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湖湘职教发声|我眼中的工人“易冉们”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20 19:51:03

科教新报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曾玺凡 通讯员 谭理 周崇华

前言: 12 10 日,湖南省职业教育大会在长沙召开, 12 15 日,湖南省教育厅正式发布《关于做好 2022 年高职(高专)院校单独招生工作的通知》,同日,一批批央媒、省媒记者聚焦湖南职业发展,组团深入部分职业院校、企业和职能部门集中采访……

何以迎春?湖南职教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围绕产业升级和国家及湖南战略新需求,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而闻春而来的家长们,对国之工匠丛生的职教,无疑有了更清晰的选择。

12 16 日上午,记者在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的易冉劳模创新工作室里,见到了虽未谋面但久闻其名的“电焊花木兰”易冉。这位常年与 飞溅焊花为伴的车间女工始终在追求着技能之美、技艺之美、工匠精神之美,手虽长满老茧,但心却沉在了岗位上,二十多年如一日。

记者是成长于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职工家属区的 90 后,从小到大,身边都是穿着深色工作服的“易冉们”。他们是祖辈、是父辈、亦是同辈。以下,是记者作为厂子弟,对“易冉和她的同仁们”直观真实的素描。

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以前拥有一串加起来是7 ”的代码: 430 ,后来这也成了它对外示人的地理代名词,是株洲人心中的东大门。在历经株洲车辆厂、南车长江 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 后,如今归于中车集团,是中国铁路货车研制、开发、生产的重要基地,产品已出口远销非洲和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

我的童年里,对 430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一个个工作服上满是油污的背影,我的爷爷、姑妈、父亲、表哥以及多数同学的父母,都在厂里上班,他们有铆工、天车工、备料工、焊工,以及厂门卫,总之就是一个厂养活一群人,在厂职工家属区(后来社区化)人人三句不离铁路货车。

在工厂与家属区之间有一条马路叫车城路,把二者划分开来,不知是从哪一年的五一劳动节开始,这条路上给厂里的劳模每人都挂起了一块灯牌,抬头望向灯柱,红底的灯牌能让老人小孩们围观好一阵,这是我的儿时记忆里,第一次对劳模肃然起敬。

株洲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工业城市,以无数的工厂和家属区,组成了最初的城市社区格局。这里对各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从来都是以荣光礼遇,市区最长的公交线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以株洲市公交公司售票员劳模 杨莉的名字来命名: T2 路“杨莉专线”。

当然,易冉的灯牌在正厂门口通往职工食堂的第一个,像极了选秀时代粉丝们为自己的偶像 “打call ”,一个灯牌就是一份应援,是全厂人最真诚的应援。

易冉刚进厂的 2000 年,我成为了厂子弟小学的一年级学生,那时每到中午放学回家,我总要在家里等上一会儿,父亲才会回家做饭,有时他实在太累了,便会拉着我到楼下的小餐馆吃快餐,夏天总要点上一瓶啤酒。

我不明白在厂里上班为什么会这么累,直到这回进厂采访,站在电焊火花四溅的车间,想想若是夏天,哪能让人久留。但 “易冉们”,就这样在一个岗位上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但我的父亲不像易冉一直干电焊,他随着年龄的增长从铸钢干到了备料,可即便是备料,要把一个个零件从仓库用推车运到车间,也能将成年男子累得够呛。那零件可不是螺丝、螺帽,少则都有十来斤。

易冉告诉记者,比赛让她更加自信,坚信别人能做到的,她一样能做到,男人能干的事,女人照样能干,哪怕焊渣把皮肤烫得冒烟也不停弧。可能外行人听这话,总觉得这女工在吹牛,那些脏活累活确定能干?

工作日的早中晚,厂里都会各鸣两次笛,以提醒上下班的时间,由于学校与厂区不在同一个方向,所以每当放学,我总会与那些刚下班的叔叔阿姨们擦肩而过。有时碰上同学的母亲,总无法辨认,因为被车间 “蹂躏”过的工装穿在身上,再戴一顶同样看不清原色的帽子,除了盘着的长发,谁能认得是本人?

她们就是干脏活累活的女工,她们也爱美,也怕妆容花,也怕皮肤留下疤,但只要穿上工装,踏入工厂,便无男女之分,人人都是车间里的 “花木兰”。

“人们常说‘女人天生就爱美’。我也一样爱美,但我追求的美不是一个人的容貌美,我追求的是技能之美、技艺之美、工匠精神之美。”易冉的话语,也让我看到了车间女工的历久弥新的美。入职 21 年,经她手焊出8 万辆优质新型重载高速铁路货车

职工小区亮化改造后,邻居叔叔们用钢索和废弃的坐凳加工,挂在树干上制成了供孩童游玩的秋千。每当回家经过,我也忍不住上去荡几下,心中嘀咕,这到底是怎么造出来的?为什么专属于游乐场的设施,在工人们手里却信手拈来?

后来,我常把这秋千称为工人阶级的浪漫,本以为不近人情、老实木讷的群体,总能用手艺,不辜负领导、同事、家人的期待。

正是这份不辜负,让易冉 20 年如一日的用焊枪诠释中国力量。 2020 年,她领衔的公司焊接机器人班组团队,承接出口澳大利亚的新型车辆试制任务,项目合同价值 3 亿多元,用户要求所有焊缝咬边缺陷为零。易冉与团队大胆探索,将传统手工焊接技巧与机器人焊接完美融合。当焊出了首根优质中梁时,平时冷若冰霜的澳方监造专家,对他们直竖大拇指。

“那闪闪的焊花辉映着奔流的铁水,如此充满诗情画意的职业,怎能叫人不爱。”今次,我见到的易冉,亦如成长中出现的每一位工人,即便油污与汗渍爬至脖颈,也能目视前方,眼中满是星光。

如此工人,怎能叫人不爱。

责编:曾玺凡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