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陈艳云:“嫁给”教育 无怨无悔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26 21:38:51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讯(通讯员 黄彬)她是全村唯一一名女大学生,家人都希望她能找个体面工,她却毅然决然“嫁给”教育,把心思全部用在学生身上;人群中,她个子很矮,声音很低沉,但每年乡镇表彰大会上,她的个子特“高”,声音高亢特有“磁性”,老师和家长亲切地叫她“铿锵玫瑰”,她是陈艳云,新宁县黄龙镇中学一名专业与品德齐飞、素养与才能共美的教师。

课堂无他法, 三魔杖

从教22年来,陈艳云先后担任初中英语、历史教学。长期的教学实践,她积累了深厚的教学功底,她情系学生,情系讲台,以高尚的师德感召学生,以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教学风格打造特色课堂。在担负教学工作期间,她每天都拿课本回家,一遍遍完善教学设计,力争把每节课打造为示范课。

教学过程中,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切实抓好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钻研课标和课程,每年积极参加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认真备课,制作课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英语课堂上,定时开展课前1分钟朗诵比赛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她巧妙地变“读讲练”的教学模式为“练读讲”,激发学生求知欲,被同事誉为“陈氏三魔杖”。她的课深受学生欢迎,学生也形成了对学科规律、学科智慧以及师者情怀的独特感悟。

“我是你们的老师,更是你们的妈妈”

担任班主任期间,“爱生如子,真情奉献”是陈艳云执教的法宝,以“爱”的方式感化学生,以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班级管理事情琐碎繁冗,“只有发自内心给学生爱,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面对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陈艳云总是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促其发光。

“上课提问多鼓励,课后辅导要耐心,犯了错误不急躁,错误严重不发火,屡次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在关爱学生的同时,还兼顾着全体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了多种深度不一的教学方法。

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偏远山村,针对这种情况,陈艳云深入班级,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然后针对他们不同的思想状况做工作。班上一个女学生,从生活、学习都不习惯,情绪很是低落。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她先从生活上去关心她,学习上讲方法,帮她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让她树立信心,走出了低谷。陈艳云总是在班上跟同学们说:“既然你们的父母把你们交给了学校,既然学校把你们交给了我,把你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带好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她的感化下,很多同学不无感慨地说:“老师,你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责任心。”

作为班主任既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更要在思想、学习、行为规范上严格要求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和“爱”结合起来。陈艳云每期开展“习惯养成教育”主题班会,让学生先养成良好习惯;坚决纠正学生违反纪律的行为,直至彻底改正;对学生学习要求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班级日常问题、师生关系处理严肃宽容;对学生个性培养持之以恒。

光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是不够的。“作为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以勤为先。”在这方面,陈艳云一直要求自己勤快。为方便学生管理,她长期以校为家,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陪同学生晨练、早读,然后开始上课,批改作业,直到晚上学生就寝后才回到学校宿舍休息,风里来,雨里去,二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学生。

“喊破噪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陈艳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主动弯腰拣废纸、主动承担卫生保洁工作、主动负责教室的电灯开关……她总是以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走在前列;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时,她和学生一起参与劳动的全过程;当叮嘱学生遵守纪律时,她首先做到了遵守校纪班规。

“给学生糖果,甜得最美的是自己”

目标是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明灯,有了目标就会有动力。开学伊始,陈艳云要求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最显著的地方写出奋斗的学校和座右铭,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班上就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同学们,你们是老师十多年教育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最出色的学生,你们一定会创造更多的辉煌。”这是陈艳云鼓舞学生所说的话,“老师的话,给予了我们学习和做人的营养和自信,浑身是劲,倍受鼓舞。”

坚持乡村教育22年,陈艳云用爱心和责任心从教、执教、治教,呕心沥血培养优秀成才。为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也获得了大家的高度肯定。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先后被镇人民政府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面对各项荣誉,陈艳云表示,“选择做教师,就是‘嫁’给了教育事业。生命要为教育动情、动容,为它燃烧、为它壮大。”




责编:董以良

来源: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