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游圣”笔下的永州

  永州日报   2021-10-20 19:32:18

文丨吴潭

潇水南来,湘江北去,汇于永州,孕育了悠长深远的“潇湘文化”。永州,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自然环境景观独特,三面环山,河流纵横,水系发达,地形地貌多样,奇山异水怪岩独具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到此游玩或驻留。

走遍天下的“中华游圣”

“中华游圣”徐霞客曾慕永州之名而来,他于三百多年前曾先后两次踏入永州,并在其笔下的《楚游日记》里,用了23300字详细记载了在永州的游玩探险过程,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好山河,践行着“大丈夫应当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怎能限于一地终老此生”的年少誓言。

徐霞客(1587年—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钟情于地经图志,涉猎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等。其族兄徐仲昭曾说他,性酷好奇书,客中未见书,即囊无遗钱,亦解衣市之,自背负而归。足见徐霞客对“奇书”的痴迷,精神的满足远甚于吃饭穿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徐霞客对事物的认知和大自然的探索不仅是停留在藏书上,更是一个行动派,遇山就爬,遇水就下,喜欢到处游玩探险。相传徐霞客曾经外出探险,困于山中,三天没有回家,家仆担惊受怕,他父亲却很高兴,有其父必有其子,还说他眉宇间有烟霞之气,不要做庙堂的腐臣,鼓励他周游天下。名儒陈眉公便说,他是烟霞之客,便叫他霞客吧。自此,徐弘祖名号便为“霞客”,更以“徐霞客”一名流传后世。

徐霞客二十二岁那年,决定远游。临行前,戴上母亲为他准备的远游冠和简单的行李,开始徒步跋涉,从荒凉的穷乡僻壤,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去探寻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直到五十四岁,他的大半生基本是在外出旅行中度过的,并坚持把自己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了下来,形成了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为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徐霞客在崇祯十年(1637)抵达永州,在《楚游日记》中,他以时间顺序描写了自己在永州的游历全程,共耗时四十天。第一次是三月初七至四月初三,一路专门游览了祁阳、冷水滩、零陵、双牌、道州、江华、宁远、蓝山等地;第二次是四月二十五日至闰四月初七,在前往广西的途中路过祁阳、冷水滩、零陵、东安等地。笔者的目光跟随着“中华游圣”的笔下游记,在两万多文字中领略了永州的山水人文、奇石怪岩,再次感受自己亲身看到过的潇湘山水,强烈想去探寻还未曾到过的笔下永州美景。

古今闻名的永州三溪

三月初七,一扁木舟从湘水远处慢慢驶来,进入祁阳县城,徐霞客开启了他的永州之旅。但次日他突发急病,在后来游玩三溪的十余天,一直处于重病状态。

“余念浯溪之胜,不可不一登,病亦稍瘥,而舟人以后客未发,乃力疾起”,初十,徐霞客为游览浯溪的胜迹美景,强忍身体不适,在船等客未开的间隙,竭力支撑病体上岸,来到浯溪。他一路走过三绝碑、崖壁石镜、元颜祠、中宫寺,细致考察了浯溪的山、水、石、亭、寺,弄清了“三吾”的来历。之后便因病走不动了,为未拓得摩崖碑《大唐中心颂》感到怅然若失、遗憾不已。

之后,船行经冷水滩,于十三日上午到达湘口关,其他乘客都登陆游览美景。而徐霞客病体不支,日记中提到,“余亦欲登陆遍览诸名胜,而病体不堪,遂停舟中”,直到下午“急索粥为餐,循城而北”。他强撑病体上岸,找当地人寻访愚溪桥,了解到愚溪桥便是浮桥南岸溪水上横跨的石桥,向西走半里,愚溪就嵌在路边,钴鉧潭则是愚溪的上游。据他的考察,愚溪以前称“冉水”或“染水”,后被柳宗元改称为“愚溪”,弄清了“愚溪”的来历。然后马不停蹄寻找柳宗元《永州八记》中所记载的小石潭、石小丘、西山,但是当地人都不知道,他读了“芝山碑”文,认为“谓芝山即西山,亦非也,芝山在北远矣,当即柳子祠后圆峰高顶,今之护珠庵者是”,纠正了芝山即西山的认知,把芝山和西山做了区分。

在零陵,徐霞客还游玩了柳子祠、芝山、石城山、朝阳岩、香炉山、金牛岭、澹岩、和尚岭、出水崖、七十二雷山等名胜,步履不曾停歇,足见他对零陵这个文化古城留恋难别、情有独钟。

徐霞客零陵游玩后,徒步至双牌,与船相会,于十七日到达道州,次日开始去探寻道州城外四景,其中就包括了西边濂溪。经过报恩寺,出门往南走,路过华岩,才到濂溪祠。濂溪祠是周敦颐出生的地方,只有他的一两个后人守护在此,并无他人。祠朝向朝北,被山峦环绕,左边是龙山,右边是象山,前面非常宽阔。往西走过象山,再往北走一点,便可见濂溪。濂溪从月岩流来,被象山阻挡二改变流向,最终汇入沲水。濂溪本只是潇水的一条支流,但因周敦颐出生于此,使其内涵变得丰富。周敦颐作为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其开创的理学思想对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影响巨大,被南宋大儒朱熹称他是继孔孟的第三位圣人,其出生地濂溪成为了北宋濂溪学派的代称,周敦颐也被称为濂溪先生。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永州的山水灵气与文学巨子的灵动文思相辅相成,言浯溪者必言元结,言柳宗元者必提愚溪,言周敦颐者必谈濂溪,永州三溪也就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所至为推崇的三大文脉圣地。

千姿万状的永州岩洞

“因念余于此洞有缘,一停数日,而此中所历诸洞,亦不可无殿最顺序,因按列书之为永南洞目”,徐霞客在九嶷紫霞洞住了四晚,根据自己实地考察与体验对永州的十二个岩洞进行了排名,第一为道州月岩,第二为九嶷紫霞洞,第三为江华莲花洞,第四为江华狮岩,第五为零陵朝阳岩,第六为零陵澹岩,第七为江华大佛岭侧岩,第八为九嶷玉琯岩,第九为道州华岩,第十为道州月岩南岭水洞,第十一为九嶷飞龙岩,第十二为江华麻拐岩。

徐霞客考察了永州近20个岩洞,不管岩洞大小,他总是带着赞赏的眼光,其笔下每个溶洞都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美感。“西越一岭,望见正西一山,若有白烟一脉抹横其腰者,即月岩上层所透之空明也……其岩东向,中空上连,高蛩若桥,从下望之,若虎之张吻,目光牙状,俨然可畏”,这是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对排名第一的岩洞月岩及其附近喀斯特地貌的描述。据说,走入岩中,会出现一洞三月的景象,天空似上弦月,中间似满月,岩口出处似下弦月,所以称作月岩。传闻周敦颐小时候特别喜欢去月岩附近玩耍,其《太极图说》创作的灵感源于岩洞中的一月三变的奇特景观,似“无极生太极”。

徐霞客在到道州月岩之前,曾在零陵游玩朝阳岩,日记中记载:“逾其上,俯而东入石关,其内飞石浮空,下瞰潇水,即朝阳岩矣。其岩后通前豁,上覆重崖,下临绝壑,中可憩可倚,云帆远近,纵送其前”,此刻此景,徐霞客不顾船家的催促,攀岩入洞,细细考察一番才离去。朝阳岩在潇水西岸,唐朝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发现潇水两岸之石的独特奇异,观其岩口朝东,称其为“朝阳”,周敦颐还在此留下题刻。“朝阳旭日”是永州八景之一,朝阳岩的摩崖石刻,在永州仅次于浯溪碑林。行文至此,想着以后应当循着徐霞客的足迹,再去游玩一遍。

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对永山永水赞不休笔,对永岩的赏识也是独树一帜,对永州的岩溶地貌更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他对地形地貌、奇山怪岩的认知和勘误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发挥了地理学家的最大价值。

天作地藏的永州九嶷

“舜帝南巡,崩于苍梧,葬于九嶷”,这是一个流传自远古时期神话故事,为永州九嶷山增添了一丝古韵气息,也使得九嶷成为徐霞客来永州游玩考察的重点。据《楚游日记》记载,徐霞客于三月二十四日到达宁远九嶷,沿途游玩了舜陵、紫霞洞、玉馆岩、仙楼岩、古舜祠、舜殿、三分石、吴尖山等地,直到四月初一游下灌后才离别九嶷山。他在永州游玩的时间段里,在九嶷花的时间最多,游记中关于永州的几处地方,九嶷的记载篇幅相比来说也较多。

徐霞客从九嶷巡检司方向入山,并对扑入眼帘的峰峦赞不绝口,“多乱峰环岫,盖掩口之东峰,如排衙列戟,而此处之诸岫,如攒队合围,俱石峰森罗,窈窕回合,真所谓别有天地也”,沿着幽深迂回的山路前行,便达到了舜陵。他经过舜陵、斜岩,前去寻找书字岩、飞龙岩,才得知斜岩就是传说中的紫霞洞,书字岩原来就是玉琯岩,飞龙岩是仙楼岩,而且弄清楚了舜陵、舜祠的旧地址以及陵庙合一的具体情况,兴致盎然道:“始知在箫韶南者为舜陵,在玉琯岩之北者为古舜祠。后人和祠于陵,亦如九嶷司之退于太平营,沧桑之变如此”。之后,在去探寻三分石的路上,考察了舜殿,殿中一块断了的碑上刻着,言此帝即古三苗地。帝之南巡苍梧,此心即“舞干羽”之心。游记中还记载了舜帝在九嶷山解体升天的各种叙说,以及舜鼎湖、舜桐、舜公石、舜婆石。

在九嶷游玩的八天时间里,徐霞客还重点考察了三分石的水源,“三分石,俱称其下水一出广东,一出广西,一下九嶷为潇水,出湖广”,他怀疑这种说法,通过亲自考察,才知“至其下,乃知为石分三岐耳”,得出三分石水源并不是流出湖南进入广东、广西,这是符合实际的,即使当时他并没有弄清楚沲水流入潇水,但为潇水之源、岿水之源、沲水之源提供了考证资料。徐霞客对九嶷情有独钟,在吴尖山,他还这样形容,“盖峰尽干羽之遗,石俱率舞之兽,游九嶷而不经此,几失其真形矣”,足见他对九嶷山水的情有独钟。

责编:朱晓华

来源:永州日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