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妆淡抹总相宜,芮华楼的粉面香

    2022-09-28 10:11:27

米粉之于长沙人,真的很独特的地位。

湖南有三湘四水编织成的水路网络,有吃水稻的习惯。然而水稻变成洁白柔韧的米粉,则是因为湖南人内心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米泡水,然后研磨成米浆,各地又有各地的小门道,发酵或者粳米的加入。总之在隔水烫熟,晾凉备用,也有用压力挤压成型的,然后干制,再泡水发制。多用了些心思,或者多了点情趣。

然后,用尽了好料和足够的时间,熬一锅滋味浓郁的汤,还要清澈。油花飘在上面,小火持续炖着,直到一个气泡用沸腾的姿势冲破汤面。携带一股热气和香味,和光同尘去了。

长沙经过文夕大火,据说天心阁是为数不多保留下来的建筑。在这旁边,有个粉面馆。开的时间不长,却也是在老师傅的精心打磨下,有了点传统美味的感觉。

那天点了个炒腰花的码子。薄铁锅,在猛火灶的作用下,很快温度就上来了。一勺冷油,姜蒜下锅,片刻就是洗净切片的腰花下锅了。上下翻炒,火舌舔舐。韭黄也加了进来,瞬间拉低了锅子的温度,同时它的水分也被热油锁住。有了更为脆嫩的口感。韭黄特有的香气,也在翻炒时,渗透入了腰花。

就这样,韭黄和腰花,在几个拉扯的回合之后,就成了。碗底有盐和老抽,一茶匙的热猪油。将汤注入,再加刚刚烫好的米粉。盖上韭黄炒的腰花。一小把青葱。就得了。

烫烫的端到面前。一双筷子略微搅动一两下。挑起来,入口。吸溜吸溜地吃。米粉很顺滑,略微弹口,咀嚼间,牙齿解封了淡雅的米香。无论米粉的口感如何,最后都会因为那一丝米香,把湖湘儿女的血脉唤醒。

腰花入口是脆的,接着也是滑嫩。那种动物内脏的丰腴和醇厚,因为几滴麻油,变得妙趣横生。需要很用心地捕捉,才能得一二分的柔韧。期间一同入口的韭黄,就像是那些夏夜里忽闪忽闪的萤火虫般,可爱极了。

其实,说起长沙的粉面进化,离不开江浙地区的影响。那时候,再富贵一点的人家,一定要吃蟹黄面的。蟹黄面里,能发现秃黄油的影子,秃黄油是指全都用蟹黄蟹肉熬制得色如金黄的酱。

面条一定略微带迅(偏生没熟透),沥干水分盛入碗中。大量的蟹黄酱覆盖于上。一定要高高提起搅拌,一来是降温,二来是蟹黄酱可以顺着面条向下滑落继而包裹面条本身。

吃不来的人,大有人在,但是那不影响这里的蟹黄面,依旧是长沙的独一份吧。有些人胃口薄些,就会觉得腻。其实,加几滴香醋,这黄澄澄的一碗,就即刻变得香甜无比了。那种湖泊里经年累月的鲜美之物,幻化成了舌尖的清泉,带着甘甜与绵长,流入胃口之中。

一碗粉啊,面啊的,最是生活了。长沙人热爱这一口,一日三餐加宵夜,都可以是它。因为从食物的角度来看,它满足了任何一个纬度的,对于美味的向往。可轻可重,都相宜。

文/喜儿  图/王琪琳

(一审:蒋振 二审:陈潇 三审:陈胜年)

责编:蒋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