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一桌湖南饭丨提高“商品果”占比,促进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4-30 11:37:34

刘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类水果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做好一桌湖南饭,必须高度重视“果盘子”建设。

(东安县井头圩镇紫江村李华水果采摘园,村民在采收千禧果。蔡小平 摄)

湖南是水果大省,尤其是柑橘产量位居全国前三甲。但是,湖南柑橘近年来经常出现滞销现象,另一方面,当年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雪峰蜜橘”,如今在长沙市场上难觅身影。这其中除了品种选择的问题,“商品果”占比率低是一个重要因素。洞口县农业农村局一位专业人士告诉笔者,现在雪峰蜜橘的“商品果”平均占比不到30%,根本供应不到省会城市来。按他的说法,雪峰蜜橘的“商品果”最直观的指标是成熟后的果实直径在5厘米至7厘米之间;5厘米以下和7厘米以上的雪峰蜜橘,既不好看也不好吃更不好卖,只能说是“农产品”,而不能称之为“商品”。

(吉首市马颈坳镇米坡村,农民黄立权在喜摘橘子“红美人”。姚方 摄)

如果“商品果”占比不高,大量的超规格水果只能烂在树上或者只能换回一点采摘费,果园是不可能有较高效益的。好在,我们也有把“商品果”占比做到极致的果园,实现了“亩产10万元以上”。

(澧县城头山镇古大堤村,村民在葡萄园采收阳光玫瑰葡萄。柏依朴 柏元梅 摄影报道)

澧县农康葡萄园种植了500亩“阳光玫瑰”葡萄,每年请云南的专业女工打“飞的”过来疏果,确保每串葡萄重约1.2公斤,单粒重12克左右,糖度18以上。农康葡萄园相关负责人杨杰介绍:“我们把每亩葡萄的产量控制在1500公斤到2000公斤之间,追求的主要是特级果、一级果的高比例。按每公斤30元到50元的出园价计算,我们一亩‘阳光玫瑰’的产值超过10万元。”杨杰说的特级果、一级果,事实上就是“商品果”。在葡萄刚结幼果时,请专业人士疏掉“胖弱病残”总计三分之一以上,农康葡萄园最终的“商品果”占比接近100%,年年供不应求,想不赚钱都难。

水果产业提质增效的出路在哪里?就农业生产端而言,以上案例充分说明,出路就是聚焦提高“商品果”在果园、果树上的占比。

提高“商品果”占比,首先需要农民改变观念。 长期以来,我们的农业生产过于追求产量,强调的都是亩产多少斤,很少考虑农产品的商品化要求。水果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很高,农民要用对待工业生产的态度来对待水果栽培——如果某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多半是残次品,那它生产越多亏损就越大。同样,必须让农民明白,如果亩产3000斤雪峰蜜橘中只有30%的“商品果”,还不如让它亩产2000斤但50%是“商品果”——后者产量虽然少了1000斤,但“商品果”却增加了100斤。非“商品果”不但很难卖出去,还挤占“商品果”的生存空间,浪费“肥、水、光、温”和人力,看起来有产值,实际上没效益。

提高“商品果”占比,迫切需要研发、升级和推广新农艺。 第一,不同种类的水果有着不同的“商品果”指标要求,农业科技专家要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商品果”规范标准,让果农有可量化的精细目标。第二,要在如何栽活果树、防治病虫害等基础上,着重研究并推广疏果、控肥、控温等新技术,让果农有具体办法可切实提高“商品果”占比。第三,要大力推广优势新品种,逐步更新老果园,以此提高“商品果”占比。第四,要积极引进、留住“疏葡萄的云南女工”这样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并组织果农向她们学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提高“商品果”占比之后,果园要主动实行“分级售卖”制度,以维系行业信誉和自身效益。 要通过主动分拣,让非“商品果”尽量少流通甚至不流通到市场上。要把“商品果”进一步细分出两到三个级别,让最好的果卖出最好的价,而不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最终“劣币驱逐良币”。

(作者系湖南日报记者)

责编:周泽中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