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领广大湖湘女性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中贡献“她智慧”、释放“她力量”、绽放“她时代”?看看专家怎么说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12-06 07:06:07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

湖南历史底蕴深厚,湖湘文化源远流长,湖南又是红色资源大省,拥有强大的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红色湘女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湘女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凝聚湖湘女性文化力量,对于推动湖南女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引领广大湖湘女性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中贡献“她智慧”、释放“她力量”、绽放“她时代”?湖南日报《理论·智库》特约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弘扬红色湘女文化 担当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使命

王凤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拥有强大的红色基因。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张庆伟同志指出,要持续深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因此,追寻红色湘女足迹,全面、系统、深入挖掘研究红色湘女文化,对于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挖掘红色湘女文化的精神内涵

红色湘女,是指近现代以来积极投身民族进步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湘籍女性革命家、革命者、共产党人和无私奉献者。

挖掘红色湘女文化的精神内涵,需要广泛开展对红色湘女群体的研究,厘清红色湘女人物谱系,剖析其精神特质形成的历史背景、地域文化特色,提练出红色湘女精神特质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导向。红色湘女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独领风骚,彰显了“大情大爱、独立平等、至刚至柔、坚毅执着、勤劳聪慧”的红色湘女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凝聚着湖湘文化的精髓和特色,积淀着湖湘女性的精神依托和价值追求,激励着新时代三湘女性以主人翁姿态投身于湖南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征程。

发挥红色湘女文化的价值引领

近代以来,红色湘女用奋斗和牺牲书写了对真理和信仰的执著、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她们将理想信念和时代使命融进血脉,内化为前行的精神动力和价值指引。

用红色湘女的救国情、报国情、革命情引领广大女性矢志不渝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上,以向警予、杨开慧、蔡畅等为代表的大批红色湘女,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奉者和传播者,杨开慧烈士慷慨赴死前“牺牲我小,成功我大”的豪言壮语折射出她们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正因为胸怀家国,她们心忧天下、死而后已。这种救国情、报国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湘女忠诚奉献、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壮大之中。

用红色湘女的忠贞、纯洁、柔情谱写新时代的坚贞爱情和良好家风。红色湘女对信仰和事业的忠诚、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对亲人的柔情是密不可分的。1982年,人们在杨开慧故居墙缝内侧发现用蜡纸精心包裹着的多件手稿、信札,信中文字情真意切、如泣如诉,不啻为杨开慧烈士的一篇篇爱情宣言。“向蔡同盟”的缔结,则宣示着理想与爱情的扬帆起航。先辈们用生动的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是坚贞的爱情、什么是良好家风、什么是家国情怀。发挥红色湘女文化的价值引领,有利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让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在三湘大地发扬光大。

用红色湘女的独立、自强、勤劳、勇敢谱写新时代公民的高尚道德情操。红色湘女植根于湖湘大地,接受着湖湘文化的洗礼,内化了满腔的爱国主义热情、忧国忧民的忠贞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担当,更承袭了湖湘文化自强不息、独立不迁、敢为天下先的光辉品性。在近现代红色湘女群体中,有被后人称为“潇湘三女杰”的葛健豪、唐群英、秋瑾,还有享誉文坛的丁玲、白薇、陈衡哲,以及只身远赴新疆的八千湘女,她们都是独立自强、冲破世俗、勤劳勇敢、解放自我的突出代表。

彰显湖湘女性的使命担当

新中国成立后,红色湘女听从党的召唤,主动融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潮流,奋力投身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湖湘女性须切实担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南的使命任务,为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贡献力量。

凝聚巾帼力量,优化妇女发展环境。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妇女发展,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主流媒体、妇女之家等阵地作用,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红色湘女文化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的历史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引导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

落实落细“男女平等”,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加强宣传引导,多渠道、多形式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和家庭氛围,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从源头着手,普及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使性别教育进课堂、进头脑、在全社会普及;消除针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消除不利于妇女发展的障碍,有效解决制约妇女发展的重难点问题,协调推进两性在经济、社会、教育、健康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

鼓励妇女广泛参与,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坚持将妇女全面发展及其目标任务纳入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省委、省政府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的战略部署,落实《湖南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25年)》,培育更多创新实干的“女公仆”、致富带富的“女强人”、业务拔尖的“女能手”。鼓励支持妇女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贡献巾帼力量。

传承传统美德,建设优良家风。引导妇女带领家庭成员弘扬、传承、建设好具有湖湘特色的优良家风;深入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绿色家庭、平安家庭、书香家庭等各类家庭文明创建活动,常态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巡讲活动;支持妇女在促进家庭和睦、亲人相爱、下一代健康成长、老年人老有所养等方面充分发挥女性优势、切实担当责任。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教授,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传承女书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周红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掘、整理各类地方特色文化,将显性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势在必行。

女书是湖湘文化一张古老而又崭新的名片,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最具性别特征的文字”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作为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女书是一种特殊表音文字体系,千百年来在江永县上江圩镇及邻近一带女性中传承。在新时代保护传承女书文化,既可丰富女性教育、提升女性发展能力,还能助推乡村振兴。为此,我们要深挖女书文化资源要素,探寻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保护路径,整合政企校多方力量,发展女书文化产业,积极探索女书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方式。

保护传承女书文化,赋能乡村发展

女书记录着湖湘女性的思想情感、道德取向、价值观和世界观,见证了她们的聪明和智慧、快乐与悲伤,成为女性生命里温暖的精神慰藉。

女书文化不局限于女书文字,女字、女歌、女红及其衍生出来的民俗,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文化空间。女书文化包括用女书文字创作的作品,如诗文、歌曲、书法、 绘画、舞蹈等,以及承载、记录、传递女书文字的女纸、女书、女巾、女扇和女红等物件。女书文字形体独特、娟秀纤细、典雅精致,显示出女性特有的优雅和美丽。女书作品内涵丰富、造型优美、赏心悦目,极具观赏价值。女书文化具有经济、审美、文创、科学等方面价值,充分发挥这些价值,不但能丰富乡村群众的精神生活,还可赋能乡村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女书文化产业,振兴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可循环的产业模式,建议我省挖掘女书衍生内涵,构建女书文化产业。

以女书文化产业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近年来,江永县政府积极响应文化强省号召,努力将女书文化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支柱产业,通过帮扶村民开办网店、创办商城、微店销售手工女书作品、女书旗袍、瑶族工艺品等,大力拉动县域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收获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于2017年荣获全国唯一“互联网+”社会扶贫突出贡献奖,获评“中国全面小康扶贫十佳县市”。

挖掘和培养本土女书文化产业人才。为更好传承、保护、弘扬女书文化,省市县各级政府应积极培养女书新传人和女书爱好者,扶持传承人创新和发展技艺,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帮助女书非遗工坊研发文创产品、改良制作工艺等。

推动女书进校园,助力人才迭代创新。建议积极构建校政企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对女书元素的整合利用,创造出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方案或艺术作品,共同推动女书传承、保护、开发和利用。比如开设省级线上一流课程“女书文化概论”,成立女书保护与发展协会,举办文创与书法大赛,在江永女书意象艺术馆创建文创基地等。女书进校园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助推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由高校学生设计的女书元素礼仪和讲解员服装曾惊艳2019外交部湖南全球推介活动现场。

不断丰富女书文化传播渠道与载体。女书跨文化传播可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心、彰显男女平等观念。近年来,随着女书文化产业人才不断成长、各方资源得以有效整合,女书在全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入列国际标准字符集,可与汉字在线互译;女书文化音乐在世界巡演;以女书文化为题材的歌舞节目不断在各类舞台闪亮登场;全国首款女书主题手机问世、中国景泰蓝花丝女书三项非遗作品《祥瑞连连》荣耀担当上合组织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指定国礼。但女书传播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应积极拓展宣传渠道,借助各类现代传播途径达成规模化传播效应。

强化女书文旅康养融合,促进乡村繁荣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传承发展女书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

将女书传承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打造“非遗+文旅康养”文化景区。江永县应深度挖掘本土历史文化遗存,精心打造以女书文化、瑶族文化和农耕文化为核心的旅游品牌;实施香柚产业园、香米观光园等农旅融合项目,设置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提供女书展览、乐器体验、教育培训、图书阅览、电子书借阅等文化服务项目,丰富乡村文化业态,增强乡村文化魅力。

做好女书文创产品开发。紧紧围绕女书的活化利用、传承与创新,宣传推介独具特色的文旅、农旅资源,充分展示乡村振兴新成绩、新面貌。

打造精品凸显女书文化IP价值。精心打造史诗剧《八角花开》、勾蓝瑶洗泥宴等十个文旅产品;举办女书文化国际研讨会、女书文化旅游周等大型文旅活动,开展女书伴手礼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女书旗袍设计走秀大赛等主题活动,绘制女书文化产业与文旅康养产业互动互促、共融共生的美丽画卷。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民进长沙市委员会委员)

凝聚湖湘女性文化力量 推动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成雁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注重发挥女性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的独特作用。回望近现代历史,湖湘女性在兴办女学、倡导解放、投身革命等方面勇立潮头、引领时代,形成了独具精神气韵的湖湘女性文化,既体现了湖湘文化深厚的精神追求,也凝聚了广大湖湘女性的智慧力量,是中华女性文化的卓越表达。加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应大力弘扬湖湘女性文化精神、用活湖湘女性文化资源、彰显湖湘女性文化智慧,用湖湘女性文化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

弘扬湖湘女性文化精神,引领幸福家庭建设

湖湘女性文化具有“胸怀天下、敢为人先、大情大爱、至刚至柔、坚毅执着、勤劳聪慧”的精神特质。不论是革命年代忠贞爱国、无畏牺牲的红色湘女,还是建国后入伍赴疆、拓荒创业的“八千湘女”,或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新时代湘女,她们的血脉里都流淌着湘女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滋养女性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丰厚养分。新时代下,广大女性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强烈、对在家庭建设和社会参与中发挥自我价值的愿望更迫切,为此,应大力弘扬湖湘女性文化精神,将其转化为引领女性个人成长和促进家庭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我省各级妇联等群团组织应着力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坚持家庭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依托线上线下阵地加大湖湘女性文化宣传力度,组织专家团队入社区、入学校、入企业开展湘女文化宣讲,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等媒体平台讲好湘女故事、传播湘女精神,切实增强当代女性对湖湘女性文化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全面提升女性的家庭建设能力。面向基层妇女开展家庭教育、家庭婚姻、家庭理财、家庭文明礼仪、家庭营养健康等知识技能培训,通过为女性赋能提升家庭建设质量和家庭发展能力。

开展丰富的家庭文化活动。利用三八妇女节、家庭文化节、国际家庭日等节庆日,深入开展凸显女性特点、适应家庭需求的主题文化活动,比如“最美家庭”“美家美妇”评选,举办湘女文化沙龙、湘女故事阅读会、湘女题材观影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传递家国同构、求善求美的湖湘女性文化情怀,推动女性成为幸福家庭建设的领跑者。

用活湖湘女性文化资源,创新开展家庭教育

前不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湖湘女性文化作为地域特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代表,是以文育人开展家庭教育的宝贵资源。

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家庭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湘女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应加强湘女文化博物馆、红色湘女纪念馆、革命教育基地和研学基地等场所建设,创作红色湘女题材图书、舞台剧和影视剧等优秀文艺作品,打造高品质湘女文化媒体平台,开发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湘女文化类APP等,通过阅读、影视、观展、线上学习、家庭红色旅游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儿童传承红色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利用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湖湘女性文化包含江永女书、长沙湘绣、隆回花瑶挑花、苗族四月八姑娘节等丰富的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家长可以带领孩子通过非遗知识学习、非遗博物馆参观、非遗实地研学、非遗亲子体验等活动,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利用女子高等教育资源,打造家庭教育智库平台。应发挥湖南女子学院等相关高校优势,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加强家庭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家庭教育领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彰显湖湘女性文化智慧,树立清正优良家风

“闺闱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女性作为家中的妻子、母亲,其思想言行对家庭成员会产生直接、深刻、永久的影响。建立新时代湖湘好家风,应从湖湘女性文化中汲取智慧,继承发扬历代湘女爱国爱家、勤劳质朴、锐意进取的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女性在家风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女性应成为优良家风的示范者、引领者。作为家风建设的核心力量,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学、勤于思、敏于行”,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文明建设中发挥榜样和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女性应成为优良家风的倡导者、监督者。女性应树立对家庭、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待子女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扬传承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亲子平等、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立德树人融入家庭教育的点点滴滴;作为配偶尤其是担任党员领导干部的配偶,应充当好贤内助、廉内助角色,不仅自身要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坚守道德纪律红线,更要时刻提醒、警示丈夫廉洁修身、清正齐家,以风清气正的优良家风带动社会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使千万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教师,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发扬新时代湘女精神 释放女性创新创业新活力

文宁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9月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湖湘女性在湖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用勇气、智慧、担当铸就了“大情大爱、独立平等、至刚至柔、坚毅执着、勤劳聪慧”的湘女精神。当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广大湖湘女性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在政府部门、各级妇女组织以及高等院校协同支持下,积极破解就业环境、就业渠道、就业保障、自身文化与就业技能、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等方面的现实难题,充分发扬新时代湘女精神,进一步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中勇担“半边天”责任。

加强制度供给,营造女性创新创业氛围

湘女精神是优秀湖湘文化一脉,其内涵在新时代日益丰富,已融入广大湖湘女性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中。各级政府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性别平等和机会平等视角逐步完善女性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鼓励支持湖湘女性投身“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创新实践。

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政策的性别评估机制,着力消除性别盲视和性别考量缺失的障碍,完善女性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撑;二是构建女性创新创业的社会支持体系,扎实开展聚焦“她经济”、赋能“她力量”的巾帼行动,营造女性创新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建立家庭友好型就业机制,扩大三孩生育配套保障措施,加大就业歧视监管,解决女性创新创业的后顾之忧。政府应加快将激励女性创新创业融入社会机制、政策和环境的设计中,以营造更高质量、更为平等、更加稳定的女性创新创业氛围。

提升带动服务,搭建女性创新创业平台

各级妇女组织应深挖得天独厚的湘女精神富矿,夯实女性在时代发展中寻找人生价值的精神基础、发展场域以及兜底保障。

一是动员妇女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壮大女性众创空间,培育女性创客联盟,扩展以女性为主体的各类协会,支持女性获取更多社会资源,提高女性创新创业的参与度。二是搭建多层次创新创业培训平台。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女性参与到现代服务业、数字产业等新兴行业;建立健全高校女毕业生创业的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鼓励女大学生投身自主创业,提升就业质量;将农村女性精准培养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手工艺人和新型农业经营管理能手等,鼓励支持她们积极投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培育文明家风乡风,推动乡村女性人才振兴。三是为女性创新创业提供兜底保障。坚持“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的政策着力点,针对妇女在技能培训、就业创业、身心健康、抚幼养老、社会保障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出台全方位服务“双创”体系,建立女性人才培养机制和基金,维护创业就业权益,为破解女性创新创业困难兜底。

秉承坚毅精神,夯实女性创新创业能力

广大湖湘女性在参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中,应坚持弘扬“四自”精神和湘女精神,通过躬身实践培养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坚守岗位、实干笃行、恪尽职守。湖湘女性应抓住“她经济”崛起机遇,投身科技攻关最前沿、创新创业第一线、乡村振兴主战场以及社会服务各领域,自信笃定地掌控自己人生、展示职场价值。二是增强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下创业就业的综合能力。湖湘女性应紧扣湖南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和长处,充分抓住当下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渠道,接受数字产业、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专项培训,使自身得到更多支持和赋能,努力成为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创业生力军。

增强使命意识,汇聚女性创新创业合力

高校应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从湘女精神中汲取创新创业智慧和奋进力量,汇聚起女性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培训以及理论研究的合力。

一是量身定制培养方案。湖南女子学院等相关高校应秉承湖湘女学传统,根据女性身心特点量身定制“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贴合女性性别优势构建家政服务、社会养老、健康旅游、文化艺术等学科专业体系,围绕女性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提升女性领导力、就业竞争力、自我发展力等系列特色课程,全面提升女性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全面推动女性赋能培训体系建设。在充分调研基层妇女群众培训需求基础上,相关高校可与企业、社会组织共建“巾帼学院”,形成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评价、技能竞赛、师资研修、就业创业服务、创新研发、推广交流、国际合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引领女性技能人才培训。三是系统开展女性创新创业理论研究。相关高校可持续开展以女性为中心的创新创业研究,基于性别视角增进创新创业赋能,完善性别友好的创新创业制度,减少妇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阻碍,充分展现湖湘女性在谱写现代化新湖南壮美新篇章中的巾帼风采。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编:官铭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