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开画境 杰作入梦来——画家陈文杰作品赏析

楚国良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1-10 18:20:41

  文丨楚国良

  百年来,湘潭人才辈出,有何原因?湘潭何以成为伟人故里、将帅之乡、红色圣地、文化艺术之乡?

  作为湘潭地方文化研究的爱好者,这些年,我不仅一直关注着近现代人才“井喷”的湘潭现象,也一直关注着湘潭文学艺术工作者如何反映这段珍贵的历史,留下这份美好的记忆?

  据我所知,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著述方面有文史专家周磊的《湘潭老城故事》,摄影方面有谢龙湘《湘潭记忆》,在湘潭美术界的画作当中,当数画家陈文杰的《湘潭风物百图》。

  ——题记


  陈文杰,1952年出生,成长于湘潭文庙附近。湖南省美协会员、湘潭市白石书画研究院特聘画家、湘潭市莲城书画研究会艺术顾问、湘潭市雨湖区美协名誉主席、湘潭市美协理事。

  1970年,他开始从事美术工作,是当时湘潭市酒厂的工业设计人员,齐公酒、韶峰大曲的包装招贴和包装设计就出自他手。上世纪80年代初,陈文杰师从丁剑虹先生学习国画,后又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湘潭分校学习,得到汤清海、曾晓浒、徐照海诸位名师的指点。在丁剑虹、汤清海带领下先后到昭山、铜梁山、张家界、炎陵、水口等地写生,视野渐趋开阔,造型图式、空间表现、笔墨、内容题材、意境营造能力得以提升。

  陈文杰擅人文山水,喜主题创作。出版有大型组画《画说湖湘》卷一、卷二,举办了《潭州古韵》个人画展、《画说窑湾》书画展,代表作有《潭城古韵》《白石画廊》。

  在我看来,山水画的创作,是要讲究气韵的。

  何为气韵?由“气”和“韵”两部分组成。“气”,是一切生命的本源。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元气,是构成运动着的世界的基本内容。“韵”,声色和美谓之韵。韵律之意,就是要有节奏感,才能让人身临其境,美不胜收。

  山水画中气韵从哪里来呢?

  一是要多读画理。关于气韵,古人早有论述,比如元四家、明四家、清六家,到近代的黄宾虹,都将气韵认定为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吴道子的画以“气胜”,南北两朝的“由气生韵”,五代两宋的“尚法”,宋画的“尚意”,元四家由“写意”到“由气生韵”,再到“由写实到写意”,都需要我们去掌握了解。

  二是要多临古画。通过临习,掌握传统山水画的笔墨技法。一幅画的气韵就是来自于笔墨技法,笔墨技法中包含着的韵律感尤为关键。

  三是要多去写生。明朝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然后作画,自然丘壑内营。”

  细品陈文杰的画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如“画说湖湘”“潭城古韵”“文心造境”三大系列400余幅作品,反映出湘潭古城的无穷魅力。

  其二,有极强的文化底蕴。组画《窑湾系列》《湘情湘韵》以及描绘湖湘山脉、水脉、民居等600余幅山水画,寓人文情怀于自然,弘扬了湖湘文化。如作品《水涨船高》描绘的是湘潭窑湾涨水时的场景,画中所有的木质吊楼都泡在洪水中,居民生活物资用品只能依靠木船运送,画家在画上题写了“窑湾涨水频,船行街巷中,不羡威尼斯,惟画古潭城”的诗句。

  其三,有极强的时代精神。《黎氏故居》《书善亭》等作品,致力于创新美学的表达,记录时代的新气象,反映出祖国大地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和谐场景。

  2010年,陈文杰开始创作《湘潭风物百图》。这一系列画作里,除了有湘潭人熟悉的窑湾古街,江西会馆、关圣殿、夕照亭、尹氏宗祠等古建筑,和许多已经消失和被人遗忘的景点,还有湖湘公园、褒忠山等新景点。

  品读《湘潭风物百图》,让人有“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多重美的感受。

  这种美,是生活美,立足于山水画中,能让人达到“可望、可居、可游”的境地;这种美,是诗意美:一幅幅山水画就像一首首古诗词,如“江山如此多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种美,是气势美:高山大川气贯长虹,飞泉流瀑浩浩荡荡,整体布局开阔舒展;这种美,是灵动美:其笔下的云是起伏、流动的,涌动于山川景物间;这种美,是自然美:奔流不息的水,使得山水画的整体更加鲜活生动;这种美,是立体的美:山水的用笔,苍劲有力,线条感强。

  为陈文杰其人其画感动,因赋《画室铭》曰:才不在高,有心则行。艺不在多,专精即可,斯居隐山,惟有墨香。山水悬四壁,读书入心灵。谈笑论丹青,往来叙雅情。可以玩笔墨,阅诗文。无摇滚之乱耳,无庸俗之随兴。远离丑恶假,崇尚美善真。淡定云,文杰精神。


责编:6077

一审:龙文泱

二审:曹辉

三审:杨又华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