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佘晔:《风起陇西》的谍战逻辑与人物张力

  湖南文联   2022-06-13 20:56:25

文丨佘晔

电视剧《风起陇西》是根据作家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改编的,4月27日在爱奇艺视频首播,通过两个不被乱世聚焦的“小人物”,将三国时期曹魏、蜀汉两国之间情报斗争的残酷真实演绎得惊心动魄。

在历史的无声处,在波诡云谲的大国博弈中,任何个人都只是博弈的牺牲品或战利品,有谁会记得像陈恭、荀诩这样为获取有效情报而牺牲一切的小人物,记得那些不见天日、刀尖舔血、命如蝼蚁的游枭呢?电视剧《风起陇西》将撬动历史杠杆的间谍人生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一套完备的谍战逻辑体系中充分展现谍战人物的性格张力和血泪情感,是当下军事谍战题材影视剧领域的良心之作。

谍战逻辑与人物张力是成就电视剧《风起陇西》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剧情第一幕从丞相诸葛亮首次北伐的调兵遣将开始,历史上的“马谡失街亭”在此有了新的解释,即是蜀国情报工作的失误,由此牵出蜀汉情报机关“司闻曹”与曹魏情报机关“间军司”之间的生死交锋和复杂粘连,刀光剑影处,英雄落泪时。

与一般谍战剧安排人物命运走向的意图不同,由陈坤饰演的男一号陈恭的间谍行动其实一直都是靠内心的自我意志驱动,这大大增加了谍战叙事的模糊性,这种模糊性有可能让观众迟迟无法进入剧情扬长而去,也有可能极大限度地调动观众观影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同时,间谍人物的模糊性呈现是建立在超强的个人能力基础之上的。

陈恭本是蜀汉“司闻曹”冯膺派出的顶级间谍“白帝”,街亭情报案失手后联合前来暗杀的靖安司司马荀诩上演了一场绝处逢生。戏谑的是,这场针对曹魏的绝地反击却是曹魏天水郭都督一手策划的结果,这源于陈恭在天水得知冯膺将游枭生命作为情报交易筹码的愤怒,更源于陈恭心中无法释怀的杀父之仇。这是陈恭的第一次内心驱动,使其成功地实现了蜀汉、曹魏间“谍中谍”身份的转换。

“白帝”任务完成以后,陈恭回到司闻曹,从一名底层游枭一跃升至陈曹掾的高位。此时,获得蜀汉、曹魏双方充分信任的陈恭怀着杀死冯膺、接替司闻曹、为父报仇、为生民除害的忠诚信念继续潜伏,接替高堂秉成为曹魏真正的“烛龙”,也是曹魏意图盗取蜀汉弩机图纸的国家战略“青萍计划”的关键人物。这才是郭都督这么多年精心布局的陈恭这颗棋子的谜底。没承想,回到司闻曹的陈恭在一次与冯膺的对谈与质问中,发现事实跟郭都督讲述的截然不同,报杀父之仇的心结彻底打开,陈恭再次利用自己“谍中谍”的身份反间曹魏的“青萍计划”,并在蜀汉的内部党争中为诸葛丞相再次北伐扫清了道路,这是陈恭的第二次内心驱动。

陈恭的第三次内心驱动发生在故事的结尾,果断而决绝。即面对生性耿直、经历生死之后的自家兄弟荀诩的质问,为了保全大局,陈恭以死圆谎,让荀诩成为蜀汉情报工作新的接班人,也是对妻子翟悦的告慰。

至此,陈恭的三次自我内心驱动使其破解看似一个又一个无法解开的死局,在一场又一场的生死暗战中,将特殊群体间谍的家国情怀演绎得荡气回肠,亦为《风起陇西》最大的看点。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