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减肥” 米变香甜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2-01-14 13:08:00

晚稻收割后,作者来到有“特种养殖”之乡的南县华阁镇华西村,到处可见农民的禾场里晒满了稻谷,粒粒金黄饱满,托在手中沉甸甸。中午时分,诱人的饭香四溢,谗得口水直流,如“饥火烧肠”。随行的76岁的柴克勤嗲嗲告诉记者,这几年来,随着“稻虾”田的越来越肥,“稻虾”米的产量越来越高,其味,比60年代有“贡米”之称的粳稻米还香、还甜。该镇领导介绍,今年全镇种植了5万多亩“虾稻”,产优质“虾稻”米约5000万斤。

华阁镇种粮大户李志学告诉作者:今年50亩“虾稻”亩产1200斤,比去年增产300斤,而今年每亩成本下降了90元,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减量使用化肥和少喷洒一次农药所致。去年每亩施尿素20公斤,复合肥40公斤,随着“稻虾”田的自然肥田,今年,尿素和复合肥每亩分别减量到了10公斤、20公斤。因禾苗抵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农药使用量相应减少,稻谷品质大幅度提高。

南县田土由洞庭湖泥沙淤积形成,土壤有机质高,适宜万物生长。七十年代,因土壤肥沃,尿素等化肥只被当作农作物生长过程中的“补品”来使用,每亩田用量仅四斤左右,而且能达到增产的效果。分田到户后的八十年代初,为了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农民开始增加化肥的使用量,慢慢的,化肥由“补品”变成了“主食”。随着化肥量的增加和滥用,农田土壤有机质逐渐被“淘空”,土壞结构遭破坏,农作物对化肥的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甚至出现了无化肥不长作物的怪现象。作者在南县农业农村局那里了解到,三年来,南县“稻虾”产业做大做强,秸杆还田的兴起,南县“稻虾”田土得到快速培肥和改良,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良田还原,出现了农民“种什么长什么”新景象。

(何云松)

责编:彭可心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