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人物写大时代,《胡同》从烟火人间透视文化内动力

  中国青年网   2022-10-07 13:41:15

1950年代的北京街头,卖爆肚、煮馄饨的,拉洋片、数来宝的,汇聚在热闹的西单大街;30多年后,这里则成为北京最早开放的夜市,戴蛤蟆镜的年轻人摇晃着石墨蓝牛仔裤等“广货”,商量着去“三刀一斧”猛撮一顿;又过了40年,周围街区迎来了新一轮城市建设的大潮,古老的北京期待在新的时代向世人展现新的魅力。

当三个时代通过一家三代女性的经历串联起来,70余年变迁的宏大叙事,获得了来自普通人的平实和温度。刚刚收官的《胡同》,以这种带有温度的视角,讲好了一段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以此拉开了一座城的沧桑变化,更为这种变化的内动力寻到文化根源。

大时代、小切口,小小胡同记载城市人文流变

1950年、1980年、2019年,田枣、孙晓敏和林悦故事的开篇时间点,这三个节点分别对应着北京城市风貌的三个巨变期。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兴除积弊、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时期打开市场、百舸争流,再到新时期的城市风貌建设,《胡同》呈现出了不同时代下的北京众生相。

而呈现的视角,大到城市建筑、重大事件,对解放初期的前门街景航拍、80年代西单夜市的复原到如今的大都市,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小到市民生活、服装饮食等,也有足够的细节填充,以充满烟火气、生活化的场景,记录和重现了北京城市文化和风貌的巨大变化。

而这背后的影响因素,涉及地域实际上是远超北京的,这就为更多观众提供了理解和沉浸的空间,而城市文化本身,也通过具有落地感的沉浸式感知,从北京一地的生活流转,为观众提供一种更有实际感触、更易产生共情的观察。

以三代居委会基层工作者为主视角,以胡同为文化载体,放在70多年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其实是一个很小的切口,《胡同》却以生活化叙事提供了一种更接近普通人感知途径的观察方式,用人物身边的故事来折射国家的每一次变化。

1950年,为了给志愿军捐献飞机,田枣想出了发动街坊们共同动手制作编织品、卖了换钱的主意,街道办满桌的钞票代表着人民的热情和智慧,更是对党的认同和深厚感情;1980年,以孙晓敏、林卫东为代表的一代,从“板儿爷”到夜市“练摊儿”,再到承包门面、走进商场,每一步都伴随着经济开放的新步伐;2019年创建共生院的过程中,林悦和同事们为了让烈属老人郝奶奶不再住狭窄潮湿的老房子,特别请人设计并募捐款项盖新居,是当前基层工作者服务人民的新思考和新选择。

个人的选择与时代的洪流,在具体故事的串联下显得格外紧密,也通过充满情感和生活气息的艺术化处理,释放出巨大的情感冲击力,让时代变迁里的个人命运带动观众对同时期亲历故事的回忆。以亲缘、生活和文化为桥梁,《胡同》为观众提供了一种普通人的平视视角,在70余年变迁里回顾曾经祖辈与父母经历的往事,进而在深刻的情感共鸣中获得感知,收获力量。

从烟火人间透视发展内动力,记叙精神生活的变与不变

在这种烟火气、生活化的视角下,《胡同》生动讲述了三代人的寻路历程。田枣从带着孤儿们讨生活的“胡同串子”,通过学习文化、见证改变,成长为信念坚定的工作者;孙晓敏在浪潮中经历过前途的迷茫,却在亲身参与了个体经营后,通过看到的问题和个人的选择,明确了为人民服务的终身事业;林悦则代表着回归基层、服务基层的高学历人才,在老城区建设的高难度工作中逐渐锤炼意志,不断强化作为基层工作者的能力与信念。

三代女性身处的时代不同、教育程度不同,相同的是她们都经历过自我选择的迷茫,也都最终确定了坚定理想、服务基层的个人事业。田枣那句朴实的“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为人民服务”,在70多年后仍然熠熠生辉。

她们的信仰和事业,让田枣愿意绞尽脑汁地想办法,为志愿军缺飞机的问题贡献力量;让孙晓敏决定靠着自己为个体经营者们定下规矩,也通过发表文章为所有经营者们发声反映问题;让林悦为了齐大爷的炸酱面馆跑前跑后,让老人在北京的新貌里找到心灵的归处。而基层工作者们的奉献,也进一步呈现了党和群众紧密联系背后的因与果,从烟火人间透视发展的内动力。

三代人对街道人民的深刻情谊与奉献精神,不同情况下急人民所急、想人民所想的优良作风,才有了以心换心得到的认可和拥护。作为田枣的女儿,孙晓敏成为三海地区孩子们的“公主”;即使齐大爷不愿意迁店,也照样会为林悦准备可口的炸酱面。这种精神上的亲切,是几十年来群众工作最温暖的成果。

在70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胡同》呈现了时代大潮中人民精神层面的变与不变。

变的是见识和胸襟,田枣在80年代重新认识了个体经营的意义,林悦等新一代居委会人员要开发社区工作的数字化系统,不断适应着新环境和新需求。不变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党的深厚感情:听到孙晓敏想要入党时,孙铁忍不住潸然泪下;面对一心考虑个人利益的索蓝旗,春喜儿痛斥儿子“忘本”;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被动员起来的民众,到第三篇章迎大庆时候的“红马甲”,剧中人物与观众共同走过了精神层面的一个轮回。

以基层工作为主视角,以情感共鸣联动价值认同,《胡同》带来了一次有新意、有温度、有能量的年代叙事。当时代发展成为一段家史的背景,当文化流变糅合进血脉的亲近,沉浸感与认同感会消解宏大叙事带来的距离感,持续带动着观众的情绪和思考。

责编:刘涛

来源:中国青年网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