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突破” 绘就乡村“绿”——东安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纪实

  湖南住建   2021-10-11 10:55:14

长期以来,永州市东安县17个乡镇301个行政村受资金投入、思想观念、管理困难等因素影响,农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或者焚烧处理,致使治理难度大。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难题,东安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抓紧抓实,从组织、资金、管理上入手,大力实施“三突破”战略,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以显著改善。

高位推动 突破组织瓶颈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东安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东安县委、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决心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顾问,分管常委任组长的农村垃圾治理指挥部,从县城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抽调专业人员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调度和推进,各乡镇明确了一名专职领导、一名工作人员配合工作推进,负责项目征地、矛盾纠纷的调解,各村组负责垃圾站、垃圾收集点选址,配合好项目施工、做好宣传和村民工作。

二是构建联动机制。明确了专职联络人员,要求各单位对农村垃圾治理开通绿色通道,由专职联络人第一时间负责通知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处置项目审批中存在的问题、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一般问题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在当天内处置完毕或由指挥部协调相关部门在10天内协同解决。重大问题事项报请县政府召开项目调度会研究解决。项目调度会原则上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如因特殊需要,可临时增开。专职联络人员调度的问题需要同时反馈到县督查办,督查办每月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查,通报进展情况,奖优罚劣,确保压实责任,合力推进。

创新推进 突破资金瓶颈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个高投入的公益项目,靠现有的财政投入也只是“杯水车薪”。为加快项目落地,尽快筹措资金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后,东安县县委、县政府最终研究决定,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通过引进社会资本,以PPP模式推进,补齐收转运设施短板。

按照工作部署,经公开招标,2018年9月,广东名城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及广东美保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与东安县农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东安县名城洁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东安县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运行,项目总投资11433.53万元,项目合作期限为30年。截至2021年8月,东安县名城洁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出资在东安县12个乡镇新建了13座日处理量100吨的垃圾压缩中转站,新建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亭1900个,购置59台环卫车辆,投放200个垃圾箱、15000个垃圾桶,基本建成了完整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实现县乡镇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全覆盖,且所收集的垃圾全部运送至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共治共管 突破管理瓶颈

要使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高效运转,关键在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东安县立足县情,探索并在全县推广“集中整治+基层自治+考核评比”的共治共管模式,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实现常态化管理。一是开展集中整治。明确运行公司定期或不定期开展集中整治,截至2021年8月底,东安县名城洁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共清运生活垃圾8.16万吨,同时,对全县所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垃圾进行了清理,共清理存量垃圾约1400吨,昔日“垃圾围村,满目苍夷”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整治。二是突出基层自治。农村垃圾收转运系统建成后,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得到了及时清理,为确保乡村村庄整洁,2019年年底前,东安县全面建立了村庄保洁制度。根据各村人口规模、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合理配置保洁员,明确保洁员在村庄保洁、垃圾收集、资源回收、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各乡镇引导各村委会通过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发动村民清理门前屋后垃圾、配合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三是严格考核评比。东安县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年度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城管局会同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县委、县政府报告。评估督导结果与各乡镇场年终考核直接挂钩。同时,东安县城管局在广泛征集意见后制定了农村垃圾清运管理办法,形成了城管局主导、镇村联动参与的考核机制,加大了对运行公司的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与拨付运行费用挂勾。

通过“集中整治+基层自治+考核评比”的管理模式,东安县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得到高效运转,农村垃圾治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下一步,东安县将继续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论,持续推动城乡环境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通过生态建设提高发展水平,打造一条造福子孙后代的长远生态效益链。

责编:张云龙

来源:湖南住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