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声音丨吴穷“诗”说二十四节气·处暑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23 14:51:58

【好声音


【美文

秋水共长天,秋荷半成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对于盛夏苦熬的人来说,立秋只是给了一种可能,及至处暑,凉风起,暑云散,秋天才是真的来了。

欢迎收听好声音诗说二十四节气系列第十期:处暑,做好了当下,就活好了一生。

处暑三候: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秋气肃杀,万物开始凋零,鹰磨砺了爪子,人的心却安静了下来。先祖将新获得的谷物进献给祖庙,所谓五谷丰登,这种进献,是收获的喜悦,更是对过往的感念。登,本意就是进献。

原野上叠加的是黄草红叶,天空从墨蓝变成紫、红、橙,再过渡成粉青,成蔚蓝,一年中色彩最丰富的时节开启了。

中国人的色彩,始于西周,赤、青、黄为“彩”,黑、白为“色”,这五色正好对应着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哲学。

在五正色的基础上,先祖观察山川日月,草木虫鱼,又从中取了无数种笔墨难以形容的色彩:秋天的叶子由绿转黄的一瞬,是秋香色;夕阳薄雾罩远山,现暮山紫;黎明时分的天色,称作东方既白;女孩子脸颊上透亮的粉,是胭脂色;烟筒中,上百种杂草燃烧完后,形成跟霜一样轻轻柔柔的,是百草霜……

国色倾城,粉墙黛瓦、朱门琉璃,藏了千年诗意。红楼梦里,光是做帐子、糊窗屉的“软烟罗”,就有四样颜色:雨过天晴、秋香色、松绿和银红;潇湘馆满眼的绿竹,须得糊上一抹银红的霞影纱。

中国人对颜色的挑剔与遐思,定义了别具一格的东方审美。

清平乐

宋·晏殊

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金风细细, 一枕小窗。晏殊的处暑,虽带着初秋微微的寒,但斜阳落红,梧叶飘黄,绿酒荡漾,朱紫纷呈,银屏点点,浓淡相宜的色彩中,透着富贵娴雅之气。

在北宋词作者中,晏殊大概是身份地位最高的一个。他历任枢密使、宰相等重要的职位,政治上颇有作为;在文坛上更是一直处于中心地位,他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为宋词的早期发展做了重要的探索工作,被称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

“诗穷而后工。”欧阳修的意思是,一个诗人只有经历过抑郁穷苦,才能写出好的作品。但晏殊,似乎是个例外。他的人生幸运得不真实。出身平民的他,7 岁获神童之誉, 14 岁和数千名考生一同参加殿试,得到宋真宗赏识,赐“同进士出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15岁就已入了仕途。相比那些皓首穷经却一生与朝堂无缘的人来说,晏殊的机遇实在是好太多了。

晏殊把他的幸运分给了和他同时代的士子,当时和他年龄差不多的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王安石都是他提拔起来的,其中范仲淹比大他还略大几岁。他和范仲淹一起办应天府书院,实行庆历兴学,培养了王尧臣等一大批人才,推动了北宋教育体系的建立。

晏殊是个坦诚的人。在廷试复试考诗赋时,他发现赋题正是不久前刚做过的题目,便立即请求更换考题。后来,真宗派人暗中考察,见馆阁臣僚无不整天嬉游燕赏,只有晏殊和兄弟们闭门读书,于是钦点他为太子老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晏殊又一次直愣愣地说:臣不是不喜欢,只是因为太穷,做不到。

佛家说万法唯心,人们心中的想法或真会有意无意影响人们的行动。这些微妙的行动,会形成蝴蝶效应,从而影响人的一生。质朴天真、诚实可爱的坦荡襟怀,让晏殊的仕途一帆风顺。

只是人人都看到了太平宰相的仕途通顺、富贵显达,却少有人知晓他未曾书写的磨难。

北宋宦海沉浮,官员多有贬谪,顺达如晏殊,也被降职三次。他最后一次离京长达十年,直到去世前一年,才因病获准返回汴京。在个人生活上,更是亲缘凉薄,二十几岁的那几年,父母、兄弟、妻子相继离世。

春秋代序,人生无常,念起远去故人,谁能没有感伤?只是晏殊面对困苦忧患,从不过份沉溺。他会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更能看到“似曾相识燕归来”;他有“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的感发,却又有“不如怜取眼前人”的反省与节制。

以真性情处世, 以平常心看待万事万物,所以晏殊在情感表达上也习惯沉而不痛,苦而不悲。

哪里真有珠圆玉润的人生,无非就是习惯逐渐失去的过程。

想起一个国产动画片——《侠岚》。那些在玖宫岭守护人间正义的侠岚们,因秉性、属性的差异,散发出的元气颜色也各个不同。

假若人真可以用颜色来标记的话,晏殊一定是梦中出现过的沉静  典雅的天青色。

【诗文品析】

中国古代学者根据四季更迭,将太阳周期换为基本等长的二十四个时间段落,设立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

他们以时节为经,以农桑与风土为纬,依循节气安排起居饮食,也安排煮酒、簪花、焚香、苦读的雅致生活,那些质朴拙趣的日常,渐渐演变为独特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式生活艺术,成为了所有中国人诗意空间的一部分。

时光闪过的那一刻,我偶然发现,节气也还承载着悲春伤秋的古代文人,他们的人生际遇、脾气秉性、诗文创作和节气是如此密切贴合。

于是,就有了《诗说二十四节气》的系列文字。

这是文字对节气的馈赠。

作者/朗读者 吴穷

策划/刘永涛 责编/徐典波

音频制作/韩苗苗

吴穷,岳阳市华容县职业中专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岳阳市语言文字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

责编:徐典波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