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融合·融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格局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2-11 15:40:13

谭立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三大核心职能,“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核心职能和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重要抓手,是新时代构建人才培养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做好职普融通,搭建学生多元成才“双轨双通”立交桥

职普融通是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种不同教育类型相互沟通、相互衔接,既各成体系,又融合发展。职普融通是增强国民教育体系包容性和人力资源开发适应性的重要行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本供给具有重要影响。

一是要形成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体系。按照类型教育特点办学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学生多元成才搭建更多平台,建立从中职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纵向贯通,从学历教育到职业培训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是要建立职普教育横向联通体系。各学段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资源共享、贯通互认,设计义务教育后不同教育类型之间的转换通道和融通机制,为学生在就业和升学提供多元选择机会,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是要保证职普教育的“双轨双通”。职普选择要重视培养学生认识自身兴趣、能力等在两种教育类型中的适合度,重视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上的培养和评价,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

二、做优产教融合,构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产教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实现途径和体现形式,是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相融合、生产实践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相融,是教育系统内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教育系统外部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

一是做优产教融合要瞄准“一个目标”。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通过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和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丰富办学形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劳动者能有效适应以技术技能生产配置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以劳动生产率提升为重要特征的技术技能驱动型高质量发展。以人才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校企协同创新的“孵化器”、企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人才发展的“催化器”。

二是做优产教融合要找准“一个定位”。职业技能是促进中国制造和服务迈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础,适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需要,要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人才和技术需求变化,精准分析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之间的交集,紧贴区域产业结构,充分调研区域产业发展状况及其人才需求状况,了解市场对该专业群的人才规格层次要求,以判断设置哪些专业(群)、设置规模、培养目标和方向定位,人才培养定位由产业链中下端向中上端延伸,以专业为重点培养实用人才,从而保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高社会声誉、服务社会需求,培养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是做优产教融合要实现“三个转型”。围绕学校与企业、产业与教育双方共同利益,组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由“被动融合”向“主动融合”转型,协同推进产教融合的良性发展;强化推进校企双方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深入融合,由“硬件融合”向“软件融合”转型,丰富产教融合的内涵;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智能技术,整合校企双方的各种资源,实现最广泛、最科学、最优化的资源配置,由“实体融合”转向“虚拟融合”转型,促进产教融合效能的充分发挥。

三、做强科教融汇,让高职教育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科教融汇本质上是科学与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职教育发展必须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科技成果及其应用转化为支撑。

一是突出“需求导向、应用为王”的理念。高职院校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应用要“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应用为王”的核心理念,多主体围绕产业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和共性问题开展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推动科技创新、催化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有效对接,主动融入科研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车间”,破解“科技产业两张皮”,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有力支撑作用。

二是强化“育人为本、赋能发展”的目标。科教融汇的目标是培养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结构性矛盾。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提供新思想、新技术、新素材,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与教学联动,助力师生共同发展提升,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学生在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活动,为学生提供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动手动脑的热情,营造自主创新的氛围,鼓励学生在项目实践中逐渐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是强化“项目牵引、组织科研”的方法。以项目为牵引,将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需求作为工程技术研究选题的重要来源,以技术改革、技术服务、技术创新为研究方向,瞄准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核心问题和技术前沿,组建学科交叉团队,创新科研组织模式,瞄准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中的重大问题,紧盯产业企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紧盯区域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和技术问题,用有组织的科研,改变过去“单打独斗、各自发展、集而不群”的状态,通过产业技术实验室、中试和工程化基地,把分散的科研力量、兴趣方向和研究资源聚合成科研集群,产生积聚效应。

(作者系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教授,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