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报:每个认真分享的人都配得上掌声

  中国妇女报   2022-05-09 10:44:03

庆哥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2012年4月19日,微信朋友圈功能上线。转眼十年过去了,朋友圈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喜欢“逗留”的地方。

翻开我的朋友圈,第一条分享定格在2012年,那时的我们天真、幼稚、不成熟,但也可爱、纯粹、不世故。十年之间朋友圈也像经历了沧桑变化,曾经热爱发圈、点赞和评论的朋友好像不动声色或沉默或离开了这片社交阵地。我羡慕那些没有被禁锢的心灵,10年之后还在认真分享生活,大胆公开小情绪,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其实,发不发朋友圈以及怎么发,也能看清一个人的内在运作系统。

实现朋友圈自由的人,自我认同感更强内心更稳定

《社交媒体简史》里说,社交是大脑的刚需,会让我们分泌多巴胺。《让大脑成熟》里也说,虚拟社交也会分泌多巴胺,让你感到快乐。尤其在疫情时期,朋友们线下见面少了,虚拟社交再节制,容易引起自我封闭。

那些朋友圈设置全开放、爱怎么发就怎么发的人,往往不畏惧自己被曝光,乐意分享生活里的快乐和忧愁,心灵的力量也会在对冲中流动,这无异于在训练自己的“心灵肌肉”。而“心灵肌肉”不够坚实的人,往往忍不住发了朋友圈,发完后就特别不安,可又不想删掉,就设置仅自己可见;甚至发不发朋友圈还纠结好久……说到底,我们都没有“被讨厌”的勇气,发朋友圈就期待别人点赞、评论;如果没有回音,就会失落。

“当你的痛苦被言说,就是治愈的开始;当你张张嘴,问题就会好转。别人怎么想不重要,重点是你真的在享受表达的红利。”《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里这样说。其实,真正在乎你的人,想了解真实的你,读的不是文字而是你的心情;关注你的人,看的不是朋友圈,而是你的世界。

我佩服那些实现朋友圈自由的人,他们之所以我行我素,是基于对朋友的信任,更基于对人性的认知。这样的人通常都有稳定的内在评价系统、很强的自我认同感,而不依赖于外界的认同。一句话,朋友圈可以锤炼我们的内在评价系统,打造“心灵核心肌肉群”。

朋友圈的日常琐碎,也能唤醒我们对人间美好的珍惜

《社交媒体简史》里说,人们喜欢通过编集和分享别人创造的东西来表明自己的兴趣,确立自己的特性。换言之,在朋友圈就算转发别人的东西,也是一种自我表现,是让人了解你、读懂你的一种方式。

比如,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转发旅游、美食的文章,我猜他应该很热爱生活;看到有人分享运动打卡、考试证书、技能干货,我想他是个自律的人;看到有人发和孩子相处的日常,我也感觉很亲切美好。有人说:朋友圈很假,分享的都是好的一面。我想说,生活已经够疲惫了,点亮美好本身就是一种善意,让别人对你留下好印象也没什么不好。而且,再小的声音也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些日常琐碎也能唤醒我们对人间美好的珍惜。

的确,每个用心生活和记录的人,即使平凡也熠熠生辉。更重要的是,一旦打开了心灵的窗口,即使微小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实,无论你喜欢发朋友圈还是不发,它的存在都提醒我们,社交是人类的属性,表达也可以创造快乐。朋友圈10年,每个还在认真分享的人都配得上掌声,因为我们都在创造生活,热爱生命,传递能量。

责编:周泽中

来源:中国妇女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