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潇洒墨花飞——郦松臣画集序

  艺文快报   2021-11-24 11:37:51

文丨陈白一

郦松臣,1906年出生,浙江省诸暨县人,是湖南省老一辈著名画家。1929年,他考入上海中华艺术大学绘画系,师从汪馥泉、沈端先、陈抱一、诸闻韵、许辛之等教授,在西洋绘画和中国传统绘画方面都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受到名师的人品和学养等方面的熏陶、他的三哥郦湘臣,号西湖渔子,擅长写意人物、花鸟,是蜚声家乡的画家。20世纪20年代定居上海以卖画为生,与同在上海卖画的潘天寿先生时有过从,常请益于国画大师吴昌硕先生,并结成忘年之交,郦湘臣的人物画师承任伯年,其花鸟画接近吴昌硕雄浑刚健的风格,惜英年早逝。作为兄长和启蒙教师,对郦松臣走上艺术道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栽荷香十里》82×47cm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1987年

抗日战争时期,家乡沦陷,郦松臣携家眷辗转到湖南,受聘于湖南常宁省立第二师范任美术教师,后相继在郴州省立第三师范、益阳省立第五师范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从事师范美术教学,在湖南省益阳师范任教至退休,他尽毕生精力于美术教学和中国画创作,以弘扬民族艺术为己任,淡泊名利,潜心艺术创作,他的作品真诚补实,充溢着内在的精神美,体现了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力量,郦松臣先生的人品、画品和独特的人格风范为美术界所崇敬。

《岁寒三友》100×54.5cm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1987年

郦松臣擅写意花鸟,尤长于墨竹,自号竹君,他的家乡诸暨盛产毛竹,从作品中能感觉到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浙江历史上不乏擅画墨竹的名家,元代有梅花道人吴仲圭,清末有种竹道人蒲作英,民国初年有岳道人吴昌硕等。郦松臣画竹能汲取诸家之长,而对竹又有自已独特的感悟与体认,写竹笔意奔放,构图布局新颖,往往数竿顶天立地直上云宵,挺拔有致,叶若风雨,磊磊落落,用笔纵横恣肆,用墨淋漓酣畅,一气呵成。竹叶遒劲中见柔和,竹竿婉媚中显刚直。

《秋菊》86.5×32.5cm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1983年

他晚年尤喜画风竹新篁,表现出竹的荣枯老嫩、风雨阴晴、疏密浓淡、润泽焕烂,枝叶间勃发一种浓浓的生意。中国文人画中的梅、兰、竹、菊,古人称“四君子”,竹以“全德君子”被视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郦松臣倾心于竹的这种崇高品德,画中常有仰慕之情的题句,如“潇洒坚贞”“高风亮节”“清节凌秋”“直节干霄”“根深叶茂”“不可居无竹”等。有人谓,画竹何难?其实,要画出竹的风姿颇难,而要画出竹的精神就更难了。

《潇洒坚贞》100×33cm 水墨纸本立轴 1989年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植物之中竹难写”的诗句,清人范玑《过云庐画论》云:“今人喜为梅竹,殊不知其难不可名状,而竹尤甚焉,盖梅可改救,竹则一笔有乖,全幅俱废,古称专擅,亦尚寥寥,而可易视乎?”一般来说,物的形状,生态结构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而画中的水墨情趣,章法之开合,水性之渗差,既要意在笔先,胸有成竹,又要笔到意随,且容不得败笔更改。这就要求画家既要有纯熟的笔墨技巧,还需要有驾驭整体的气势才能成功。

《荫下》76×33cm 水墨纸本立轴

郦松臣写竹,在极为简洁的画面和笔墨中,营造出不同寻常的空间结构。为了突出表现神韵,画家追求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简驭繁、虚实相生、笔墨相宜,是中国传统美学特质的最高表现。墨竹作为传统绘画的独特形式,自北宋文同、苏轼、元代吴镇以来,不乏名家妙品。唐代王维云:“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其中蕴涵深刻的哲理。

《枇杷》68.5×29cm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1984年

《庄子·天道》云:“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朴素美之所以是最高的美,在于它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表现,是一种自然美、本质美。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确立这种地位的主要因素是其独特的黑白体系,只有纯净的黑白,才能在色彩世界里显示其独特,产生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具有无穷的魅力。

《劲松》123×28cm 水墨纸本立轴 1981年

郦松臣画的墨竹,用墨枯湿浓淡均见深厚的传统功力,尤其是破墨,更是元气淋漓,运用干破湿、湿破干,浓破淡、淡破浓,吸收石涛的破墨洇化、干湿互用,造成淋漓酣畅的水墨效果。郦松臣笔下的竹是画家与自然的契合,表现出画家对道的追求和体味。画中的竹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物中有我,我中有物,获得艺术上的高度自由。画家独特的人格风范得到充分的体现。

《晴秋》54.5×33.5cm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1984年

郦松臣花鸟画中的写意精神,还表现在他的超逸与恬淡,他的笔墨特征体现了画家的全部修养,是画家主体精神的自然流露。这有赖于他对客观物象静观默察,了然于胸,体现了他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深刻感受和见解。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只有心灵不受外物干扰,保持一种虚静状态,才能达到心目中的理想境界。他的构图造境,强调一种大势的起承转合、清蔚空灵、潇洒自然,整体感极强。他的笔法,点线交织、疏密相间,淡而不枯、浓而不滞,素以为绚、浑然化一,在单纯中求得丰富的变化,在随意中求得自然的水墨交融。他笔下的一草一木、一花鸟,象外有象,韵味隽永;形象上的简化,组合笔线的书法意味,均融于统一的意念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具有超尘脱俗的气度。

《雨后》95×33cm 水墨纸本立轴 1986年

郦松臣的写意花鸟画特别注重意境、气韵、格调等中国民族绘画的价值标准。他是文人画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主张借古开今、推陈出新,反对墨守成规、陈陈相因。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清新俊逸、令人振奋的感觉。他晚年的花鸟画更加笔墨凝练而朝气蓬勃,充溢着内在的精神美。中国文化是重视精神道德的文化,只有当一个艺术家的道德、修养、情感、技艺和艺术气质都达到高水平的和谐境界时,才能创造出具有永久价值的作品。

《秋晨》47×33cm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郦松臣就是这样一位完全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可敬的艺术家。郦松臣绘画的超逸、灵动、潇洒,源自他的气质、个性、学养和审美选择。他画的墨竹最能体现这种审美情趣,寥寥数笔,就达到了“致广大,尽精微”的艺术效果,凝练的形态跃然纸上。“计白当黑”的意念构成无穷的想象力,在有限的形态之中探其根源,取其气质,发其内美,传达出一种澄怀以昧象,淡泊以明志的境界。

《修筠挺节》68×33cm 水墨纸本立轴 1984年

郦松臣先生谢世已十六年,今年是他诞辰一百周年。回顾他一生对绘画艺术的不懈追求和辛勤劳作,细读先生技艺精湛、格调高雅的艺术精品,倍感亲切。借用清代浙江画竹名家蒲华的题画诗句,作为对郦松臣先生的深切缅怀:

“胸襟潇洒墨花飞,漠漠风情与露霏。消得尘氛医得俗,从知吾道入精微。”

2006年10月于长沙

(该文为200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郦松臣画集》的序言)

序言作者陈白一(1926—2014),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执行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湖南省书画研究院院长等职。

郦松臣在长沙岳麓山展厅前与书画家陈白一、杨应修、颜家龙、姜堃、郑小娟、王金星、杨福音、澍群、郦渊、邓由奇、孙建林、曾祥森及作家莫应丰等合影。(1985年)

郦松臣与四子郦渊、儿媳郑大正、孙子郦伟、孙女郦晓玲合影

责编:刘瀚潞

来源:艺文快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