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中国应急管理报   2022-03-11 09:51:13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炼过硬本领

——代表委员就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建言献策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应对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统筹发展和安全”“敢担当、善作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当前,我国已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任务更为复杂艰巨。在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洞察风险、找准策略、转危为安的本领,才能保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就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事关社会安定百姓安危人心向背

应急处突能力是领导干部应对风险挑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核心能力,是重要的专业能力和基本的技术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为何应急处突能力是领导干部的“标配”?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副省长罗小云认为,“这是新阶段新形势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政治职责和基本素质要求”。气候变化、事故灾难、疫情肆虐……经济社会越是往前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越是复杂多样。2019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

“应急管理部门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应对处理好突发事件特别是重大灾难,事关社会安定、百姓安危、人心向背,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要求。”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并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提出具体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显得更加迫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表示,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暴露出一些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树得不牢,应急处突存在明显短板。与此同时,我国地方各级领导班子陆续进入换届期,很多领导干部走上新岗位还处在适应转换期,一些想不到、想不清、想不全的问题可能集中出现。“加上应急管理事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地方机构仍处在磨合期,如何提高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搞好应急管理工作,是换届后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张树华说。

防范应对重大风险需要多种能力

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上医治未病。”在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看来,对风险的预判能力是应急处突的首要能力。“防灾减灾工作中,经常可以通过一些前兆现象,研究和判断灾害发生发展过程,抓住先机、提前应对。由此可见,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在风险因素日益复杂的今天,我们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才能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校长助理徐玖平表示,危机决策具有时间紧、信息多、压力大、专业强等特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统筹全局、协调各方,根据灾害事故形势变化科学排兵布阵,迅速予以处理,考验的是领导干部指挥调度的实战能力。《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指出,这场重大灾害应对过程中,“郑州市委市政府缺乏全局统筹”“党政主要负责人见事迟、行动慢”“关键时刻统一指挥缺失”。

“想要抓住应对主动权,就要在反复实践中锻炼胆识魄力、培养责任担当、提高专业本领。”罗小云表示,与处理一般事务相比,应急处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投入更多、付出更大。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牢“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在危险来临时,敢于冲在前、作表率。年轻干部要经受严格的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应急处突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把自己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表示,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要善于向历史经验教训学习。我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但同时重大灾害事故留给我们的教训也是十分惨痛的。

“我们要从灾害事故、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应对中汲取经验教训,对典型事故和灾害应对不能处理完就过去了,要深入研究其规律特点,建立复盘机制,发现未来防灾减灾的启示,避免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还需要更加重视典型案例剖析研究,为未来防大灾保安全积累经验,做好预案。”崔鹏说。

在不断学习实践中补短板强弱项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指出,这次灾害也反映一些新上任的干部对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情况不熟悉,未经历过洪涝、地震等大灾考验,实战经验严重不足。调查报告提出的改进措施建议的第一条,就是大力提高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突能力。

结合调查报告,张兴凯表示,要强化理论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我们做好防范化解风险挑战各项工作、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艰难险阻的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学深学透、全面理解。”张兴凯说,要把《习近平关于防范风险挑战、应对突发事件论述摘编》等内容列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由组织、宣传、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组织专班开展干部轮训,并将其作为各级党校必修课内容,以增强领导干部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

“应急处突面对的情况纷繁复杂、变化多端,涉及的专业知识也是方方面面的。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人人都是专家、全才,但基本专业知识还是要有的。尤其要根据自身短板有针对性地补课‘充电’,否则就会产生‘木桶效应’,造成风险外溢。”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钟章队表示,我们要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典型案例纳入干部培训,借此促进其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对于新上任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及时组织上岗前后的专题培训,使其做到责任清、底数明。对每一起重大灾害事故,都要重新检视灾害事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查遗补漏,解决工作落实不彻底、不到位的具体问题。各地要主动开展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查找差距,及时改进完善。”钟章队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气象服务首席朱定真表示,健全的体制机制、先进的科技信息化手段以及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能帮助减少应急处突中的“人为耽误”。朱定真建议:“大力推进各级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通过共享高效资源,减少应急处突中的‘碎片效应’‘信息茧房’等问题,实现‘精准拆弹’。”

此外,徐玖平建议完善奖惩机制,对于在各类突发事件面前不畏难不避责、敢于善于应对的领导干部要予以褒奖,对于指挥失当、踌躇不前甚至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问责,让敢担当、善作为成为鲜明导向。

徐玖平表示:“应对处理好突发事件,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加强斗争历练,增强斗争本领,永葆斗争精神,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责编:蒋茜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