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丨水生态催生“水文化”“水经济”——湖南省长沙市加快水美湘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中国财经报   2022-09-14 08:48:51

水生态催生“水文化”“水经济”——湖南省长沙市加快水美湘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纪实

“这是地处千里湘江防洪工程的关键地段。在 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筹资8.3亿元资金对此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江河安澜,为全市水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站在长沙市望城区湘江东岸综合治理工程丁字湾地段,望城区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金水公司总经理魏登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感慨表示。

抗洪保安澜、除险清故障、确保居民用水安全……这一系列与百姓生产生活生态息息相关的涉水话题,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年度工作报告里浓墨重彩。特别是近年来,依托上级财政、水利部门支持,该市不断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积极开展科学治水、水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培植水文化,繁荣涉水产业,为促进经济社会生态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三湘大地特色的“水美湘村”样板。

强力治污:从“鸟不落”到“鸟语花香”

“一个让鸟不落变成鸟语花香的地方;一个让南来的燕子呢喃的地方……”1957年冬至1958年春,雷锋(雷正兴)同志在长沙市望城区(原望城县)参加八曲河、沩水河治理时所撰写的日记,曾如此描绘当地的发展愿景。如今,这一愿景已变为现实。

八曲河属湘江二级支流,位于湘江下游左岸,在望城区境内流域面积246平方千米,河长41.4千米其中,乌山段长16.5千米。

“过去,由于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江河,加上网箱养殖业务泛滥,曾一度造成水质严重污染。经过系统治理,八曲河水质逐年提升,现已常年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望城区乌山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高宇对记者说:近几年,望城区坚持以“高标准建设水安全、高要求严管水资源、高质量治理水环境、高品味营造水景观”为要求,乌山街道把八曲河建设成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和”的美丽河流,并以美丽河流创建引领幸福和谐街道打造,带动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福祉。

指着一簇簇盛开的莲花,乌山街道团山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程府迎对记者说,依托上级支持,团山湖村成功创建了2021年度“水美湘村”项目省级试点,成为乡村振兴的水利示范窗口。

他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开展水系内的塘坝工程清淤扩容,恢复蓄水功能;二是连通水系内的宜连水体,疏通河湖沟渠,增强水体流动性;三是开展水系岸坡岸线生态治理,保持岸坡稳定,河流形态自然,河湖水域岸线有效管理和保护;四是采取小微生态湿地建设、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拦污截污等措施,保持水体清澈干净;五是以水系水环境为基础,建设亲水平台、近水廊道、水利科普文化栏等,促进人水和谐共处;以河长制为依托,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在项目实施中,团山湖村依托水资源禀赋、水生态特点、水文化底蕴和水景观特色,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长沙荣安泰”参与深度合作,开展村企“联姻”、共赢“筑巢”,同时以“水生态”循环经济为基础,通过“村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资源变资产”的方式,扩大村级集体经济规模,建立惠民生态经济新模式,逐步形成水清岸绿、风景优美、人水和谐的乡村新面貌,达到“水美湘村”在团山湖村有看点、有亮点、有卖点,促使乡村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初步预计,到今年年底,全村年营收入将超过400万元,村级集体创收50万元以上。

古井传佳话,“茶乡小镇”成网红

“金杯盛玉叶,井水沏名茶。”在长沙县金井镇金井社区,一口千年古井成为当地治水兴水的文化符号。

长沙县金井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孙应德对记者介绍说,金井河是捞刀河的支流,发源于金井镇龙华山村,金井镇段长度23.04公里,流经双江社区、农裕村等6个村(社区)。去年,在上级的支持下,该段成功创建成为市级美丽幸福河,让金井河一汪好水再度焕发生机。

他们的主要治理措施包括:一是对金井河边金井社区古井古寺沿线范围内农户房屋庭院进行整理,对河岸实施绿化提质改造、公路“白改黑”、渠道及山塘综合整修。二是对古井古寺沿线老街的人居环境进行改善,保证村民出行安全。三是对金井河金井社区古井古寺段两岸沿线提质改造。主要包括岸坡衬砌、桥身亮化、码头、滨水栈道、道路、观景平台、滚水坝建设、古井围栏修砌、地面麻石铺贴及绿化改造,以多种方式营造金井河水景观,实现“一河、一景、一品、一韵”。

长沙金井茶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金井茶乡文旅)负责人赵玲对记者表示,随着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年2月成立于此的金井茶乡文旅公司按照金井镇“建设全国茶乡名镇,打造农旅融合重镇,争当乡村振兴标杆”的战略部署组建,采取“镇、企、校、村、农”五位一体发展模式,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核心主业,以资源要素整合为着力点,覆盖景区村庄运营、活动策划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农产品销售、文创产品开发、乡村文化建设、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与应用等板块,推动金井镇农文旅与经济社会全局深度融合、联动发展,让更多的本地群众和外地游客享受到农文旅振兴的成果。经过半年多创新探索,公司运营项目点金井绿茶自然茶馆体验中心、井溪美丽宜居村庄现已成为网红之地,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好评不断。

整治小微水体,激活乡村文旅产业

“通过小微水体整治,我们积极吸引客商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民宿经济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长沙县长龙街道湘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正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万千

长龙街道湘峰村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主要涉及杨祠、杨湾、塘尾、咀上、龙冲、西数、廖冲、先锋、虎塘、苏田、云田等组,示范片区共有621户,1748人,小微水体山塘115口,沟渠187条。

李正军说,2021年以来,湘峰村委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学生组成志愿者队伍,开展河湖长制、水环境治理、垃圾分类减量等主题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动村民群众共同参与河湖和小微水体管护工作。一方面,坚持源头治理,改善水质。对中培港上游的“两所一队”终端排水进行提质改造,整理湿地,增加除污设施,补种绿化植物等,激活水体自净能力,发挥净化效果。杜绝污水直排现象,示范片区集中居住区内生活污水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和人工湿地进行净化处理,散户通过三格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和净化。其中三格化粪池改造50座、四格化粪池改造4座,新建隔油池36座,建设居民生活污水管网3245米。另一方面,坚持综合施治,美化环境。结合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党建+“五零”工作,对示范片区开展综合治理,提升区域人居环境。长效管护。再者,实施“网格+河长制”模式,以河长体系为“经线”,以网格员为“纬线”,将河湖巡查内容纳入三级网格实施,充分发挥网格员、保洁员“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与河湖长制现有体制机制相衔接,织密巡查网络,健全发现、上报、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机制,落实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努力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鱼欢”的目标。

通过示范创建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示范区内整体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良好,岸坡生态、沟渠通畅、塘坝整洁、水体清澈干净,主要水体水质保持上地表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依托示范片区的近效优势和生态资源,引进社会资本,全力打造“产城融合、田园城市”示范样板,探索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如今,片区吸引并建成民宿10栋,其中1#民宿为村集体与企业共同运营,2#池畔乡宿为长龙商会自行运营,均获得了市场的良好反响。特别是今年以来,村集体已经与40多家企业签订会员协议,接待团队100多批次20000多人次,民宿月营收入4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庄销售额翻了4番,村集体增收31.8万元,村民新增就业40多人,有效发挥了乡村振兴的示范引领作用。

文化扶智,产业扶贫,生态惠民

一个积水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黑臭水塘,经过治理,如今变成了黄菖蒲、海芋、再力花、千屈菜、睡莲、美人蕉等生态植物生长、栖息之地,昔日的黑臭水体变成了一湖清澈碧水,人水和谐,沙鸥翔集。这是记者近日在浏阳市达浒镇书香村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今年69岁的宋校成、王雪梅夫妇曾因家庭生活困难被列为书香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在上级的支持下,夫妇二人积极发展养殖产业和庭院经济,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

文化扶智、产业扶贫、生态惠民。这成为书香村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真实写照。

达浒镇镇长李博涵在陪伴记者观摩时介绍说,书香村地处浏阳市东北部大溪河畔,面积22平方公里,辖48个村民小组,968户、3822人。村内河网稠密,大溪河、椒花河、龙潭干渠3条大动脉穿村而过,全长13.8km,年平均降水量超过1000mm。在各级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书香村“水美湘村”项目投资约1646.41万元,总占地8000平方米,其中展馆面积300平方米。该项目已于2021年10月完成,自建设以来受到各界各年龄段群体广泛参观学习5万余人次,建设成果和水情教育成果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评价。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河湖治理工程、小微水体治理、农村污水治理、水文化展示、节约用水示范项目、村庄整治、移民街建设等。在“水美书香村、水利文化村”的设计理念下,遵循因地制宜,因水而美,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的原则,建成了全省首个水文化展示馆和水文化园。将绿色水电站、大溪河防汛通道、水美广场、龙潭干渠主题码头、生态水塘、水文化园、水文化展示馆、示范菜地等16个生态水利项目连点成线,打造了筒车、脚踩水车、池塘生态跌水、植物净化科普、古井、惊鸟器、节水示范菜地等融“教育研学、生态科普、乡村休闲、互动体验”于一体学习体验互动项目。目前,达浒镇正在以“水美湘村”为依托,积极申报长沙市级“水情教育基地”。在管护方面,书香村通过党建引领,采取“党员联户+村民自治+专业管护”模式,构建了“村党组织—屋场—微网格—村民”的四级管护责任体系,实现了村民共建、共管和共享的良性循环,切实做到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管理、水经济的有效融合,全力打造了“水美村靓、水兴业旺”的乡村振兴样板。

……

在总结回顾以上水美湘村建设经典案例之际,长沙市水利局负责同志深情地对记者表示:“近年来,全市上下牢牢抓住河湖长制工作‘牛鼻子’,深入推进河湖保护治理,全市水生态环境持续好转,32个国、省控考核断面年度水质优良率连续3年达100%,河湖长制工作先后获国务院、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这无疑成为长沙市打造水美湘村的制胜法宝。

记者 李存才 通讯员 孟辉 唐蔚巍 尹慧


责编:潘文秀

来源:中国财经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