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良田,鱼欢稻花香

黄利飞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8-16 22:51:49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利飞 通讯员 刘泉子 何乐为


今年60岁的孙国文,真没想到家门口这一片地,“模样”还能变得这么好看。

“前一阵还什么都冇得,现在这稻苗长势多旺盛,看着就高兴,蛮好蛮好!”8月12日上午10时许,顶着烈日给稻田供水和拔草的孙国文,向记者介绍家门口个把月的变化时,咧着嘴频频点头,眼里笑意无处隐藏。

从长沙市区出发,沿湘江风光带向南,一路驰骋,万里碧空如洗,江面水波澄碧。湘江东岸天心区南托街道滨江新城的乡间田野,一片由青转绿、由疏转密的稻苗,迎着热风,生机勃勃。



今年6月6日以前,这里还是荒草萋萋、灌木丛生。“50多天!硬是把这300亩撂荒地改成了耕地,赶上农时插上了晚稻。”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心分局局长康哲新说,今年以来,天心区精准施策、多措并举,严格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积极恢复耕地、补充耕地。

滨江新城这片地,归属滨洲新村和牛角塘村,土地撂荒好些年了。



耕地恢复很难。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心分局引国企入局,携手天心农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一方分界制图,一方垦荒复地、修建水利等配套基础设施。

牛角塘村党支部书记陈云告诉记者,“开荒”时最多有二三十台机器同时作业。



土地平整了,如何让村民下田种粮?

“这是个大难题,出去打零工,或者在地里种点草莓、种些花卉,他们的收益看得见、摸得着!”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天心分局保护利用科科长张超寻思,向村民宣传耕地保护有必要,但真正要让村民提起种田的兴趣和热情,还得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入手。

田地要盘活,小块难成气候,那就集体流转、化零为整;种田得有水,那就兴修水利,挖通沟渠、引进湘江水;种地要赚钱,稻鳖套养、生态种植,村民以土地入股,一举多赢。

“这样一来,村民就有三份收入。”滨洲新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健掰着指头细数,一份来自于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每年每亩800元,300亩土地一年的保底收入就有24万元;另一份来自村民就业,从开荒整治到耕种管理,灵活提供就业500人次,农忙时每人每天200多元,管理员可以拿到350元一天;第三份来自种植养殖收益的分红收入。“以后做成网红打卡地、粮食种植研学基地等,收入应该会十分可观。”

眼下,被聘为农地管理员的孙国文,重新干上“背锄头”的活儿,每天来田里拔草、换水,他尽心尽力,满心期待着良田丰收、鱼欢虾戏、研学基地游人如织的时候早日到来。

在他看来,水稻种植守住了国家“粮袋子”,稻鳖套养鼓的是群众的“钱袋子”,“大家有钱赚了,就搞活泛了!”

(一审:胡信松 二审:李志林 三审:金中基)

责编:6119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