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书语④丨乡村助学者吴名慧:阅读梦,不再是梦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4-22 13:52:00

阅读梦,不再是梦

乡村助学项目工作人员 吴名慧

2018年,离开工作近十年的老本行,我一脚迈进社会工作的行业,供职于湖南太阳慈善助学基金会——一家致力于为农村孩子提供更优教育环境的非公募基金会。

三年前,我和同事们开始尝试进行阅读相关的项目,希望帮助更多的孩子从中找到充实和快乐。

2019年6月,随着1100多册新书和配套的书柜、桌椅等设施到位,我们基金会捐赠的第一个图书室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的太平桥乡小学向师生开放了。

这个几乎是长在高山夹缝里的小学校里,6个年级共有111名学生,都从一年级开始住校。大山阻隔了他们的世界,丹巴距离成都320公里,8个多小时车程,中间要穿过海拔5040米的巴朗雪山。成都也是少数出去过的孩子中,去得最远的地方。

孩子们渴望从书籍里了解外面的世界,但10平方米的图书室,6张课桌拼起来的阅览室,不到100种书就是111个藏区孩子所有的“窗户”,这些书籍的出版时间最近的是2003年。

知道学校的新图书室要开放了,孩子们前一晚兴奋得睡不着觉,缠着我和同事们问怎么借书,有故事书吗,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坐在里面看书?直到宿管老师假装发火,才肯熄灯睡觉。

第二天,校园里气氛跟过藏历新年一样喜庆。邻乡的岳扎乡小学也派来老师观摩,说“想看看外面的图书室和阅读课”。

是的,书籍数量少、种类单一,书龄老旧,设施落后,相似的困境发生在岳扎,几乎也出现在基金会每一个项目点学校。无米难为炊,如果连适合的书籍都没有,谈何培养阅读兴趣与习惯,让山里娃得以从书中眺望外面的世界?

▲ 丹巴太平桥小学的图书室

三年以来,在众多爱心人士和企业的支持下,16个图书室陆续在湖南、四川、陕西、甘肃、贵州和安徽等地的基金会项目点学校开放。校园里有了让人愿意坐下来读书的空间,书柜里可以找到新奇的故事和课本里没有说的知识。

为了有效地帮助师资薄弱的乡村小学推广阅读,让孩子们借助阅读,打开世界的大门,进一步认识自己,更好地表达自己,2020年4月,阅读课进入基金会既有的童行在线课堂项目。我们邀请长沙优秀的语文老师进行课程设计,再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经过培训后,每周为项目点学校的孩子进行线上授课。

凭着兴趣,孩子们自由自在地遨游在书海,享受围绕书本展开各种讨论和手工劳动的作业。有孩子在作业里留言:“老师,我很喜欢看书,上课多叫我回答问题,可以吗?”

到今年,湖南省内已经有安化县、汨罗市的7个乡村小学开始阅读课,甚至有几所学校提出想把原本只在一个班进行的阅读课推广到全校一起上。两年的阅读课下来,我们看到不少令人啧啧称赞的作业,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尤为动人。他们在用行动慢慢撕掉长时间以来贴在留守儿童身上的沉默、自卑、敏感等标签。说不清楚变化具体发生在哪一刻,但是我确定,一些改变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了乡村学校和山里娃身上。

看着老师们发送来的活动图片、视频,我又想起丹巴湛蓝的天空、夜晚的星河和娃娃们脸上两抹高原红。也想起去时的长路,海拔不断攀升,有数不清的山头和只能靠车灯照亮的隧道。

小小的娃娃能用双脚走出大山,看到外面广袤的世界吗?我不知道。但至少现在,有一间小小的图书室在那里生根,书香会和雪山、牦牛、格桑花一起,陪伴他们度过整个童年,为他们描绘山外的“异世界”。

至于阅读能干什么?还是用孩子们自己写在阅读日志上的话来回答吧:

“看完《窗边的小豆豆》后,我也想长成一个像小林校长一样的老师!”

“我的家乡看不到大海,但是我从书本上了解到关于海洋的知识,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海洋探险家。”

“阅读,是打开我梦想的一把钥匙。”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2年4月22日第11版)

责编:刘瀚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