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乡村设计师”蔡保忠,让乡村更有范儿!

    2022-07-12 16:53:41

蔡保忠,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博士后,现任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湖南农业大学和湘潭大学硕士生导师。2022年荣获第八届“新时代湖南向上向善好青年”。

让美丽乡村有“流量”更有“留量”

大夫庙村、永连村、邑口村,今年,湖南科技学院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90后博士蔡保忠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奔波在永州各个县区的村子,现场了解、实地测绘、调研旅游需求等,他的足迹遍布湖南近百个乡村,平均每月都要下乡,有的村子一个月要去好几次。这位90后“乡村设计师”想通过文旅融合的方式,为乡村贴身打造限量版“高定”,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对我来说很亲切,乡村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广阔天地。”蔡保忠说,他要扎根探究“乡村发展模式”,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有“流量”,更有“留量”。

大夫庙村,距离零陵城区很近。这里有碧波荡漾的大美湘江、如诗如画的沿江风光、底蕴深厚的拙岩石刻、十里飘香的百年丹桂、历史悠久的传统榨油工艺,还有红军长征渡江地和留宿地之一的红色文化。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蔡保忠团队认为,这里很适合短小精微的“微旅游”。但,乡村“微旅游”从哪里入手?蔡保忠及团队成员一致认为,首先要凝聚共识,召集村支两委、党员及村民代表、致富能手充分研讨发展现状和预期目标。通过多轮碰撞,决定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其中村集体占股10%)组建香江旅游公司。因地制宜地打造了休闲度假、水上游乐、农事体验、水果采摘、拙岩探秘等一系列乡村微旅游业态。自试营业以来,该村旅游综合收入达近百万元。

逐渐,游客被吸引,更重要的是陆续有村里的青年回归了。在家门口就能养家致富,这样的回归更是心灵的归根。村民们非常感慨,“这片绿水青山,让我们鼓起了腰包。”

大夫庙村的设计规划还在持续完善,“文旅融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更新版本。我希望通过一个好的规划,既能让乡村保持风貌,又能让乡村得到‘有机生长’。”蔡保忠说。

让课堂有趣有料有内涵

为乡村进行形象定制是蔡保忠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的生动实践。那么,课堂,在蔡保忠看来,是这个生动实践的有机结合。

不论是同行评价、专家打分还是学生评课,蔡保忠的授课评价在学院总是稳居前列。“我们常常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把课堂交给学生,但,怎么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交给学生,这些值得我们思考!”这是蔡保忠执着求索的问题。

蔡保忠的课堂总是十分活跃,但又有些烧脑,不过,同学们却很喜欢这样的头脑风暴课堂,因为这样的课堂能带来新的思考。“学生是具有无限可能的宝藏,他们的想法和观点有许多是我没有想到的。”蔡保忠认为,教学相长,“老师只不过学得早一点罢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来说,有些学生已经走在我前面了”。“蔡老师的课堂知识点十分清晰明了。”

“蔡老师讲课生动有趣,根本不给你机会走神。”这是听过蔡保忠讲课的学生们的共同感受。

“在讲解《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时候,老师会将国际热点问题和我们的身边事融入进去,让乏味枯燥的理论立刻变得生动立体起来。”她的学生周文葭这样说。比如在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时,蔡保忠会将西方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变化相结合,让宏观经济学这门课变得通俗易懂易接受。

为乡村注入更多青春活力

“当前乡村振兴最需要的是人才,引导学生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我应当要尽力而为的事情。”目前,蔡保忠在学院组建了一个由20名同学组成的科研团队,大家一起围绕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开展田野调查、进行科学研究、积极申报课题、参加各类竞赛、制作规划设计、组织公益活动等。

刘雅萍同学是这个团队的一员。2020年初,因为疫情,同学们居家上网课。刘雅萍同学呆在浙江老家,课余她喜欢在周边走走看看,如何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带着这个问题,刘雅萍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浓缩成一篇八千字的论文。后来,在与蔡保忠老师的聊天中,又将文章进行修改完善,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浙江省三堆村为例》 为题在国家级期刊上发表,并获得省级课题立项资助和学校科技创新节二等奖。

正是这次经历,让刘雅萍同学有了非常大的感触,专业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用脚步丈量乡村,用青春助力振兴,是蔡保忠扎根乡村的缩影。蔡保忠说,我们看似是在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但实际上,这是高校与地方的互相“赋能”。他希望能和更多有志于乡村振兴的青年师生携手共进,打造更多美丽乡村。

湖南科技学院供稿

责编:吴希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