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②

  《中国民政》杂志   2022-04-21 09:32:38

为进一步总结推广各地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经验做法,宣传展示各地加强基层治理进展成效,营造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民政部办公厅发布了2021年度27个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各地如何因地制宜开展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探索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一起来看!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办事处

实施“益动旺庄”成长计划探索社区工作者阶梯式培养新模式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旺庄街道近年来开展的“益动旺庄”社区工作者阶梯式成长计划,聚焦社区工作者的“六力”建设,培育出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

精准把脉,提炼“六力”需求模型。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搭建“益动旺庄”人才培训平台,提炼出“三层级六能力”需求模型。三层级即社区工作者中的新手、骨干、中坚不同层级,六能力即为民服务力、居民动员力、协商议事力、项目运营力、统筹协调力、治理创新力。第一层级赋能旨在提高新手社区工作者的为民服务力、居民动员力;第二层级增能旨在提升骨干社区工作者的协商议事力、项目运营力;第三层级聚能旨在提高社区负责人的统筹协调力、治理创新力。

传帮带育,夯基筑台助新手起航。一是通过集中授课、考前辅导、模拟练习等方式推动新手参加社会工作师考证,培养专业理念和意识。二是举办“益创沙龙”新老社区工作者交流会,邀请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分享服务开展的方法流程、与居民交流的经验技巧,帮助新手熟悉业务。三是通过拓展练习、实际操作等方式教学相长,提高一线服务能力,与居民建立友好关系,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

系统设计,着力锤炼骨干队伍。挑选入职2年以上、有工作经验且愿意主动提升发展的社区工作者作为骨干,通过链接外部资源、小巷论坛交流会等方式为其提供“知、信、行”知识实践体系培育,提升其项目运营力和协商议事力。一是链接社会治理专家、教师资源,通过专家授课结合参与式学习的方式提升骨干的共建共治的理念意识。二是组织骨干赴上海、苏州、成都等城市取经,就公益创投自治项目、民主议事会等进行经验学习。三是开展“小巷论坛”交流培训会,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模拟演练,打造“旺庄小巷论坛人才资源库”。

跟岗训练,打造社区中坚力量。将社区负责人(含副书记、副主任)作为第三层级培育对象,通过与上海市先进街道制定共建跟学合作计划,实施跟岗训练,开拓其治理视野,提升其统筹协调、治理创新能力。一是确定与上海浦兴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建立合作计划,通过自主报名、面试遴选确定跟岗学员名单,制定学习手册,明确任务要求。二是跟岗期间,学员结合自身需求,重点学习自治管理氛围营造、统筹规划社区治理方式等。三是举办“上海跟岗训练营主题论坛”,学员将自己的跟岗内容与收获反思向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居民代表等进行分享。

项目操演,以实践提能力。“益动旺庄”人才培养平台结合“微爱旺庄”社区微治理创新大赛,以项目化操演的形式使各层级社区工作者参与其中,以实战提升整合治理能力。一是社区负责人以创新大赛为契机,依据所学的治理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微治理项目的申报方向,链接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力量等,进行项目的统筹规划。二是骨干社区工作者与社会组织联合申报,利用项目运营的知识,全程参与并执行,不断提升协商议事能力。三是在项目活动的开展中,新手以活动为平台,积极与居民建立信任关系,在了解其特征和需求后,提供更优质服务。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强基础 促合力 加强乡镇(街道)服务能力建设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力打造具有雨湖特色的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新模式。

党建领航夯实服务基础。一是强化基础促合力。成立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和四个工作小组,先后制定了党建领航政府服务体系星级考核制度等6个指导性文件,不断完善乡镇政府服务绩效评价奖惩机制。二是围绕中心强服务。充分整合区乡两级资源,全面落实驻村第一书记、党建联系人等制度,通过开展支部“五化”建设,创建五星党组织,抓好党员进楼栋、亮身份、做承诺、当先锋工作,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三是创新形式提质量。推广实施“零距离”点单、“议事会”制单、“服务直通车”买单的“三单制”模式,集中设立民情反映栏、“扫黑除恶”举报箱,定期开展“民情大走访”活动,开通“帮困直通车”“矛盾化解直通车”“环境整治直通车”,构建“律师+调解员+志愿者”队伍参与社会矛盾调处机制,有效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职能重构科学理顺体制。一是乡镇站办所改革。出台《雨湖区关于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对全区乡镇站办所管理体制进行优化组合,使机构设置更加精简、运转更加有序。二是行政审批改革。梳理完成乡镇(街道)权责清单,明确乡镇权力事项116项,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31项,区直部门做到“应放尽放”,各乡镇(街道)实现“应接尽接”。三是综合执法改革。以加强乡镇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强化执法覆盖为重点,整合应急、人社、卫健、城管等执法力量和资源,建立城乡一体化执法管理新格局。全力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将街面治安、监控系统和城管行政执法系统有机统一结合,全面建设“智慧城管”运行体系。

优化机制健全服务体系。一是服务内容清单化。制定乡镇政府公共服务目录清单,依法厘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把基层干部的时间和精力释放出来。二是服务手段信息化。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横向接通区直部门与乡镇的政务外网,纵向实现了区镇村三级联通。将原有社保、低保、医保等业务整合进一门式综合窗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三是服务管理网格化。统一网格治理层级,同步设置党建、综治、自治、服务四类网格,整合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进行联动,实行“大网格”管理。通过网格把社情民意统统摸上来,把优质服务沉下去。

资源整合优化服务供给。一是强化资金保障。深入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机制、数字乡村发展机制、促进农民增收机制、优化乡村治理机制四大体制机制创新,争创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争取中央、省、市综改资金。二是强化人才保障。建立从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择优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的长效机制。健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1+12+N”三级枢纽平台,引入10余家专业社工机构扎根,发展社会组织300多个、社会工作人才600余人。三是强化工作保障。推行乡镇干部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业绩评议制,坚持乡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健全考核评议制度,完善社会满意度评价及第三方考评办法,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权重。在全区推行“坐班服务便民、流动服务惠民、亮牌服务利民”三项机制,进一步促进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提高办事效率。

广东省东莞市以“民生大莞家”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广东省东莞市推出“民生大莞家”品牌项目,推进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不断提档升级。

两个小微“聚民情”。将现行政策可办理的事项和现行政策不可办理或办理后仍不能满足群众诉求的事项,全部纳入“民生大莞家”服务范围,内容涵盖了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分为“民生微实事”和“民生微心愿”两大类,包括面向公众利益、群体利益的便民工程项目和公益服务项目,也包括着眼于个人和家庭诉求的临时生活、医疗、教育、养老、就业、住房等救助服务和社会工作服务。

多条渠道“听民声”。整合10多个原本分散独立的民生诉求收集渠道,对接17个部门的42项民生保障政策,群众可通过“莞家政务”、“12345”政府服务热线、领导干部驻点联系群众、“智网工程”网格员日常巡查、城乡社区协商会议等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反映诉求,进一步提升乡镇政府听民声、解民意的能力。

共商共议“汇民智”。涉及群体利益的“民生微实事”项目诉求,按照协商于民、问计于民的原则,采取社区党群联席会议、居民议事会、民情恳谈会、网络协商等不同形式组织开展社区协商,引导不同群体共同商定项目办理方式,实现由“政府配菜”向“群众点菜”的转变。

三个莞家“纾民困”。创新设定“莞家速递”“莞家直达”“莞家驿站”三种办理方式,以短、平、快措施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其中,“莞家速递”主要针对急难型项目,通过直接资助方式予以快速解决;“莞家直达”主要针对涉及金额较大、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的项目,由镇人民政府组织社会爱心力量进行对接;“莞家驿站”主要利用基层现有的服务站点提供志愿服务。

政社合力“办民事”。2020年以来,市级财政会同市慈善会连续2年、每年投入1.26亿元,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1:1或1:0.5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专项用于“民生大莞家”项目办理。同时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建立起集财政资金、慈善资金、社会资金等多方投入的“民生大莞家”资金保障机制,为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

全程监督“解民惑”。配套搭建起“民生大莞家”信息管理系统,对每一宗民生诉求实行全流程的线上跟踪督办和信息公开,对民生诉求项目做到第一时间摸底调研、第一时间拿出解决措施、第一时间反馈处理结果,切实做到内外监督相结合、全程公开“解民惑”。

责编:杨鸿雁

来源:《中国民政》杂志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