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土诗派作品小辑(下)

    2022-12-21 10:26:58

【编者按】

创建于1987年春的新乡土诗派,经历30余年的风风雨雨,如浩浩荡荡竹林中的春笋,一次又一次冒出,层出不穷。“传承民族血脉,塑造精神家园”的主张未变,扎根大地、扎根现实的方向未变。作为新乡土诗派主要创始人,陈惠芳以其不懈的坚守、丰厚的成果,成为这一诗歌流派的旗帜。重新集结,再次出发,阵容可观,前景可期。本刊特推出“新乡土诗派作品小辑”,为其鼓劲壮行。


再过一会

毕俊厚


天黑了。

再过一会,我的村庄就会安静下来

现在,它们正忙于沸腾


炊烟像一匹薄雾中的经卷,

正在升起。

鸡鸣狗吠,正在形成盛大的交响

暮色中归来的羊群,仿佛反穿皮袄的

我的亲人,一个个露出满足而惬意的微笑


再过一会

锅碗瓢盆银质般的脆响

会落到村庄的角角落落……


这是多么神奇的时刻啊!一切

都在有序中过渡。仿佛有神

在暗中指引。尘世所有的力,都在围绕着

我的小小的村庄,在转动


再过一会,明月

就会升在半空。明月像一床柔软的被子

盖住我的村庄,那时,我苍老的母亲

正在熬制一锅红米粥

那暗红的沁香

弥散着梦境一样的甜蜜


毕俊厚,河北尚义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刊发于《诗刊》《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飞天》《四川文学》《解放军文艺》《安徽文学》等文学期刊。曾获第四届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大赛一等奖。2014年参加第七届河北青年诗会。


山的峪口,我生于此

邓流沙


松涛倾泻,蝴蝶奔涌而来

蜿蜒缠绵的山路,充当幸福的使者

子夜的这个时辰,迫不及待

为远方刻上诗的烙印


这来自天籁的声音,被草木养育

干净,朴素,沾着草木的骨气

夜幕退却,星光一拥而上

身后的花朵,静且美的笑容

是土地纯正的标签

睡梦中,我带它行走

一支神来之笔,与脐带相连

墙角的扁担动了动,闪着古铜的光泽

灵与肉,勾画山梁一样的身姿


迎风的山岚,打坐了一生的绿菩萨

伸出了祖宗一样宽厚的手心

梦醒以后,身边环绕着梨树、桐树和乌桕

能清晰分辨出树杆的骨骼,树叶的脉络

我从中读到了熨帖,幸福带有特别的气息

这个草木枯荣的山谷,饱经人间风霜

给了我第一次洗礼

让我痛,并快乐

雾散后,天空下满是琼浆清露

绽放最美的笑容

家舍里,苦练过千百次的歌声

穿透砖瓦,飞向阳光、云朵和森林

千万只鸟喜欢在四周鸣食,筑窝

也带我在雨中起飞


邓流沙,湖南邵阳县人,现居深圳。在《散文》《诗歌月刊》《诗选刊》《山花》等刊发表作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个人诗集《时光的沙粒》《月光流年》。


村口,开口说话

邓建华


开春了 在村口

我一直等

等一阵风把柳条送过去

等一拨雨将满园青菜盖过去

等一台满载的拖拉机把最美的新娘接过去

等一个佝背的老者将狗喊回过去

等一只鹅摇摇摆摆赶过去

该过去的 都过去了

我还在等

我在等

等我自己过去


回到黑狗坡

我以为那是我的村庄

一只刚出生的鹊

根本不可能认识我的鹊

对我喊

客 客客 客客客

我突然就明白了

我们都是客

对于我的村庄

对于我们的春天

对于我和世间的万事万物

客 才是

我们最真实的身份


邓建华,现居长沙望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14部专著。


检屋漏

海叶


把两架木梯子绑接在一起

下面,还要垫上两块厚厚的土砖

才可够到被炊烟熏黑了的瓦檐


父亲踏上去,一级一级向上

我在下面用双手扶住

仰望他散发着烟味汗味的灰色外套


一排排整齐的青瓦,由低往高延伸

窄窄的下水槽里积满了败叶枯枝

枯枝败叶上,还铺着一层薄薄的霜花


这处屋漏,像顽疾一样已搁置多时

以前父亲抽空只在屋内用长竹竿

做些小手术,但总是旧病复发

以至泥墙上,已留下了一抹深深的沟痕


深秋的早晨。太阳刚从屋后的草垛上升起

父亲弓着腰在屋顶上,对着手使劲哈气

还不时搓搓双手,并回过头要我站远一些

当心溜下的碎瓦砾砸着我光光的脑袋


父亲直起身子时,刚好头顶上

掠过了一朵干净的云,他应该看见了

站在彭家坳的高处——

他应该还看见了,我从未看到过的东西


海叶,湖南邵东人,现居娄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教师作家分会副主席。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潮》《扬子江诗刊》《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湖南文学》《散文诗》等文学期刊。已出版作品集《文字背后的光》《牧蝶者》等八部。


喜鹊一叫,羊古冲的天就亮了

李勇


喜鹊一叫

羊古冲的天就亮了

天亮了 你就得和农事握手言欢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天亮了 你就得赶着憨牯子

绕过土坎和山梁子

到清水塘后山去啃噬青草

在乡村的画屏里

喜鹊总爱停在屋前两棵冲霄的白杨树上

喳喳不停 喜形于色

有时 它也在房前屋后转悠

吵吵嚷嚷 喋喋不休


只管枕着星光

和着花香入眠

无需担心思想被暮霭网住

哪怕梦还在山间的小路上蜿蜒

鼾声被浓浓的晨雾打湿

只要喜鹊一叫

羊古冲的天就亮了


李勇,笔名麦果,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三度诗社社长,湖南临湘市作协副主席。2017年被授予湖南省“书香之家”。出版诗集《故乡》。


芦苇荡(外一首)

彭润琪


孤独的湖,用一根芦苇来种植快乐。

自由的水,开始呼吸,积沙成滩。成洲。

密密匝匝的根系,繁衍生息。

丛生诗人——深邃的蓝,流淌的云,还有辽阔竞走的风。

包容所有的悸动,让物事一点点丰饶。


枯黄的叶子,欢呼收割。

芦花溢出所有的雄性,用一根荷尔蒙驾驭黄金地带。

荻花力挽狂澜,以蓬勃的生殖孕育韧性。

那直插苍穹的野性,不必驯服。

以子之名,给予我们恩典。


砍苇人,如候鸟般迁徙,消失在青山碧水中。

以致于每一个闯入者,躺伏。

将自己交还慈悲之光,再来一场又一场的说辞。

每一声鸟鸣,都能啄破彼此的疼痛。


辣蓼草


水流过的地方,就会疯长。

每一场汛期都完成对它的包抄。

啜饮苦水,退隐湖洲。

骨子里的辛,挤兑出辣,在《本草纲目》里把自己酿成一剂良药。


苔花如米。

当种下悲苦和绝望时,也不忘用最卑贱的草籽,种下阳光、雨露,还有一茬一茬的酒香。

让你轻松绕过一声叹息,连根带骨。


随意扯下三株:一株入坛、一株入药,最后一株入口。

用最大的嗓门,惊醒整个村庄。

也用俗世的偏方,医治渐次的荒凉。


彭润琪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星星》《散文诗世界》《湖南文学》《散文诗》《鹿鸣》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等数篇。


小小村庄(二首)

伍培阳


黄昏饿了


“喳”,“喳喳”,“叽叽喳喳”

先是一只,两只,然后数只

在黃昏,母鸡聚集仔鸡异口同声地叫

试图把腹内的饥饿全都抖岀来


“这些冤家呵”

奶奶往台阶上撒了把米粒

“还要?以为是铳打来的呢”,接着

奶奶又往台阶上撒了把米粒


牧鸭郎


树叶支起耳朵

又有蹚响脚步的乌云从山那边过来


“咋还不回家哟”

眺望的窗口踮疼了脚尖


循着河堤,牧鸭郎晃悠悠的竹杆

正把雨季从上游赶往下游


伍培阳,湖南邵阳人。曾先后在《诗刊》《湖南文学》《绿洲》《星星》《青年文学》《青年作家》等发表作品千余首。岀版诗集《现实与回忆》《四季田园》《心迹》《乳名》。


香泉

刘笑宇


如此安静,吊楼院子的夜

唯有色彩在不断变幻

稻田深入秋天 ,鼓胀的谷粒撕裂锦缎

在温热的密道里会意

如果,时间是一味药引

那么就让所有的怀想离柴火更近

看干柴烈火舔着铁锅 以及

铁锅里冒出的

香泉。怎样抢在漫山桃花之前

抢在不甘寂寞的鸟鸣之前

流淌在村庄的每一个夜晚

但这块土地必须坚韧过

有铜的质地

有黑的浅斑

也可以在轻松的语气里

悬着紫米的醇香


刘笑宇,湖南祁阳人。1984年开始写诗,发表诗歌作品1000多首。作品散见于《诗刊》《绿风》《诗歌报》《边疆文学》等国内报刊和诗歌网站、论坛。


老井

田瑛


一直陪伴着老宅

给青苔的成长打卡

仿佛年轮

做下的圆形标记


我偶尔去看它一下

我的脚步,干扰不了它的静寂

只是偶尔的吊桶声

会惊动月光

提醒一个背井离乡的人


田瑛,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鸭绿江》《散文诗》《湖南日报》等报刊。出版散文诗集《风语者》《田瑛短诗选》。


瓦匠

范朝阳


进炉膛之前,须得一千脚,一万脚

须得不来话的老男人,一圈一圈

千脚万脚,泥里踩出浆


须得拱起脊背,烧足

三日三夜。须得三日三夜

土坯子,塑一回金身

披挂一身月光,上屋梁


不踩人家油菜地,不踩低

人家门槛


总不来话的老男人再不来话了

一旁吹吹打打,曳长唱腔。赤脚下

瓦片碎成了莲花瓣

这次是破地狱,通关


范朝阳,湖南邵东人。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潮》《草堂》《诗歌月刊》《草原》《延河》《北京文学》《山西文学》《创作与评论》《湖南文学》《星火》等报刊。


磨潭桥

朱继忠


河沙入城之后,沩水终于露出真容

渡船老了,望着一河的嶙峋

撑篙已使不上力,蓑衣已收好

风雨里的摆渡,有始有终

磨潭桥架起来了,先是单向通行

后来新修一半,不再顾忌相视而笑

这座钢筋混凝土的渡船

汽笛声多了,光影更亮了

撑篙成了立柱,船舷蜕变成护栏

稳固,温暖,便捷,众口一词

沩水涨时,桥汲水而坐

沩水回落,桥濯足而欢

每次从桥上走过,喜欢放慢脚步

总会想起那条刷满桐油的老船


朱继忠,湖南宁乡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沙市岳麓区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于《诗刊》《湖南日报》《创作》《浙江诗人》《天津诗人》等报刊。


哑巴姓周

华石


哑巴姓周

像一条豁了口的田埂

瘦长,倔强


挑水,种田,做缝纫

把日子过得,不慢不紧

偶尔下棋

陪纺纱厂的老李

高兴或沮丧地

撂下两捆

自己种的冬蔓青


哑巴想赵丽珍

想得发狠

做不得事,就折纸鹤

折了拆,拆了折

一天只折一支


满屋子装不下

就挂树上

一直挂到村口

挂到赵丽珍

终于回来收


哑巴做衣裳的时候

整个村子,水杉,枇杷

油菜,辣椒和南瓜秧

都小心翼翼地

安静了下来


华石,本名吴良琴,1985年生,益阳南县人。湖南省作协会员。


谎言

朱建业


那一年

母亲四十五岁因病离世

外婆七十岁

为了不让老人难过

亲友们对她隐瞒噩耗

当外婆埋怨母亲为什么不去看望

大家都找无数理由解释

外婆在谎言中生活了十二年直到仙逝

母亲也在外婆的埋怨中

多活了十二年


朱建业,诗人,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法律硕士,广东作家协会会员,湖南双峰人,现居深圳。著有诗集《月韵》《风灯》。


种下去的庄稼活了

王一武


种下去的豆子活了

秧苗活了,麦子、油菜、红薯活了

它们活成的样子

在我的茧里增加岁月的厚度


阳光很好,雨水也要充沛

这样会适合根部的发育

叶子的生长

只是我那有点轻微积水的腰子

弯下时,有点打偏

它支撑的季节,一边

退后,一边在田里

寻找庄稼的样子


王一武,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永州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已在《中华辞赋》《星星诗刊》《诗选刊》《绿风诗刊》《湘江文艺》《湖南文学》《南方文学》等报刊杂志发表600余首(篇)诗歌、散文、小说、评论。


敖包山上观稻海

北琪


我穿越十里长廊

不为看百花争艳,也不是为了

见证果园飘香


我站在敖包山上,来不及

领会长生天的旨意

只想听听风吹稻浪的声音

看看北纬46度的稻海,如何

描摹一幅巨型的画卷


风在低吟,水在浅唱

山峰不再保持沉默

云朵也忍不住高歌一曲


我看到那些稻子棵棵挺拔

把每一滴露珠,映衬得青翠欲滴


在这座古朴的小镇,每一株稻子

都不想在秋天一事无成


北琪,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发表于《十月》《星星》《诗选刊》《散文诗》《诗歌月刊》《草原》《鸭绿江》《散文诗世界》等报刊,并入选多种年选。


制陶的人

杜华


愿能掏空身体

以血肉为泥


以舜帝钦点

湘水为料


若黎明露出

豆青眼色


在我们的黄花岭

繁星冰裂


每一孔窑火

都是衣钵


杜华,湖南岳阳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散文选刊》《诗刊》《诗潮》《散文百家》《湖南文学》等报刊,诗歌入选《2017年中国诗歌选》《2018年中国诗歌选》《中国当代诗歌年鉴》等多个选本。


我也是湄水

刺客


先是溪流,再是江流。

先是童年,再是中年。然后呢?


我不再从水面中找来回移动的光线,

也不再从鸟声里找一生只唱一次歌的荆棘。


我已准备好写下避世的遁词,不再怀疑湄水流畅的样子,

就是你说的样子,小小的堆在光环下。


桂花重一层,

尘世就高一分。


我已经认真地爱完了你,

现在,我更爱漩涡与深渊。


刺客,本名吴志松。70后湘人。左手炒菜,右手写诗,混迹于闹市。


再写稻草人

刘忠华


想先人了,就到田地里

扎稻草人


然后翻出他们生前

穿过的衣裳

一一套在身上


再把生前用过的瓦罐

摆在他们面前


每个瓦罐里,添上井水

——一生嗜酒的五叔公,二伯父

当然要改为红薯酒


哦,快看呐,亲人们

一个个,回到了田野


如果风再大一点,会听见

他们一边劳作,一边说笑


如果在夜晚,会听见

他们迈开脚步,走过熟悉的田埂

月光再大一点,会听见他们

在溪流里,轻轻擦洗身子


刘忠华,湖南道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永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供职于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出版诗集3部,曾获鲁藜诗歌奖、第五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等。


初夏遇雨

三两清风


光滑的柏油路上,雨点在蹦蹦跳跳。

桃树上的句子越来越长,

枝头细碎的词语攀到高处,急切地表达。

荒野的尖尖竹笋,已经长成枝繁叶茂的竹子。

地菜子开满白花,已经找不出那个青葱的摸样。

桃花早已凋谢,树上结满了酸涩的桃子。

温热中的一场雨,东一点,西一点,

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一个季节的慌乱。


三两清风,本名孙卫平,江苏扬州人,现居山西临汾。70后。习诗多年,有作品见诸报刊。


铜官窑归来

许立君


对于古镇,我并非来访者

因为眼睛里有着古老的颜色

某天,我一觉醒来

已经成为唐朝的制陶者

擅长把心事藏在罐子里


正午,阳光灼烫的手指间

我忍痛刻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勉强许给自己一个委婉的诺言


临近傍晚,我的发色更加浓郁

一转脸,眼泪就流了下来

伴随一场毫无征兆的雨落进陶缸

入冬之后,可以煮一壶春茶


许立君,湖南汉寿人,现居常德。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德市诗歌协会副主席,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九期中青年作家班学员,湖南省第十一期专题文学(散文)研修班学员。


惊蛰第三天

沙弦


惊蛰第三天飞出来的虫子

它们的谨慎没能躲过一种小鸟的黄嘴

小鸟在空中矫健地悬停

让我知道飞翔的方式与目的有关

但我和老朱欣赏它们的踌躇满志

老朱懂得更多

说杜鹃只会蹦,而这种鸟会走

就是两条腿可以一前一后地迈步

他还认得画眉、百灵、灰喜鹊

说喜鹊北方最多

我们又说起燕子

说起它们的冬天南来和春天北往

春天已到,我想看见它们

又想,假若不识得草木虫鱼就会错过春天

因为,春天是为它们而来的


沙弦,“浏阳河西岸”诗群成员。上世纪80年代起习诗,作品散见《诗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湖南文学》《诗选刊》等报刊。


稻浪

胡勇平


秋日江南,田野之上

大雁飞过,像是从庄户酒桌上飘出的饭香

洞庭湖两岸的诗人们在秋收的旌旗下流连忘返

有如正在田野里拾穗的云雀

用长亭外古道边的韵脚,意犹未尽。

金黄的谷穗以沉默、以朴素、以欢喜、以简单、到这群诗人的内心,交换文字


我想此刻,水是最好的相机

拍倒影在蓝天里的风景:

陇里的打稻机,秋蝉明亮的呐喊

稻浪朵朵,画地为王的诗人


看见一头猪走向屠刀

会有一股肉香,流过身体。

弟兄们持着镰刀

会有一首一首的诗从喉咙里飞出,忽高忽低,全是秋天里,你深深爱着的精灵

不想再继续写了

你看,我多么喜欢——这嘴里的肉,手里的果子,还有藏身草垛的爱情。


胡勇平,律师,法学博士。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出版诗集《异声》、《太阳掉在海里的声音》、报告文学《文坛有个毛九班》等。


墙上的歌

侯体俊


丝瓜避开杂草丛生的垄

爬上一堵老墙

在干裂的墙东拉西扯


父亲握刀的手不敢牵墙上的藤

怕疼


倒下后的父亲也上了墙

我抬着头,听着流淌的歌

隐藏在月亮中


侯体俊,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在《中华文学》《鸭绿江》等报刊物发表各类作品100余篇。


二胡

肖正民


两根弦中竟能揉出一轮明月

照亮心底常常纠缠不清的爱与恨

弓一顿,一个音符落下,是泪


与骏马赛跑与光明同行与山河共鸣

两尺琴杆,万种风情

轻重缓急顿扬抑挫中,飘出人间梦


嘘!用心去听,红尘之外净净心


肖正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油菜花(外一首)

吕本怀


在春天,洞庭湖畔,最打眼的

最养眼的,都数油菜花

一阵一阵黄金的浪,仿佛

洞庭湖的金腰带


看柳着新装


有的鹅黄,有的淡青,有的深绿

枝干随颜色深浅,离地面高低有别

一只只小鸟将那枝头当成了琴弦

翻来覆去,让一条街变得叮咚有韵


吕本怀,湖南华容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洞庭雾

戚寞


她继续在凌晨与清晨作画:

山的一笔是浓墨的

湖的一笔是粗犷的

水的一笔,是透彻的

就要滑下来的天空

——是粘稠而又模糊的


唯有船夫和他船舱里的灯

是清晰的

如果天空再明亮一点

他手中的渔网就要出手——

撒出优美的圆圈来


远处的堤岸和一排白杨树

在她刻意突出而又隐匿的笔下

静谧,闪烁神圣的光环


我想此时

我就是那展翅低飞的一只:

心怀巨大的生命之爱

——和细小的人世烟愁


戚寞,湖南岳阳县人。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湖南文学》等报刊。


禹兴村

陈莫


到达时,黄昏像一匹金色的绸缎

轻轻落下来。把我包裹

像是回到襁褓里,我安静下来

松开了紧握的弦


第一声啼哭,落在这片土地上

“那个黄昏也很美”

母亲坐在堂屋前的石凳上回忆,眼里闪着光

夕阳罩着她,像一尊小小的菩萨


门前的小路,伸向远方

像一条没有剪断的脐带,源源不断地

为我输送故乡


陈莫,80后,湖南邵东人,现居上海。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湖南文学》《散文诗世界》《文学报》等报刊。偶有获奖,诗歌入选多个选本。


那个半生不熟的姑娘

舒俊


逢年过节

爹娘还是期盼着我回家

他们不管我是不是已经嫁人了

他们不关心我的孩子是不是要上补习班

他们的心思在每一通无关紧要的电话里透露出来

我没办法装着没听懂


回到老家

白天我很少出门

怕乡亲看见一个半生不熟的姑娘

叫不出名字

更怕沧桑相对的时候

我报出了乳名

他们又将信将疑地看着我


我经常晚上出去走走

夜晚的东溪村像个火把

忽明忽暗

饱满的时候照亮了我的脸庞

被风要吹散的那一刻

我就和村子融在一起

和小时候重叠了


从二奶奶家出来

她送我到门口

她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镶上了金边

她叫了我一声

我哑然而笑

她还是把我当成我妹妹了


舒俊,就职于人民公安报湖南记者站。


一屋的月光被收藏了起来

周敏


父母住县城的时候,乡下老屋放在了一边

灶台落满了厚厚一层灰,椅子、桌子、窗子莫不如是


一块抹布在母亲手中飞转,夜深了也不歇着

屋前院后的花草和蔬菜被父亲淋了个遍,初升的太阳暖暖地照着


返城的时候,正是中秋夜,月亮透过窗子照进来

一切又光鲜如新了,一屋的月光被收藏了起来


周敏,湖南湘潭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湖南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毛泽东文学院第16期作家班学员。出版诗集《人生路上》和《诗品三国》。


小菊花

魏先和


一朵被荆棘重重包围的小菊花

拼了命

也要开得漂漂亮亮

就象在闭塞的雪峰山深处

一个背着背篓的姑娘

要用山里采的药

兑换嫁妆。她山谷里

把山歌唱得千回百转,清丽而亮堂。

无人知晓小菊花的

寂寞和忧伤

它也从不埋怨,不说苦

山风一吹,小菊花

还跳起舞来,带着清香


魏先和,湖南隆回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散文诗》《诗歌月刊》《诗潮》《作品》《草堂》《湖南文学》等报刊。小说获第二届深圳市睦邻文学奖。诗集《安静下来》获评2019年度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


乡下男人

卢旺兴


春天,将一块块绿翻转过来

用泥土的本色打上补丁,尔后

撒上种籽。几场雨,一场渐暖的风

过后,一茬茬新绿,一片片金黄

雀起


在陌生的城市,也敢撕开

一道道伤口,打进一根又一根

桩。一幢幢高楼如纽扣

不经意间被

一一钉牢


其实,他们不过是一群

乡下男人,只是多看了几眼

老娘老奶奶的针线活

便学会了拆,学会了缝补

学会了如何度日讨生活


卢旺兴,笔名相思九哥。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岳阳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诗刊》《星星》《诗歌月刊》《湖南文学》《鸭绿江》《奔流》《石油文学》等报刊。


洞庭湖落日

吴磊


我见过

无数次洞庭湖的落日

不同的季节及角度

而每一次

给我的感触和震撼

都会层层加深

以致熟稔于心


宽阔水面上的落日

被一圈一圈波纹分成两半

让人觉得不是坠落

而是初升

芦苇丛中的落日

更像是

被一根根细小的鞭子抽打

轻柔而坚定地摁下地平线

最让人沉醉的是

成群的白鹭飞过

仿佛它们身背彤红的火球

赶赴一场天地间的盛宴


吴磊,湖北蕲春人,客居岳阳。


峡山口的黄昏

巷铃


山泉替代了饮料,竹椅替代了牛皮沙发

蝉鸣替代了说话,负氧离子替代了汽油味

我替代了父亲,儿子替代了我,在溪里的闹腾

不能被替代的有

厅堂的神位

娘的炊烟

和妻子的依偎


知了叫了七遍,喜鹊归了巢

一轮明月

照旧在峡山口第二个山坳处

被老黄狗叫了出来


巷铃,湖南湘乡人,1980年生。湘潭市作家协会理事,毛泽东文学院第二十期作家研讨班学员。


导航的生活

土牛


导航开启生活的顺畅

城市融合的乡村

不再是一条道进城

不再是弯弯绕中捉迷藏


泥泞来的跋涉

像惊掉下巴的穿越

环村沥青路覆盖窄窄的弯曲

八分钟一班的地铁

随叫随到的滴滴打车

已厘不清遥远童话


高铁飞机频繁过往

对翻山越岭跨洋过海的奢望

轻巧似家常饭

叫板魔棒的智能手机

用有道词典打通不同肤色的联姻

让更多虚幻的美梦成真


嗨,导航的生活

陌生地熟悉在亲切的语音世界

追梦人陶醉在绮丽风景的旅途


土牛,原名毛文轩,江苏南京人。诗歌散见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扬子江诗刊》等。出版诗集4部,其中《一个农民的祖国》(中英文版)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


种姜人

胡梦


生姜对土地轮种的苛刻

把种姜人推向流浪的风中


家园的二十四节气种不出梦的葳蕤

姜花的心事

开满邻近乡镇的沃土

越走越远的背影

把家园交给一把锁四季的沉默

汗水浇向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

熟悉的只有泥土的气息和生姜的长势


以前曾经出现在马桥偏远山区的月亮

如今出现在资兴或者桂东的夜空

甚至越过了省界

出现在江西或者广东

一些乡下出租屋酣睡的梦中


成倍的汗水

滴落陌生的方言

艰难浇开一朵朵细小的姜花

一些脸孔

挣扎在姜瘟和黑心姜的病苗间

不得不接受过早到来的寒冬

失落的天空

不知何时能飞进一朵祥云


在收获的季节打开地窖

小心翼翼地把生姜和心事码好

把梦窖藏在温暖的大地

期待来年有一个好的价钱

为日子涂上几抹幸福的色彩


胡梦,本名胡庆华,湖南省汝城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入选《2015年中国散文诗精选》《2019中国诗歌年选》等年度选本。出版诗集《心中有歌》。


削瘦的镰刀

天涯觅梦


老屋,一把缺了牙的镰刀咬进柱子

疤痕嵌入了年轮

锈迹淌成血泪

那些苍老的记忆

逐渐明晰


简单而忙碌的岁月

父辈们割荒开地

山坡上垒出皎月垒出镰刀

阳光下,父亲收割稻子

也收割贫穷


如今,镰刀锈了

一把把遗弃在山腰的镰刀

长出杂草

长出蕨类

长出绿色的疮疤


天涯觅梦,本名王明华,70后,祖籍湖南桃源。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


布鞋

唐晓君


小时候穿布鞋。布鞋是母亲做的

母亲伸开手指比试脚的大小,脚的长短

用废报纸画图做鞋样,用边角废布做鞋帮

用白布做鞋底,粘上米浆

一层层叠上去


纳鞋底最费劲

先用锥子使劲扎个针眼,再把带线的针穿过去

有时,还要用顶针顶

顶针是个金属箍,常年戴上母亲右手中指上

表面覆盖着密密麻麻的小凹坑,像它的年轮

即便有小坑,有时候针还是会滑出来

扎到母亲的粗手


纳一双小小的鞋底,不知要扎多少针

不知会扎母亲多少次手

扎到的手指,会有了一个针眼

开始不出血,母亲挤一挤

小小的血珠子,鲜红冒出来

母亲舔舔手指头,沾一些唾沫上去

说这样可以消毒


纳鞋底一针都不能少,才结实

才穿得长久

做一双布鞋,最废的不是针线、布料

而是母亲那双手


唐晓君,瑶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瑶族文化研究会、永州市瑶族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著有散文集《行走瑶风》。


水稻

瘦马

南方的水田是你的舞台

你着一身绿色的衣裙

婆娑起舞,引领着乡村的潮流


碎碎的花事都是惊喜

农事的守望,抱着如潮的蛙鸣

浅水流觞中,你枕着鼾声入眠


流萤在夏夜窃窃私语

含苞的岁月,斑驳的光影在叶片间隙

流连,露水洗过星辰

濡湿了父亲的眼睛


父亲一生的黄金时刻

就像你结满稻谷

越是沉甸甸越是谦卑

父亲蹲下去的时候,他的额头

也荡漾起了稻浪的波纹


瘦马,本名王建军,湘潭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农民日报》《湖南文学》《鸭绿江》《上海诗人》《山东文学》《奔流》等报刊。曾获首届刘半农诗歌奖。


(原载《文艺生活》2022年第7期下旬刊)

责编:刘涛

一审:刘涛

二审:陈惠芳

三审:杨又华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