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丨高校要当好碳中和的先行军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5-18 09:49:09

张胜利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对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深度参与“双碳”目标,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5月7日,教育部发布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支持部分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的综合高校和行业高校,先行建设一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新学院、新学科和新专业;推动高校参与或组建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引导高等学校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科研平台等。方案为高校参与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顶层设计、实施路径和具体方法提供了重要指导。

推动建设碳中和校园

高校人口集中,各类高耗能实验仪器设备多,是教育领域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同时,高校校园在节能建筑、智慧化管理和绿色建设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是开展“双碳”创新的理想场景。早在2007年,我国高校便开始探索节约型校园建设,通过十多年的发展,节能已成为高校主流。2021年,全球7000多所高校联合承诺,将致力于实现校园“碳中和”,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建设碳中和校园,不仅可以节约办学成本,也是区域“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缺乏实际举措,进展较为缓慢。因此,应加大在能耗系统、水循环处理、生态绿地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把校园变成师生共同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孵化、协同育人的“碳中和生活实验室”,率先实现校园碳中和。

积极传播碳中和理念

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全球作出的庄严承诺,在校大学生是我国未来3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因此,大学生对“双碳”理念的认知、认同和理解,对“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加强绿色低碳教育刻不容缓。顶层设计中,高校应立足长远、全局谋划,将绿色低碳理念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绿色特质的文化育人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要通过通识课程、科普活动、绿色志愿服务实践等,营造浓郁的生态文化氛围,增强大学生绿色低碳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同时,要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开展分阶段、分层次的领导干部培训,深化领导干部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科学性、系统性的认识,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面对社会对“双碳”领域的知识学习需求,高校应加强与部门、企业和社会机构合作,协同做好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

加紧培养碳中和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依据“双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覆盖面广、战线长的特点,高校应及时对接国家战略,展开系统性、全局性统筹规划,提升生态文明整体意识,实施面向全员的新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责任教育,加快培养各行业和各领域的碳中和专门人才。一是要科学研判,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结合新时代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科技创新规律,加快新能源、储能、氢能和碳捕集等紧缺人才培养,积极谋划对传统能源、交通、材料、管理等相关专业升级改造。二是要强化科教协同,加快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大项目、大平台、大工程建设中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三是要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师资交流、资源共享、建设产教联盟,推进产教深度协同育人。通过建设一批碳达峰碳中和领域新学院、新学科和新专业,在探索、总结经验基础上,引领带动全面加强“双碳”人才培养。

助力碳中和科技支撑

高校是科技创新高地,肩负着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科技支撑的重要使命。针对“双碳”目标涉及面广,跨学科、跨领域综合交叉、技术瓶颈突显等难题,高校应积极行动,通过参与或组建“双碳”相关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科研平台,加强气候变化成因及影响、生态系统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在组建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成攻关大平台的过程中,重点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碳减排关键技术,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及储能技术等碳零排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不断强化科研育人,通过实施碳中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计划,大胆尝试跨学院、跨学科组建科研团队,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多层次培养。也要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下更大的功夫,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的良性发展通道,及时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双碳”战略目标的现实动力。

(作者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周泽中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