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影视作品“影”领人心——浅析主旋律影视进课堂的重要性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28 16:41:27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陈韵竹

主旋律影视是指以弘扬社会主义时代为主旨,激发人们追求理想的意志和催人奋进力量的影视作品,它始终承担着弘扬真善美,引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使命和任务。利用优秀的主旋律影视作品开展中小学生影视教育。是加强中小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需要,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鲁迅先生曾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要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今天看来,确实如此。

一、影视作品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教育现状

首先,目前来看很多德育手段,多偏重于说教和灌输,虽说说理教育是必要的,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显得空洞而乏味,如此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第二,主旋律影视作品与思想教育教学的融合度并不高,虽说观看电影、电视是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但是仅仅只是停留在“观”与“看”的阶段。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和加强品德修养,也就是说主旋律影视作品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第三,优秀的影视作品进课堂没有根据学生年龄、心智分阶段、分时间进行。不是循序渐进地开展,而是追求一蹴而就。

二、主旋律影视进课堂的重要性

(一) 弘扬主旋律,激荡少年心——思想认识的提高

主旋律电影大多表现的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与现实生活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比起其他艺术类型,它可以在视觉上呈现更加生动的革命形象,描述更加具体的革命故事,传达更加丰富的革命精神。它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比如电影《闪闪的红星》讲述了潘冬子在党和革命前辈的指导下,由一个普通的农家少年逐渐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的故事。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映的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以七个独立的故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伟大爱国故事。学生通过观影认识上得到提高,思想上找到榜样,精神上寻求共鸣,成为了德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 以影塑造人,唤醒艺术情——审美能力的提高

学生对电影的欣赏,是对音乐、文学、戏剧、以及舞蹈各门艺术的欣赏,是综合感知的过程。光与影的造梦,与孜孜不倦的道德说教已经相去甚远。在对主旋律影视赏析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电影中感受到宏大的场景、动听的音乐及感人的对白,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电影的画面更引人入胜、情节更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鲜活饱满,进而获得情感的体验,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促进审美能力的提高。如电视剧《山海情》在写实的基调中融入了轻喜剧元素,在矛盾冲突下描绘了生活镜像,讲述了发生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移民脱贫的故事。学生对主旋律影视的欣赏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更有利于落实素教育的深刻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娱与育结合,共创未来梦——德育质量的提高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对历史现在未来不知则不信,不信则无法践行。在探索“知行合一”上,单一的教育方式还不足以适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和时代需要,要达到理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就需要在教育方法和途经上多下功夫:娱乐性与教育性相结合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娱乐性来讲,主旋律影视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如今年就上映了《文秀》《奇迹·笨小孩》《你是我的春天》等等,为思政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从教育性来讲,思政课堂也会循着新思路不断研究和完善,散发出无限的潜力和活力。两者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一同创造德育的新天地。

三、结尾

教育是百年之大计,要实现红色教育成果的最大化,有如下几点建议和方法,首先,要建立主旋律影视资料库,也就是说要把这一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之中,把影视课程分阶段、分时间为学生进行安排,选取的主旋律影视作品要符合学生目前的年龄、心智,也要积极向上,令人奋发,更要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观看的习惯和爱好;第二,利用主旋律影视进行思想教育要注重“转化”的环节,仅仅停留在“观”与“看”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观看后要组织思考、讨论与影评的活动。比如以某个历史背景或者影片的“关键词”为主题:如“延安精神”“改革开放”“奋斗”“奉献”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让学生从观看者变成参与者和创新者,这样才能把思想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单单依靠“影视+”,应该积极创新,依时而变,顺时而为,处处都是活教材。


责编:陈洁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