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钟含泱:温柔的力量——评周玲子画作

  湖南文联   2022-12-14 11:56:02

文丨钟含泱

文学、哲学与绘画相通是东西方的共识。以萨尔瓦多·达利为代表,盛行于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获得灵感,这一流派的画家常常将自己的潜意识与幻境表现于作品之中,从而创造出一个超现实世界。而在中国,传统绘画将诗、书、画和禅、道等哲学思想融合,逐步形成了文人画。周玲子自幼受家学熏陶,作品被赋予了传统笔墨的基因,因此,她笔下的线条纤细而富有张力,墨、色变化丰富而又克制内敛;同时,周玲子又有着向当代向世界学习的自觉意识,因此,她的作品既拥有东方文化传统中的含蓄婉约,又吸收了西方文化前卫、开放的气息。它清淡、绵柔却蕴藏着一种破茧而出的先锋意识,其风格在当代青年艺术家中拥有鲜明、独特的辨识度。

《亲爱的宝贝》 43×43cm

周玲子作品中常出现的青年女子、花木、猫咪等意象,使人联想到日本治愈系作家第一人吉本芭娜娜的文学创作。吉本芭娜娜擅长描述青年男女的敏感忧愁,而人们总能在她的故事中找到主人公对生活的眷恋、对生命的热忱,并被其感染与打动。周玲子的绘画也是如此。在她于 2016 年创作的作品《记忆之时》中,一位乌发素衣的女子伏在淡青色的案几上,两只手随意地搭着,脑袋枕在手臂上。女孩眼睛细长,肌肤白净细腻,极具传统白描里亚洲女子特有的风情。而她的眉毛微挑,淡粉色的嘴唇微微嘟着,又带点现代感的俏皮。画面右侧摆着一盆兰草,青花瓷盆与案几的淡青色相衬,东方而古典。而桌子的左边放着一个小巧的鸡尾酒杯,桌上还散落着两个小樱桃与之呼应,西方且现代。这一切,正宛如吉本芭娜娜的小说,拥有许多以女性目光捕捉的细腻、温情的细节,丰富而又耐人寻味。女性艺术家或许总有莫名的相似之处。法国女作家萨冈曾在她的成名作《你好,忧愁》中写道:“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以烦恼而又甘甜的滋味在我心头萦绕,对于它,我犹豫不决,不知冠以忧愁这个庄重而优美的名字是否合适。”这段文字,恰是品读周玲子作品时获得的“通感”。吉本芭娜娜、萨冈、周玲子,这三位分别来自日本、法国与中国的女艺术家,拥有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不处于同一时代,但神奇的是,在她们不同领域的艺术中,人们却能感受到几近相似的情怀:忧愁而美丽、温柔而绵长。

《三月》 210×180cm

《艺术史中的身体表达:19世纪末法国艺术中的女性化意象》这本书曾经阐述过一种现象:成功的传统女性肖像往往具备一种神秘感,其阴柔气质的朦胧美是吸引观者驻足的关键,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即是佳例。回看周玲子的作品,她画中女人的眼神极少聚焦于观者,似看非看的迷离与游移牵引着观画者的目光。周玲子着力描绘努力拒绝外界喧嚣影响、生存于乌托邦式的自我精神世界的新时代女性。她笔下的女子传达着作者自身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她以现代东方女性的角度构建出一个柔美而积极的美学世界;她的艺术摆脱了表现女性肉体与外形美的陈规旧习,它试图展现女性的灵魂与精神。周玲子渴望表现的是返璞归真的纯粹意象,一种蜻蜓点水般的忧郁气质,一种微带神经质的浪漫主义。

《记忆之春水》 43×43cm

文学与绘画、西方与东方,能引起人们共鸣的艺术总是相通相融。周玲子笔下的女性、动物和花花草草,以其传统绵柔的笔墨表达当代女性思想与形象的丰富与美好,将内在的张力蕴集于恬淡冲和的画面之中,这正是她内心力量的温柔表达——平静中暗流涌动,淡雅中意趣盎然。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