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乡村小学教研水平的校本实践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10-21 16:47:51

株洲市芦淞区白关中心小学 周英斌 罗湘娟

乡村振兴必须振兴乡村教育,振兴乡村学校,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振兴乡村学校的根本在于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加强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株洲市芦淞区白关中心小学是位于城市近郊的一所乡村完全小学,现有学生665名,教师38名。2019年9月以来,白关中心小学以深化校本教研为抓手,以提升乡村教师教研水平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摸索出一条以校本教研促进乡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新路子。

一、调查研究,找到真问题

2019年下学期,白关中心小学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急需对这所乡村学校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系统的谋划。学校领导通过2个月的调查研究,开展课堂观察,组织教师座谈,多方走访家长,认真分析学情,对学校现状进行了全面了解,找出了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水平整体提升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有三方面。一是部分管理干部没有上进心,做事拖沓、推诿,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学校发展停滞不前的状况漠不关心,熟视无睹。二是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年龄大的教师缺乏自信心,安于现状,视野不开阔;新进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竞争意识淡薄,缺乏进取心;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缺乏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三是家长的教育观念陈旧,学生的学习和卫生习惯堪忧,单亲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精神状况不佳。为了扭转这种状况,白关中心小学确定2019、2020年为学校质量建设年,2021、2022年为质量提升年。我们认为:抓质量的关键在于抓队伍,抓队伍的关键在于加强教学研究,抓实校本教研。我们坚持问题导向,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建立校本教研机制,改进和完善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学科教研制度、师徒结对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为深化校本教研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阶段推进,采取多举措

2019年11月,我校成为了“株洲市乡村学校教研水平提升项目校”和“芦淞区校本教研培育校”,在市区两级教研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分阶段多举措来提升全校教师的教研能力。

第一阶段是典型引路。以株洲市教科院乡村学校教研水平提升项目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驻点校为依托,以加强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队伍为突破口,将道德与法治学科队伍建设中总结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学科的校本教研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科核心团队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促进了学校其他学科组的共同发展,整体提升了全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

第二阶段是专业引领。通过邀请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教研员深入指导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每个学科组每两周组织一次组本教研活动,每月一次名师现场指导交流,开展了与名师同上一堂课的同课异构、名师指导下的课例研究、与名师同读一本书、和名师进行专题研讨等活动。

第三阶段是融合发展。小学课程是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突出多学科融合发展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学科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一人一教研”模式。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发展的成功经验为示范,提出了“一人一教研”的思路,让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校本教研的主角,遵循“备课-研课-磨课-展示-反思”的研究路径,让每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充分借助“易教研”平台,让不同学科教师相互观摩,多角度思考,多次研讨,让校本教研真正促进每一位教师的共同进步。

第四阶段是专题教研。借力“芦淞区校本教研培育项目”,每个学科组开始展示其专题教研的成果。从课堂教学、组本教研、学科作业、学生素养等多个方面着手,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校本教研活动中来。虽然有的教师的成长还显得稚嫩,有的成果还不够成熟,有的专题还显得视野狭窄,但这些专题研究见证了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永远在路上”。2021年6月4日,学校以“集智深度学习,赋能乡村教研”为主题,第一次面向芦淞区中小学教师展示学校校本教研成果,道德与法治、数学、英语、体育四个学科的展示让所有与会人员感受到了一所乡村学校发展的初步成果,芦淞区教育局正式确认白关中心小学为芦淞区校本教研示范校。2022年5月17日学校以“提质课堂突出学科育人,多措并举彰显校本特色”为主题,多学科面向株洲市中小学老师展示了校本教研特色,也是学校作为株洲市教研员联系乡村学校项目的一次大检阅,得到了市教科院领导的高度肯定。

为落实“双减”政策,各学科广泛组织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科活动,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提升个人素养,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举办了古诗词考级、英语口语闯关、数字华容道、彩泥世界、戏曲比赛、体育小竞技等活动;开发了《劳动儿歌大家唱》《我爱种植》《校长妈妈教手艺》等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开设了晨练(半小时)、午间《每日一字》(15分钟)、“每周一歌”(5分钟)、课后阅读(半小时)等微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队伍优化,提升软实力

一是重视教师管理能力培养。我们从优秀教师中挖掘有管理潜能的人才,适当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逐渐熟悉、熟练学校管理工作,为校本教研的深化提供管理队伍的保障。我们注重梯队式培养人才,从培养的预备管理人才中提拔能力出色的教师担任部门主任工作。通过轮岗制度来提升人才素质,部门主任在一个岗位锻炼成熟后,可轮换至其他部门进一步学习成长,以全方位地提升干部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弥补了人才流动带来的实际困难。将教研组内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一到两次轮岗担任教研组长,完成教研活动的主题策划、方案拟定、活动组织、反思小结等,全过程锻炼和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研能力。

二是重视教师业务能力培养。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式,通过“师徒结对—磨课研课—汇报交流—展示提升—学期对比”的培养模式,促使新入职的青年教师能快速胜任学科教学工作。我们在学科组内为入职三年内的新进教师安排一位业务能力熟练的引路人,采取多种形式组织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

三是重视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学校成功申报了两个省级重点课题《小学“忧乐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和《新时代农村小学教育科研队伍建设路径探索》,绝大多数老师都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围绕两个课题,老师们参与研究活动、展示研究课例、撰写教研论文、交流研究成果;各教研组的专题研讨都依托课题展开,教研活动紧扣主题进行研究。乡村教师开始逐渐熟悉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课题研究的兴趣有了提升。

四是重视教师阅读习惯培养。我校切实落实了教师阅读的“五个一”要求,即共读一本好书、培养一批优秀“阅读推广人”、写好一篇读书心得、做一次读书分享、上好一堂公开课,让读书活动深入各个教研组,读书分享成为学校主题教研的必要环节,备受老师们喜欢。

四、主题教研,探索新途径

我校以课堂教学为校本教研主阵地,以主题教研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立足解决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问题。逐步完善和推进“限时讲授(30分钟新授、10分钟练习)、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内“应教尽教”、学生在课内“学足学好”,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效率,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学校教研室以芦淞区主体性课堂评价为依据,采取巡课+蹲课相结合模式,不定期、不定时对各学科从课堂常规、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等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反馈并要求教研组解决问题。各个学科教研组针对教育教学具体问题开展主题教研,每年明确3-4个年度校本教研主题,重点加强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发展等内容的研讨,有针对性地实现教师教研能力的发展。

我校的主题教研严格做到“五有”“四定”“三落实”。“五有”即有计划、有制度、有检查、有总结、有专人负责;“四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三落实”即活动保障落实、管理评价落实、发展目标落实,从而确保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

3年来的校本教研实践,白关中心小学的整体风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乡村教师的教研能力得以提升,学校的校本教研水平得以提高,学校的内涵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近三年的时间里,学校和老师先后获得了多项省、市级以上的荣誉。特别是在市级乡村教研驻点校的培育下和2021年成功申报为区级校本教研示范校以来,学校的教科研成果有了质的飞跃,获得了区级以上集体荣誉14个、教师个人成果奖45项、教师论文获奖23项,4位老师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校长两次在市、区级的教研经验交流会中作典型发言,学校多次面向城郊甚至城区学校举行教学开放活动,学校艺术节目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级舞台演出。教师参加各类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许多老教师改变了以往陈旧观念,主动提出跨年级任教,承担教学展示课,牵头组织专题研讨等活动。学校课堂教学、组本研讨、师资培养等各方面初显成效,为周边学校的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随着学校管理、教学、德育工作的整体提升,家长和周围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明显增强。白关中心小学越来越成为引领芦淞区乡村学校发展的领头雁。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