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装配式智能建造典范,协同推进建筑行业转型升级

  新湖南客户端   2021-10-18 13:34:06

张跃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及住建部有关政策,近年来,长沙市大力推动装配式智能建造产业发展,先后获评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国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城市,并连续5年成功举办国际性的国际装配式建筑与工程技术博览会。目前,全市有国家级装配式示范基地13个、省级装配式建筑基地30个,全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400余家,并全国布局装配式制造基地超170个,覆盖22个省、150个城市,全年装配式产业产值逾千亿。以装配式智能建造为载体,长沙市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推动建筑工业化的转型升级。 长沙将装配式建筑产业确定为全市2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整合全链条分支产业,汇聚资金、人才、技术和政策等资源,形成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政府明确全市政府投资类房建项目单体建筑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地下管廊等基础设施项目原则上采用装配式建筑;全市新供地商品房项目分区域采用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区域100%、积极推进区域40%、鼓励推进区域30%采用。通过装配式生产方式,推动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过程管理信息化,建筑产业和建筑行业正加快转型变革。

二、推动设计信息化的转型升级。 在装配式建筑中广泛应用BIM,可实现该技术在建设领域的新突破,从而促成两个转变:一是项目建设模式向基于BIM的项目集成模式转型升级;二是设计企业向融合创新发展的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升级。长沙市以装配式智能建造为载体,通过与BIM技术的融合,全市在建设领域大力推广建筑信息化、数字化应用,明确从2021年3月起,政府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米及以上的房屋建筑,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城市快速路及主干路、大型桥隧道等在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且装配式建筑应优先采用。通过BIM应用的政策支持,建设工程设计精准度和品质显著提高,倒逼勘察设计企业的综合能力和设计水平的提升,如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湖南省建筑设计院等设计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通过BIM技术赋能加速完成企业转型升级,行业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

三、 推动管理链条化的 转型升级 装配式建筑大量部件采用的是工厂化、集约化、模块化的方式生产,为确保建设链条的完整性,长沙市大力推广EMPC项目管理模式,即在传统建筑业EPC模式的基础上增加生产环节。EMPC模式实现了从研发到设计、到生产、到物流、到装配、到施工的全流程贯通,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效率、节省项目成本。长沙市结合国家、省市各类工程总承包规范文件,编制了《关于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总承包(EMPC)项目》系列指导意见和合同示范文本,解决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EMPC)项目在成本控制、招投标及变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据初步测算,EMPC模式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效率可提升50%以上,生产效率可提升40%以上,项目工期可缩减30%以上,装配式建筑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中国建筑的新认识。

四、推动建设品质化 转型升级。 长沙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定位,通过“限房价、竞地价”等措施,保持了房价收入比在全国较低水平的优势。为确保房地产行业“价低质优”,防止个别开发商片面追求利益而牺牲工程质量,长沙市系统推进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集约化生产,将装配式建筑比例纳入土地招拍挂条件,对装配率50%以上的项目进行财政补贴等。同时,发挥装配式构件可追溯优势,加强装配式建筑质量全流程管控。在“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政策下,长沙市不断推出了大批高质量、高颜值的建筑产品。

五、推动建造绿色化的转型升级。 相较传统现浇产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可在建造、装修、使用等全寿命周期各环节实现减碳、节水、减量、降噪等效果,极大带动上下游产业产品的绿色化,如混凝土生产企业的高污染、高能耗转型为装配式构件的封闭式流水线生产。长沙市将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纳入全市“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引导装配式建筑产品多元化发展,形成了涵盖铝模、水平预制构件、免拆模板、ALC墙板、保温隔热装饰一体化板等多种装配式部品部件体系;推动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深度融合,积极推广高性能门窗、装饰保温隔热一体化墙材等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做大绿色产业,提升绿色产值。湖南作为全国“绿色建造试点省”,长沙在发展装配式建筑和绿色产业方面主动担当,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长沙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坚持示范先行,加快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让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高度协同发展,推动全市建筑行业走出一条跨越式、高质量的发展新路。

责编:刘子舜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