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评丨贺绍俊:期待武术文化的一次闪亮“回身”——读马笑泉《回身集》

  湖南文联   2022-06-14 16:16:34

文丨贺绍俊

《回身集》是马笑泉的一本短篇小说集,但它不同于一般的小说集,而是一本有着明确主题和精心构思的小说集,仅凭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将这本小说集轻看了。

坦率地说,我这是在批评我自己,因为一开始我拿到这本集子时就把它轻看了,以为这不过是作者将自己的几篇作品结集出版了而已。在文学图书市场特别不景气的当下,一个出版社能够答应为作家出一本小说集还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想必当作家的都期待有这样的机会降临到自己头上,遇到这样的机会,赶紧将自己近些年写出的小说收集到一起出版,也算是向读者作一次总结式的汇报,幸莫大焉。我读到的小说集基本都是这样的,因此想当然地认为《回身集》大概就是马笑泉近些年写的一些小说吧。但当我读了以后,才发现,与其说这本集子收录的是马笑泉近些年的小说,不如说是收录了马笑泉近些年一直萦绕在心头的一种想法,收录了马笑泉近些年始终如一在表达的一个主题,或者说是收录了马笑泉近些年尝试从故事中探求哲学意蕴的艺术追求。

马笑泉的想法和小说的主题都与武术有关。小说集收录了八个短篇,有的一看题目便知是以武术为题材,如《回身掌》《宗师的死亡方式》《直拳》《轻功考》《阴手》,至于另外三篇,《女匪首》讲的是匪,《赶尸三人组》讲的是巫,《水师的秘密》讲的是医,看上去不是直接以武术为题材,仔细读进去则可以发现这些内容其实都是武术的延伸,匪自然是离不开武,而巫术、医术乃至法术又何尝不是武术必不可少的要素?讲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离不开“武”的,文与武,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左手与右手,所以古人说要文才武略,要能文能武。武术看上去是修习一种制止侵袭的高度自保的技术,但它更与修炼人的品性相连,所以古人又说“上武得道,平天下”。马笑泉对武术感兴趣可能也是他的天性使然,当年读他早期的小说如《愤怒青年》《打铁打铁》等就觉得这是一位具有硬汉性格的年轻人写的小说,叙述中虽有暴力美学的痕迹,却明显感到这不过是作者表达英雄气概的方式。《回身集》想必是他长年钟情于武术的结果,我不知道在生活中他是否也习得一些武术,但在《回身集》里,他显然是奔着“道”而去的,这分明是修炼“上武”的姿态。所以多篇小说马笑泉谈的都是哲学问题。如《轻功考》俨然就是一篇考证的文章,而所有考证轻功的材料与其说是要给轻功的存在提供论据,还不如说是在为一种自由的心态作铺垫。马笑泉发现,武术修习的不仅是功夫,也是在修炼精神,真正的轻功便是存在于精神里:“我磨炼自己的筋骨,激发体内的元气,一次又一次腾空而起,冲进最大限度的自由。”《回身掌》是探寻哲学最典型的一篇,小说的情节很简单,临时主持事务的二师兄一个回身掌将心怀不满的三师弟打出了窗外,多年后武术修炼到更高层次的三师弟回来要与二师兄一决高下,是大师兄与三师弟一番劝说,终于化解了三师弟心中的怨气。情节虽然简单,但马笑泉围绕着“回身”一词的所思所想全都藏掖在情节里,让人感觉百转千回。如同他在自序中所言:“回身,是一个看似优雅和谦退的动作,但当中往往潜伏着果决与凌厉,接下来的一击可能立判输赢,甚至立见生死。”既然马笑泉对回身有如此多的感悟,我不免就有这样的猜想:这本小说集也许就是马笑泉在写作中的一次有意识的“回身”。

马笑泉并非以一个武术爱好者的姿态在钻研武术,从《回身集》就能看出他的钻研有着鲜明的现实定位。这个定位便是他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那些痴迷于武术的人却“活在一个不能以武谋生的年代”。这无疑是武术的尴尬,但武术在这个年代似乎被人们吹得神乎其神,似乎要振兴传统文化就要从振兴武术开始。马笑泉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宗师的死亡方式》写了一个武术门派的兴衰历史,它也象征着中国武术近百年来逐渐萎缩的事实,但即使如此,马笑泉始终对武术抱有一种敬仰之情,因此面对武术萎缩的现实,他侧重于表现武术界的宗师们那种维护武术尊严的悲凉情怀。同时他也非常在意武术今后的命运,在他看来,我们应该不再纠结于武术的实用性,而应该挖掘其文化内涵。“还是有文化好啊”,这是师父一生行武的感叹,也是拯救武术的正道。然而让马笑泉忧虑的是,在人们只热衷于加入“鏖战麻坛的行列”的状态中,是否还有人真正关心武术的未来命运。马笑泉的这本小说集也许就是要表达这样一层意思:我们期待中国武术文化的一次闪亮“回身”。

原载于《中华读书报》2020年7月15日

作者简介:贺绍俊,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评论家。1951年出生于长沙。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文艺报》常务副总编辑,《小说选刊》主编,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导。主要著作有《重构宏大叙述》《鲁迅与读书》《铁凝评传》《还在文化荆棘地》《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等。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责编:周听听

来源:湖南文联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