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通讯员 陈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29 17:44:3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29日讯(通讯员 陈康)12月28日,长沙市天心区南托街道牛角塘村小微水体保洁员不顾冬日寒冷,在辖区大大小小的山塘水坝周边用夹子捡拾山塘水体内的白色垃圾,用网兜打捞水面漂浮物。
近年来,牛角塘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因地制宜、真抓实干,有机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水体治理向小微水体延伸,打通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积极消除“群众身边的污染”。2022年牛角塘村投入小微水体整治经费5万余元、人工100多个,多措并举让小微水体“靓”起来,全力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见效,不断提升群众生活环境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小微水体,即沟渠、堰塘、小溪,被称为江河湖泊的“毛细血管”。随着河长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小微水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村内山塘水坝、水库、小河流较多,全域共有沟、渠、塘10多处。针对小微水体流动性差、自净化弱、规模小、数量多等特点,将治水管水的“利剑”转向小微水体。
同时将“河长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融入小微水体整治,全面排查河道、沟渠、坑塘、房前屋后排水沟,建立问题清单,实行“拉网摸底、逐个销号”式治理。使得死水一潭“脏乱差”的小微水体变成“水质清澈、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的农村美景。坚持大小共治、系统治理,下好河、沟、渠、坑、塘“一盘棋”,加大整治小微水体的力度,致力构建“一村一河一品一景”新格局。
全面整治小微水体的同时,还将做好查污溯源工作,及时查处、严惩违法排污行为;注重运用植物、生物等生态治理技术,着力提升小微水体的自净能力;动员全民参与,把维护农村水环境写入“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志愿者力量,共同营造爱水护水浓厚氛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审:李玉梅
二审:张福芳
三审:周小雷
责编:李玉梅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编辑:李玉梅]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