新的求学生涯。后来,她又入读军事政治学校,参与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女兵作家第一人。

文/顾庆丰 图/刘公明

(作者系长沙市委党校兼职教授,长沙地方文化学者)

责编:陈洁

一审:陈洁

二审:黄维

三审:姚瑶

来源:科教新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