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景港镇:稻虾富百姓 良田耕丰饶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1-16 16:29:02

文/图/视频/胡炜 姜开林 秦静

藕池河蜿蜒向南,犹如一条皎洁的银丝带,流经一片沃野,传来了朗朗歌声,飘向浩渺的八百里洞庭,这便是华容县北景港镇。北景港镇位于华容县西南方,因其旧时处在长江分支入洞庭湖出口的北边而得名。这里良田顷顷、民俗风情浓浓、文化底蕴深厚,是湖南艺术之乡、民俗文化之乡,也是著名的“花鼓戏之乡”。

北景港镇俯瞰。

近年来,北景港镇紧紧围绕华容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精准发力,推进粮食生产与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并加强人居环境改善、普及乡风文明,奏响了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和谐稳定的幸福乐章,走出了“产业旺、基础优、环境美、文明兴”的北景港之路。

高标准农田。

食为政首,农为邦本。为确保粮食安全,北景港镇将粮食生产作为工作的“头版头条”。一方面,大力打造小港村千亩高标准农田示范片以及三个镇定百亩示范片,为粮食丰收夯实产能基础。另一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如宣传、出台补贴策略等,极大鼓舞了村民种植双季稻的热情。2022年完成双季稻播种9000亩,实现“一年两收”、“五谷满仓”。

小港村晚稻收割。

作为远近闻名的“菜篮子”镇,北景港镇积极推广新技术,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步入小港村,芥菜瓜蒌种植的新模式独具特色。虽已入初冬,但九斤麻村的反季节蔬菜大棚基地却是一片“春意盎然”,芥菜、黄白菜苔、青豆角、芦苇笋……不仅为乡间美景增添了色彩,更是“种”出了村民致富新方向。

九斤麻村蔬菜基地。

依托河道密布、湖泊众多的优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北景港镇便在全镇发展小龙虾养殖,并尝试以“稻虾套养”模式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有机结合。目前,镇域已形成稻虾养殖面积达3.8万亩。未来,小镇将探索澳洲淡水龙虾“错峰养虾”稻田生态养殖新模式,培育绿色经济新“钱景”。

小龙虾加工。

坐落于联华村的天星洲稻虾养殖合作社,是国家级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岳阳市“十佳”小龙虾养殖基地。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电商平台”的方式,带动1200名农户发展稻虾种养,亩均增收约3000元。小镇以该合作社为辐射点,集中连片经营发展小龙虾特色产业,形成了具有小龙虾苗种繁殖、养殖、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天星洲稻虾养殖合作社。

北景港镇抢抓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发展光伏产业,使之成为村民产业增收、奔向共同富裕的“绿色途径”。在南顶村光伏发电站,绿色电力和生态设施农业有机结合,搭建的光伏板下,种植了食用红薯、紫贝等经济作物,真正做到了“农光互补”、惠利于民。

南顶村光伏发电站。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小镇量体裁衣,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资源参股、土地流转等形式,走出了一条适合镇域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鲤鱼鳃村推动土地流转,建成本地生态野生湖,培育藕套养鲫鱼产业,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联盟村将村内三干渠外包,不仅让集体经济收入每年新增10万元,更是解决了村内近百人的就业。

镇干部基层调研。

为了让村民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北景港镇紧抓人居环境整治。鲤鱼鳃村把“空心房”整治工作作为突破口,开展灌溉渠、样板路、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村民文化广场建设以及主干道亮化、绿化等工程,使村落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闲逸在鲤鱼鳃村随处可见,这样的变化在北景港镇更是遍地开花。

鲤鱼鳃村集中安置点。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小镇依托文明实践站,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开展各类先进典型评比活动,通过“文明家庭”、“新乡贤”的评比,让文明新风吹进村民的心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带给村民俯仰可拾的“小幸福”。

沙金村主题党日活动。

几十年前,出生于北景港镇的花鼓戏艺术家何冬保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使得《刘海砍樵》从洞庭湖畔的乡村走向全国;今天,北景港镇的人民传承了这样的精神,以汗水为墨,以大地为纸,描摹出属于自己的壮美画卷。未来,北景港人民会脚步不停继续向前,书写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新篇章。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