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学科融合-能力贯通”助力材料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2-19 19:01:56

2014年6月,湘潭大学与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发挥各自优势、强强联合,合作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材料类创新人才。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学习源动力不足,没有源自内心地明确为什么学材料;二是学生素养硬实力不足,材料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及其多学科深度融合交叉的本质特征,对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体系在广度、深度、融合度、国家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学生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应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变革与发展,以及对材料人提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学院将“牢记嘱托、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湘大精神与“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相结合,通过承担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湖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系列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三方面开展改革,形成了“思政引领-学科融合-能力贯通材料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图1),培养了一批具有家国情怀、服务科技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图一 )

主要改革内容

坚持思政引领,通过红色育人共同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与西北核技术研究院联合共建这一红色育人共同体平台,以“红专”人才培养为抓手,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育的新思路、新方法,筑牢学生爱国报国的信念和决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工程科技人才。

坚持学科融合,构建多学科交叉的材料类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学院根据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行业发展需求,构建了材料、数学、力学、物理、化学、机械、信息、管理、人文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课程体系,以及材料工艺虚拟仿真、材料工程技术前沿、科研基础训练等实验实践课程体系,有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知识积累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更加吻合,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发展需求。

坚持能力贯通,建设四位一体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学院建设了“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多模块的工程实践和多样化的科研训练”四位一体的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把课堂、实验、工程和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习的深化和转化,给科研创新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

取得的成绩

进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学院取得了系列富有成效的成果:

1. 专业建设成效突出,育人条件不断夯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首批获得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两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建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种功能薄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工程实践平台,成为湖南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形成了一支以院士领衔,国家教学名师为带头人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2. 思想素质学风过硬,培养质量大幅提升。学生思想作风过硬,学习目标明确,学习风气浓郁。学生入党率达19.5%,涌现出一批优秀党支部、优秀团支部、优秀班集体、孝心班级和先进个人。创新成果涌现,工程实践能力突出。近五年学生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80余项,省部级以上奖励110余项;立项各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3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专利20余篇/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材料类“师昌绪班”65名已毕业学生中57人进入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校深造,深造率达87.3%。学院2019-2021连续3届本科毕业生整体升学率均超过50%,稳居学校第1,获得了央广网等一大批媒体报道。(作者:李发国、胡义伟)

责编:胡孟婷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