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中秋节 | 瑶乡红米粽子熟了 快来“尝鲜”

罗伟 左小林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22 09:16:44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讯 (通讯员 罗伟 左小林)在双牌县上梧江瑶族乡青春村,种在高山坡地上的红米旱稻迎来丰收,当地瑶民正赶在中秋节前将红米稻谷收回、晒干,准备用第一批新米制作金秋第一锅粽子“尝鲜”。

“尝鲜”是当地瑶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意思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那天用红米旱稻包粽子,品尝丰收的喜悦、庆贺佳节。

红米旱稻又称“干禾谷子”,一般生长在海拔300-800米的山坡林地间,耐旱、耐热,抗虫抗病性强,根系发达,是瑶民先辈们经过反复摸索实践培育出的。近年来,双牌农业部门组织技术力量通过旱稻选育和秸秆矮化改良,旱稻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亩产从最初的不到百斤升至如今的300斤左右。同时,大力推广稻、姜连作模式,瑶民增收有了新路子。

红米旱稻成熟期参差不齐,村民只能依靠双手,用镰刀收割时只采摘成熟的谷穗部分,回来后晒干再用连枷捶打,用风车挑选出饱满的谷粒。

村民李言鲜今年种了3亩红米旱稻,他说:“把红米种在收获后的姜地里,可节约整地成本。去年挖的这片土地,单虎爪姜就有7万元收入。今年用它种了红米旱稻,长势还不错,预计可产出稻谷800多斤,由双牌城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按协议收购,销路不愁,几千元就到手了,现在净等着收益入账了。”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一大早,李言鲜就将新收晒好的红米送进了碾米房。伴着空气中弥漫出来的新米香,一家人分工明确。山里人家门口便能摘到新鲜的粽叶,就着山泉水将粽叶洗净、消毒、晾干,再用今年的新稻草烧好草木灰,加入山泉浸泡出碱水,这准备工作就齐活了。

颗颗饱满的谷粒用碱水泡上数小时后,就可以包粽子了。瑶乡人民喜爱三角粽,家人围桌而聚,闲话家常间,只得见手指翻飞,利索的瑶家阿娘便把一锅粽子包好了。

放入柴火灶煮上4个小时便可出锅。轻轻撕开粽叶,红白相间的粽子吃起来,分外的香糯可口。

中秋佳节,远在外地的子女和孙辈赶了回来,备上一桌丰盛的饭菜,再添上一筐新米粽子,团团圆圆的氛围便愈发的浓郁了。


责编:兰莉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