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星空下⑤|不活在他人的评价里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4-15 10:18:29

合作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与生涯教育专业委员会

本期专家/湖南省长沙市西雅中学心理教研组长  王林波

主持人/科教新报记者王燕

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谷爱凌,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了2金1银的好成绩,她也因此刷屏了整个互联网。她身上有很多标签让人赞叹:“中国第三金”“斯坦福学霸”“天才美少女”“身家或过亿”……谷爱凌的成功确实难以复制,但她的心理特质,值得我们学习。

赛后有记者问谷爱凌怎么看待网上对她的不友好评价。她说:“我并不是很在意别人是否满意……我在享受整个过程,我觉得自己在竭尽所能。”

不少同学说,“‘不在乎外界、他人评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谷爱凌为什么能做到不在乎他人的评价?我们该如何对待他人的评价?放学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西雅中学心理教研组长王林波老师进行解答。

谷爱凌在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评价和揣测时,表现出“我做好我自己,我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喜不喜欢我,是你的事情”,这是一种洒脱,更是内心的强大。谷爱凌的“强大心脏”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到课题分离

一个人把“自己”和“他人”分开,清晰了边界,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不干涉他人的选择,在心理学上,就叫“课题分离”。对于自己的课题,勇于直面,不推卸责任,全力以赴;对于他人的课题,不干涉,不卷入,尊重他人的边界。简言之,就是顾好自己,尊重他人。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课题分离能解决人生中的绝大部分烦恼,人们要思考“这是谁的课题”。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然后冷静地划清界限,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课题分离可以让我们减少因外界评价而产生的烦恼和内耗,专注于自己的课题。如果我们总是考虑“别人会怎么想,别人觉得我怎么样”,这是活在别人的课题里,而不是掌控自己的课题,称之为课题混淆。如果课题混淆,我们容易对他人的评价过度敏感,瞻前顾后,迷失在纷繁复杂的评价中,自然也无法真正做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无法做到让每个人都满意。他人的评价和观点,这是他人的课题。他人喜不喜欢我们,我们控制不了。如果他人确实不喜欢我们,我们也要能接受,这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全力以赴做好自己的事情,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才是自己的课题。做好了课题分离,会让我们屏蔽外界的喧嚣和嘈杂,专注于心之所向。

二、专注于自己的课题——强烈的掌握目标

热爱带来专注,专注带来享受。作为运动员,虽然谷爱凌也关注如何超越别人,如何让排名更靠前,但她更关注能否做好一个个高难度动作。对她来说,竭尽所能挑战自己甚至人类的极限,远比超越某个运动员更有意义——这是怀有强烈的掌握目标的表现。

在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有时来自于任务本身,有时来自于外界。想着超越别人,心情就会因别人的起伏而起伏,也会因不如人而对自己失望;但想着提升和超越自己,这种目标就稳固得多,过程中人积累的意义感、成就感、自我价值感也坚定得多,就不会因陌生网友的恶评垂头丧气。

谷爱凌对掌握目标的坚持,和坚定的自我价值感,形成了积极的正向循环。

三、拥有客观稳定的内在评价系统

稳定的内在系统是指一个人内在稳定的评价自我和外界关系的标准,形象来说就像不倒翁,因而能在变化中维持“不变”的状态。一个人如果拥有客观稳定的内在评价系统,就能对外界评价进行筛选甄别,辩证看待,不会让外界的评价从根本上动摇自己的主体感知和核心概念。当面对外界纷繁复杂的评价或不怀好意的揣测时,谷爱凌表现出的洒脱和格局,源于她积极的自我概念及坚定的自我价值感。这种积极稳定的内在评价系统,也是她所向披靡的强大武器。作为青少年,我们需要全面地认识自己,积极地肯定自己。不管外界如何看待自己,特别是不被善意对待时,始终爱自己,相信自己,悦纳自己。

学会课题分离,不活在他人的课题里,专注于自己的课题,建构客观稳定的内在评价系统,愿你我都能活出自我,绽放自我。

责编:王燕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