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谈丨洛小阳:以文化人,以艺通心,讲好中国故事

  湖南文联   2022-08-25 17:28:51

文丨洛小阳

从2016年开始创作《三尸语》算起,到现在已经六个年头,我一共创作《阴阳诡匠》《极品仙尊在都市》《绝世专宠:一步一年华》等十余部作品,共计两千余万字。

我写这《三尸语》的初衷,只是因为爷爷去世后,我想要写些东西来记录这个普普通通农民的一生。所以这本书第一章的前半部分内容,基本都是写实,没有任何夸张成分,连对话都尽可能的用方言来描述。

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也就是这种用方言写实的内容,吸引了很多读者。这本书最开始只是随便发在贴吧,都没想过能签约上架,只是想要单纯地记录一个故事。越往后写,我就越觉得相关知识极度匮乏,卡文时生不如死。那个时候我也曾想过要放弃,但读者热情太高,迫使我不得不继续写下去。直到那个时候,我才恍然觉得不应该只写我爷爷,而是应该把代表他们那个时代的人物都尽可能的写进去。

在这期间,为了填补相关知识的空白,也为了能尽可能真实还原殡葬民俗,我走访了湘西自治州大小村寨十余座,找老人家、道士先生、木匠、泥匠等等这些传统匠人去沟通;同时阅读大量有关土司王朝,土家族的民俗文化,在一边写作的同时,一边将这些东西整理出来,然后把这些收集到的素材融入到小说里。

越是深入了解民间民俗,我就越是感慨万千,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变快,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精粹正在渐渐消失不见;加上农村里以前常见的泥匠、鞋匠、木匠、瓦匠、铁匠等等传统匠人行业……都渐渐的消失在大众眼前,所以我就想着,能不能借着这本小说,把以前存在过的各路匠人都写进书里。这样,即便真的以后不会再有这类匠人,至少也还有人记得,他们曾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就开始在书中刻意去完善相关体系,于是就有了湘西洛家赶尸匠、湖南吴家画匠、重庆张家扎匠、陈家鞋匠、四川凌家花匠、湖北谢家髡匠、河南王家木匠等一系列匠人家族。

而为了能让这些匠人家族更加真实,我把我们老祖宗取名时用的字派也给加了进去。于是就有了谢家的‘川流不息’、吴家的‘勤朝在肃、秉正清廉’、陈家的‘昌运有恩,四海无义’等字派的诞生。

为了更加真实和便于记忆,我借鉴农村取名习惯,在同一个字派里,用有关联的字来为人物取名。于是就有了王家木匠明字派的‘宣化承流’、陈家鞋匠有字派的‘信福礼义’……通过借鉴了老祖宗的字派传承,使得人物更加鲜活和真实,仿佛就真的生活在那个年代一样,使得读者信以为真。

随着本书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读者越来越多,我便有心想把我的家乡推出去,为家乡的旅游事业做一份贡献。于是我特地将我们永顺县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老司城遗址,以“土司王朝”为第三卷的卷名,以整卷的内容来描写,以实现推广的目的。

特别是在小说结尾,让主人公就留在老司城里生活,吸引了一大批读者前往老司城旅游。直到现在,仍有读者陆陆续续发来在老司城打卡的照片,问我去哪里能找到书中的人物。

《三尸语》的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这样,我想,它之所以相对我的其它作品更为成功,并不是我技法如何,更不是我经验丰富,毕竟它只是我的处女作,技法和经验都远比不上后来的作品。它之所以相对成功是胜在它来源于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胜在整部故事取材于人民的普通生活。

而它之所以能被读者记住,并且不远千里去老司城寻找主角踪迹,我想大概就是以文化人,以艺通心,读者能感同身受罢了。

事实证明,唯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既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好故事。

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青少年只知钢铁侠不知孙悟空,只知漫威宇宙不知封神体系,我心中既悲怆且愤怒,很想改变这种局面,很希望所有网络作家能一起努力,为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添砖加瓦。毕竟网络作家拥有庞大读者群,只要大家力往一处使,必然会事半功倍。

在当下网络文学大繁荣的年代,我们应当扛起属于我们的担子,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精神为引,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全世界都看到,当代网络作家是如何肩抗华夏文化,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网络作家  洛小阳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