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村:紫葡青提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18 16:14:53

文/图/视频/王鑫哲 姜开林 陈海波

从岳阳县城出发,沿107国道向南行驶约四十分钟就到了新墙镇清水村。从村门驶入,遍野银棚,临空曜日;十里果园,拥翠偎红,这是绵延数里的葡萄大棚基地。“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串串葡萄是清水村人的财富密码。

全国文明村——清水村。

扎根清水20余年,党总支书记李大树带领村民深耕葡萄种植产业,葡萄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5亩拓展到现在的2800亩,葡萄产量亩产突破3500斤,清水村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成为生态休闲旅游特色村,全国文明村。

葡萄观光走廊。

风物长宜放眼量。从产品到品牌,是质的飞跃。清水村培育的“新墙河”地域商标先后荣获农业农村部无公害食品认证、第五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安全优质葡萄等荣誉。此外,积极探索田园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了新墙优质葡萄专业合作社,创新生产、管理和运营模式,使葡萄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葡萄大棚基地延绵数里。

借着电商直播的东风,清水村将一年一度的葡萄旅游节注入了“政府+媒体+特色农产品+网络直播+亲子游”的互联网基因,线下的歌舞、快板、说唱、采风写生,与益农信息社、湖湘农事、麦芒优选在内的线上平台助力推广,相得益彰,效果出众。

电商直播带着清水村葡萄走向更宽广的市场。

清水村人在葡萄品质上孜孜追求,不断求索。推广钢架大棚种植、滴灌和沼液施肥等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与此同时,加大产品改良力度,选育引进良种,目前已形成包括玫瑰、夏黑、温可、红宝石在内的25个品种矩阵。

培育改良品种。

包括七仙女果园、新墙优质葡萄专业合作社试种基地、尚品葡萄园在内的示范园,探索多元业态,催化葡萄产业“酿造”高附加值“美酒”——采摘、旅游、观光、体验、研学、扶贫,形式多样的农旅融合项目彰显着清水村人独特的想象力。

葡萄成熟时,各地摄影爱好者前往清水村采风。

兴旺的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自2014年起,清水村将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打出一套产、销帮扶“组合拳”,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和指导下,帮助贫困户彻底拔掉穷根。葡萄产业一子落,种植产业满盘活。借着誉满三湘,闻名全国的葡萄美名,清水村接连引进草莓、火龙果、红心柚、黄桃、水稻、蔬菜、药材等多种作物,为村人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摘葡萄。

靠着自己的双手,清水村人积淀着葡萄产业带来的“金山银山”;为了回应好生态治理这一时代命题,清水村人也为后代守护了“绿水青山”。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清水村按照“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的标准,将庭院、菜园、车道进行修缮革新;清水村还投入2000多万元修葺疏浚清水河风光带,如今的清水河,河清水晏,岸柳垂长;草木葱茏,苇青沙白;鱼翔浅底,鸥鹭逐帆。一幅民丰物皋、无限生机的农村生态画卷正徐徐铺开。

清水河畔风景如画。

值得一提的是,清水村历来重视乡约礼义、村训族规对村民的教化和引领,文化是最大的生产力。清水村谭周府的村民在传统的宗祠文化中融入新时代的精神,形成祖训、族规、家风、家训,传训子孙。

清水村村部。

河清水晏,美名远航;紫葡青提,誉满三湘;族规祖训,耕读传扬。今日清水村,已经成为“山青、水秀、村美、人杰、路畅、户净”的美丽乡村,今日的清水村人,已经在以葡萄种植产业为引领的产业振兴中奔向了小康之路。

责编:伍霞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