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街区,听他们说喜欢上海的理由

  乐游上海   2021-09-25 22:33:01

在上海,建筑可以阅读、街区适合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喜欢上海的理由”,需要慢慢地感觉,从不同的细节和角度,你能逐渐体会到一座城市的魅力,找到喜欢上她的理由。

喜欢上海的理由不可能穷尽,每个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里的人,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条。

马尚龙 穿越淮海路的“四维空间”

1 “从淮海路公寓房子里走出来,大人清清爽爽,小人规规矩矩,大人讲道理,小人懂礼貌。带脏话的大人和野蛮小鬼是不可能有的。密集的公寓群落里,几十年间诞生过许多作家科学家……我喜欢上海的理由,是道德,是修养,是科学,是艺术,是自由,是需要张扬的人类共同的进步。”

——马尚龙

,时长03:03

作家马尚龙的另一个身份,是“淮海路代言人”。六十多年以来,他无数次走这条路,写这条路,带着朋友逛这条路,他说,“闭着眼睛,我都能说出这条马路上的每一个细节。”

对于上海来说,淮海路是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符号。“很多人对淮海路的了解,可能停留在‘一维’上。”马尚龙说,“但是我所深爱的淮海路,却是‘四维’的。”

一维的淮海路,是可以走走看看的。 在上海,很多保留历史老建筑的道路都比较狭窄,但淮海路沿袭了法式的筑路风格,意外地宽敞,即使两侧排满了店铺,仍有许多步行的空间,留给了行人。培文公寓、淮海公寓、永业大楼;光明邨、老人和、长春食品店;淮海坊、逸村;TX淮海、niko and……、X11;……“荡马路要荡淮海路”,一荡就荡了一百多年。

二维的淮海路,是可以细细品读的。 时光铸就了一段段传奇,那些攀援着淮海路,被淮海路的气息所晕染的马路——雁荡路、黄陂路、长乐路、瑞金路、南昌路、复兴中路……随风飘散的故事,被马尚龙一一悉心收纳。

有人曾对马尚龙说过,他的头脑就像是一部3D摄像机,关于淮海路的一切,都是声光影全息记录在案,等要再播放的时候,自动根据主题剪辑,立即就是一部部“全纪实”——

比方黄陂路,他总还记得路口的那家小烟纸店,曾经放着周杰伦的歌,歌声顺着旧墙飘呀飘,唱的是《东风破》,唱的是“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比方说到长乐路,隔壁弄堂庆福里18号已故影星上官云珠的往事,令他颇为牵挂。他写道:“那时候她年方十九,还没有出道。庆福里的居住条件不算好,没有抽水马桶,洗脸刷牙的条件都很很差,要么和房客们共用,要么在房间里将就。这有点像如今一个异地小女子在上海打拼励志的故事,日子再艰难,走出石库门,到了长乐路上,便是十足的上海小女子模样,只等着有朝一日境况改观。”

比方白天的瑞金路,泰山文具商店里的蜡光纸、零拷墨水、化学浆糊唤起了向明中学老校友的集体记忆;再比方南昌路的夜,由于此地隔离了霓虹,林风眠先生旧居的二楼有盏电灯亮着,倏忽间让他想起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个句子来。

对此,马尚龙写道:“再一次走过南昌路53号,是在晚上。在余光里,还能看得到林风眠江南烟雨中惬意作画,也看得到林风眠大难临头时决绝撕画……南昌路的窄小幽暗,有碍于商业的开发,但是窄小幽暗自有窄小幽暗的情味,尤其是有林风眠之‘眠’,诗化了南昌路。”

至于思南路,又是不同的情形。因其前身马思南路是以法国著名作曲家马斯内命名的,小提琴曲《沉思》的旋律,就像配乐一般,将这条马路笼罩了起来。时光交错,光影呢喃,仿佛看到邵洵美、郁达夫、陈望道等一批文人经常出入,他们抽烟、喝茶、吃水果,谈天说地,思南公馆的客厅里彻夜灯明。

三维的淮海路,是可以深深追问的。 若不是对一条马路在时光隧道中其色泽的变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的话,不但找不到答案,更提不出问题。“我曾经问过一些人,为什么会认为‘南京路是全国人民的南京路,淮海路却是上海人的淮海路’,有人会说,因为淮海路‘高大上’、‘精致优雅’,但这个理由说服不了我。”马尚龙说。

多年的漫游,多年的思考,多年的追问,让马尚龙在对淮海路其历史、建筑、人文综合研究后,得出了独家的结论。“以淮海中路为主轴,伫立着上海最密集的老式公寓。老式公寓开初的居住者,大多是医生、教师、演员、职员。”马尚龙说,“他们是知识阶层,对文明、修养、时尚、品位的追求,在上海领风气之先。他们所散发的气质、情趣和品位,成为上海人追随的审美观,同时也造就了淮海路与众马路不同的格调。”

行文至此,不免要问,第四维的淮海路在哪里呢?

“有一次和女作家顾惟颖做了一场关于淮海路的对谈。”马尚龙说,“我们谈着谈着,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看起来好像在同一条马路上,但却又绝不在同一个空间里,淮海路在我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中,携带着每一个人对她的独家记忆,幻化成了独一无二的那条路。

一条马路,有自己的名字,就有了故事;有老房子,有了历史;有独特的建筑,又有了性格;有人文浸染,更有了境界。这是马尚龙漫步淮海路的深切感悟。但对于马尚龙或千千万万个和他一样深爱着上海,深爱着淮海路的人来说,当淮海路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随之他们又将关于淮海路的一切记忆翻山越岭穿过悠悠的岁月,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时,这条马路所包含的所有的爱与哀愁,就如同有了生命一般。

这才知道,第四维的淮海路,在记忆里,在成长里,在追寻中,在爱里。

马尚龙: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上海黄浦区明复图书馆理事长,上海评弹团艺委会顾问,民进上海市委出版传媒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马尚龙从社会学和人文文化角度研究上海开埠以来的发展与变迁,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逻辑,切入独特的视角和见解,获得了学界和读者广泛认同好评。代表作有《上海制造》、《为什么是上海》、《上海分寸》、《上海路数》、《上海女人》等,是以“上海”为书名最多的作家。

吴斐 寻觅陕西北路的旧与新

2 “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给了我一个聚焦点,让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能够变成非常具体的工作。”

——吴斐

位于陕西北路600号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展示咨询中心,黑色大理石门柱、敞开式全明玻璃,内部书架满墙、咖啡飘香,俨然一处藏在历史街区中的时尚共享空间。咨询中心的负责人吴斐,人称“陕西北路吴掌柜”。她有着看似对立的两个身份:“建筑可阅读、城市微旅行”的宣传大使,陕西北路网文讲坛的创办人和运营者。

吴斐是一位优雅干练的上海女人,眉眼带笑,妙语连珠,做过媒体、房地产、品牌、文化等多个行业。因为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对城市文化的偏好,吴斐一直觉得,记录着城市历史和变迁的老马路、老弄堂、老建筑更具价值,因为它们都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不可复制、无法再生。 一次机缘巧合,她对百年不变的陕西北路“一见钟情”,留在这里做起了“掌柜”。

“一条西摩路,半部近代史。”吴斐热爱的陕西北路与武康路、多伦路齐名,曾是政客学者、商界名流的聚集地。2013年,陕西北路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近年来,随着老宅故居的修复开放、老字号一条街的开发,年轻人纷纷来此打卡。短短230米的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上,汇聚了泰昌食品、美新点心店、开开等17家老上海人耳熟能详的老字号。传统与现代,在这条马路上交错。

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马路之一,这里还保持着一百年前的路宽,梧桐树掩映着百年老建筑。在吴斐看来,老街区既要有老的沉淀,也需要新的注入,文化是在更新中延续的。

上海是网络文学的重镇,网络文学创作向来十分活跃。陕西北路网文讲坛地址就设在展示咨询中心二楼,“吴掌柜”从此又多了新身份。自第六期开始,网文讲坛开通了网络直播,点击量常常超百万次。关于中国网络文学的各类探讨,就在这一方空间内孕育、发酵,继而影响整个中国网络文坛。“网文讲坛谈的是网络文学的创作,但由于身处历史文化名街,我们想让网文与城市生活更有相关性。”

2020年,曾担任讲坛嘉宾的君天、闲听落花、梦风三位网文界“大神”应邀而来,尝试用三种不同类型的题材写出上海老街区的故事。吴斐也化名“北路溜溜”,参与其中写下了她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陕西北路。这本名叫《转角看见陕西北路》的小说集日前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书封上有这样一句话形容陕西北路:“这个十字路口就像一个时代坐标,一百年的城市一眼可见。” 吴斐骄傲地说,书里提到的地点都是真实的,如果画一张导览图,每个地点都可以到达。一书在手,游客还能按图索骥来一场城市微旅行。

以陕西北路为原点,如今,越来越多的上海马路印在书页上,融进游客心中,融汇到艺术创作中,这些永不拓宽的马路,也成了一代代人可阅读、可漫步的美育启蒙,成为更多像吴斐这样的人“喜欢上海的理由”。

吴斐: 1962年出生于上海。长期公益带队阅读建筑,向中外人士宣传城市历史文化。2020年被评为上海市“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

孙国英 每一次的讲解, 都让我更爱上海

1 “上海这座城市,越接近它、越触摸它、越走进它,就越能感受到它的烟火气。”

——孙国英

提起上海,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繁华。浦江两岸高楼林立,江上游轮日夜不停,璀璨灯光照亮夜空,一切就像影视剧里呈现出来的那样富丽堂皇。“高大上”有时会带来距离感,但在上海一隅,城市讲者孙国英正在用一次次的鲜活讲解,打破这份“高冷”。因为在她眼里,上海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

在孙国英看来,自己拥有着“双重身份”。她生在上海,长在上海,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但年少时期,她又随父母一同前往了祖国的大西北,直到大学考回上海,带着新上海人的视角再次融入这里。

2019年末,在“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的指引下,孙国英与同事们开始整理、设计针对上海的微旅行线路。他们走进大街小巷,了解线路可行性,将自己眼中的上海烟火气分享给每一位参与的游客。

“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是上海的城市精神。 通过城市讲者的工作,孙国英愈发感觉到这16个字是真切的生活感悟。

上海的管理是包容的,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都能找到真正的归属感。在线路设计初期,孙国英担心会遇到沿途居民的阻拦,毕竟有些路线需要走进里弄,难免会打扰到大家的生活。但实际操作中,她发现居民朋友都十分可爱,聊上几句,话匣子就打开了,还会主动邀请她到家里坐坐。在考察渔阳里时,孙国英还遇见了居民自发组建的研究保护协会,他们热情地介绍着渔阳里的过去和现在。这种城市主人翁的自豪感,让孙国英真能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一砖一瓦背后,是人的温度。

上海的管理是开明的,它的发展不仅抓住了传统的根,更是让新鲜事物有萌芽开花的机会。南昌路是孙国英带团讲解必经的一条路,1690米的路上,不仅有保存完整、精心修缮过的旧时民居,还均匀分布着40多家咖啡店,大都是时下最流行的手作咖啡店,散播着一种既古朴又时尚的气息。游客经过,很容易被这份独特的生活气息感动。只是走过一遍,就会让人有想要在这里生活的欲望,这是上海的魅力所在。

喜欢上海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喜欢生活。 无数热爱生活的人聚集到上海,用自己的方式布置着生活,上海听到了他们的声音,以热情相迎,以真挚相拥,人与城的互相成就,在这里显得尤为生动。作为这座大城市的一员,孙国英未来也将继续讲述上海故事,让更多人看见“魔都”的人间烟火气。

孙国英: 1978年出生于上海。中文高级导游、上海市巾帼英雄、上海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旅游微课堂讲师。入选国家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金牌导游”培养项目。

听他(她)说 “喜欢上海的理由”

顾振兴

徐锦江

让·努维尔

孙甘露

佟瑞欣

徐黎明

徐晨

陈钢

陈海汶

陆伟

马尚龙

孙国英

吴斐

赖声川

安东·西比克

罗小慈

朱洁静

尚长荣

唐玉恩

唐嫣

罗威

惜珍

沈宏非

蔡骏

陆元敏

梁波罗

沈嘉禄

马良

力量之声组合

周力

何卿

责编:宁静

来源:乐游上海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