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交汇点 全面提升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

  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22 22:21:01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蒋加伏 李凡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落实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任务,强化实践教学,优化创新训练,深化创业服务,为决胜建成“百强”大学的奋斗目标而贡献双创力量。

强化工程实训教学,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卓越工程师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服务新工科建设和发展,探索形成知识与能力相匹配的工程实训教学体系。以建设高水平工程训练中心为驱动,进行实习实训室优化布局、平台重组、资源复用,合理配置传统设备和先进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学生不同层面的能力;加大实验实训室开放力度,为全校教师科研、学生科技创新作品制作提供加工技术服务。按照“机器人+人工智能+创客空间”融合的理念,建设、凝聚相关实践资源,以优质实践资源支持全校学生参加工程训练,提升实践能力。

十四五期间,学院将坚持工程训练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融合,与新工科新文科建设融合,与产业学院建设融合。以微专业、科创班等形式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以跨学科、跨专业、“智能+”为特征的学科竞赛组织形式,跨院系组建学生团队,实现教学相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新工科建设为重要抓手,持续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快培养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抓好双创课程建设,夯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

按照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三个层次的双创教育教学体系:依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文化“渗透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普及教育”、面向创新创业团队骨干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重点教育”。学校依托优质师资,吸收社会人才参与,发动学生积极实践,以构建和培育创新创业项目为抓手,突出以实践教学为主导、多学科交叉融合、科学灵活的评价机制,以达成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塑造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创新实践性和创业指导性为原则,建设一批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和孵化的创新创业课程。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灵活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样化混合式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鼓励和支持各专业学院将学生开展创新性研发、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等活动融入“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中,不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巨大潜能,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以学科建设为根本,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学术研究为支撑,加强顶层设计,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目标、绩效指标,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加大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加强理工科专业人文社科类学科的课程比重,培养学生从工程学科与社会人文两个方面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丰富和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其前沿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建立专创融合、产教融合、科创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以大项目为引擎,打造高质量研讨式创新课堂。学校科研平台是提高人才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将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校学科和科研优势,突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奖项评审等参与度,使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创新平台多学科交叉、优秀导师汇聚、学术氛围活跃的优势,积极利用学科平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科研平台、相关学科交叉研究平台计划和课题,促进学生全面吸收各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研究方法。

提升学科竞赛水平,发挥赛事选人才和育人才的作用

高校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平台,不仅能够锻炼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学生团队合作和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丰富竞赛形式和内容。同时,我们应认识到学科竞赛需要建立专业的教师指导队伍,组建一大批能够传承接续的素质与能力互补型学生科创团队,整合必要的竞赛训练资源保障条件。

培育高层次大赛成果,我们需要在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夯实科技基础,高质量的创新技术是高质量创新创业的基石,瞄准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性产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鼓励建设一批高层次科研团队。二是鼓励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首先是需要提升教师的对应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精神,鼓励科研人员将论文成果转化为产业驱动力,树立做有价值科研工作的文化和风尚,拓展科研人员的产业前沿视野,提升广大教师的科研转化能力。三是优化师生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重视大学生创业园的实践平台和资源聚集功能作用,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遴选和培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双创项目的竞争力。

优化大学生创业服务,提升学校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

当今,以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引领中国产业变革与高质量发展,也在影响着大学的革新与发展。大学要融入社会,和最前端的那些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就要做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项必答题,就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也是高校科技动能向经济社会释放的有效途径,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意见》针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支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推动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建设一批落地孵化的优秀创新创业示范项目是关键,并提供基本的孵化场地和人才资源聚集效应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压实校、院两级双创竞赛组织工作责任,挖掘各教学院系的科技成果资源,调动专业教师,尤其是高水平科研团队的工作积极性,教师引导和学生自发相结合,以高效、高参与度和高质量的双创竞赛组织工作来进一步提升双创竞赛成绩。进一步加强面向师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动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和文化渗透两种途径,鼓励师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升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的自觉性。依托学校和学院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团队的指导与帮扶力度,进一步优化师生创新创业环境,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培育能力和孵化水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深化发展,作为一所专业特色明显的理工科大学,学校将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指引下,以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为己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大学智慧和人才贡献。“十四五”期间,学院将继续发力,把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完善“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强化现有国、省、校三级双创实践平台的实践特色,打造一批富有实战功能的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形成富有长理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一个富有成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一支内外兼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水平师资队伍,建立一套专创融合、产教结合互促共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培养一批力行拓新的创新创业人才。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