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周刊·艺风丨绚丽无悔的“兰亭风华” ——缅怀刘文华先生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3-01-06 08:54:23

刘文华书法作品《简牍》。

王胜芳

2022年12月23日,恩师刘文华先生病逝于北京,生命骤停于67岁,一位书法家最宝贵的盛年。先生离去的消息,我先见于一同学朋友圈,不敢相信,确认后便潸然泪下,久久呆望隆冬之窗外,天空低沉阴冷,远山灰暗凝重,心中一片哀伤。人生太无常啊,可堪面对这突如其来!

当天,我在工作室含泪联挽先生:“为师长,原则、情感从来二分,课堂严格,平时亲切,音容宛在,呼您还驻足?教书法,理论、实践堪称一流,心装传统,手写高古,正大气象,仰君登庙堂。”用毛笔书写发朋友圈,以寄托哀思。

刘文华先生,是恢复高考后较早的书法专业科班出身的书法家。几十年来,他一直没离开书法教学、创作等岗位,曾师从书法大家刘炳森、欧阳中石先生,是书法界公认的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他曾长期担任中书协书法培训中心主任,中书协第五、六、七届理事,第六、七届隶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专家组成员,中国书法大厦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等。先生对书法传统经典之崇敬、精研,影响深广,堪为世范。书法创作根植传统,高古朴茂,逸趣横生,清俊爽利而不失厚拙。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专职从事书法的教学、研究、管理工作,编写出版多种字帖、教材、教学光盘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等收藏。

对先生在书法界的成就,我早早慕名。而与先生谋面及成为他的学生,还是近几年的事。湖南省书协早几年办起了“书道湖湘”讲坛,邀请国内知名书法家来长沙授课。刘文华先生是被邀请来长讲授书法备受欢迎的名家之一。我参听了先生的两场讲座,每场都座无虚席,先生将书法史、书法技法、书法文化观、书法人品观、书法哲学观、书法美学观,讲得透彻入理,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2019年,由先生主讲的“旷深文渠”书法高级研究班在长沙举办。我有幸参学,受益匪浅,也与先生结下了纯洁友谊。先生对书法艺术的执着精研,支撑了他教授、创作书法的高水准。先生书法“五体”皆能,尤钟爱隶书,常有书作自明“余书尤以汉隶为范”,隶书影响全国。他通研汉碑、刻石、摩崖,《礼器碑》《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西狭颂》《鲜于璜碑》等汉碑经典,研临数十年,深有感悟,心手通会,课堂上张口经典,信手拈来。先生形象地说,临习书法传统经典,就等于到银行“存钱”,创作等于“取钱”,存钱越多,取钱才能自信自如。

先生教学,严谨负责,观点有来处,不信口开河。对每一位学员的作品,在课堂上一一点评。褒奖优秀者,爱之于心,喜形于色;点醒不足者,不留面子,让当事人长记性,痛改学书坏习气,良师予爱于严。先生强调,一个搞书法的人,要有“两种功夫”:一是字上功夫,即书法技法要专业,笔画单字过关,字行上下呼应,字印相得益彰,整幅作品气韵贯通、和美古雅、富文气逸趣。二是字“外”功夫,书法不仅仅是写几个字那么简单,书者要修心养性,内心干净,先做好人;要多读书能写作,文、史、哲、美学、古贤书论等,都要涉猎,做一个合格的文化人。先生还指出,从事书法艺术,悟性加勤奋,热爱加坚持,临帖写碑,读书做人,是一辈子的事,不能急于求成。先生书法教学严谨讲原则,但课后对我们特别亲切,常常关心我们工作、家庭情况,是一位慈祥的师长,让我们倍感温暖。参加这一期书法高研班,学员们与先生学在一起,课堂上听先生教诲,受书艺浸洇,与古贤对话,吟诗作书,课余品茶聊天,幽默说笑,是难得之雅聚,人生之快事。

先生祖籍河北,生长工作于北京,骨子里有北方人的豪爽直率,但保持了一位文化人的涵养,为人低调,从不以书法名家自居,说自己是一个书法教学研究者。先生对湖南情有独钟,称湖南人会读书、爱文化,湖南是生长书法家的沃土,欧阳询、怀素、何绍基、齐白石、曾熙、毛泽东等一批书法大家闪耀星空,颜真卿《大唐中兴颂》、李邕《麓山寺碑》、考古出土的汉简、秦简等一大批书法经典,发光湖南,是传承书法的源头活水。他说湖南书法界的现在和未来充满希望,在全国书坛的地位和影响会越来越大。先生一生很少办书展,但欣然与湖南同仁在长沙联办书展。

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有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于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先生匆匆而去,而一生又是成色弥足,蛮有厚度的。先生一生钟爱书法,成绩斐然,桃李满天下。他的人生之旅,“因寄所托”,自有书法自由王国里之“放浪形骸”,奔放快然,自信旷达,不缺“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觞曲水”之大美风景。他的书法情怀,责任担当,足以描绘出一位当代书家绚丽无悔的“兰亭风华”。

责编:廖慧文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