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林场:旅游康养新机遇 绿山富民争双赢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23 09:15:49

文/图/视频/ 杨洋 唐红秋 姜开林 周雪莲

国有连云林场地处平江县,距岳阳市、长沙市均只需90分钟车程。“岳阳第一高峰”就坐落于此,“几度岭头云出没,化为霞雨去从龙”,山顶云雾缭绕,终年不散。林场保留了原始天然的生态环境,有“连云山四十八面面面有宝,一面无宝是黄连、甘草”之说,素有“绿色宝库”和“天然氧吧”之称。

连云山森林公园门楼。

连云林场始建于1958年,2007年经批准设立省级森林公园,2015年体制改革,实行森林公园与国有林场“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体制。管理经营面积3.0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98.12%。

徐家洞水库。

近年来,为推动国有林场现代化、巩固改革成果,在平江县委、县政府、县林业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连云林场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发展,在人事、产业等方面开展深化优化改革,走实走好生态美、产业强、职工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山茶园。

改革后,林场制定“三定方案”妥善安置职工,纳入事业编制20人,政府购买服务31人,停薪留职人员享受每月生活补贴,退休人员退休金不足采取补差方式解决。将全部职工按规定纳入社会保障体系,落实五险二金政策,保障职工的权利与待遇。

森林防火和野生动植物检查站。

为优化内部设置,林场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每年召开职代会、职工大会听取众意,致力于打造一支履行新时代新使命的林场队伍。还建设了职工活动室、篮球场、羽毛球场,搭建了读书交流平台,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幸福感与获得感。2020年,连云林场被评为平江县文明单位。

山间溪流。

国有林场是生态建设的主阵地,势必要守住绿水青山。改革前,连云林场主要靠砍树维生;改革后转向封、管、造,以保护生态为主。林场争项引资对5500多亩森林进行了生态修复;先后投入310万元,引进了红豆杉、红榉木、金丝楠等苗木20万余株,进行生态提质改造。

游客集散中心。

林地是林场的根,森林就是林场的本,经营森林是林场的根本。连云林场由于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了全场的发展和职工的生活水平。2020年初,走马上任的场长李标彪带领新班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让绿水青山变为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走出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两条路子。

连云林场支部“学史增信”研学活动。

林场的林下药材基地里,李标彪正带领林场员工们一起在草药田间拔除杂草,这200亩“七叶一枝花”、100亩黄精,是林场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也是职工创收的重要途径。林场还引进了湖南省九狮寨茶业有限公司,建设1000亩茶叶生产基地及加工基地,每年创造50余万元的经济效益。

七叶一枝花种植基地。

“我的初心在大山,青春也都奉献给了大山。我愿意扎根在大山中,干一番绿色事业。” 李标彪眺望着美丽的连云山之景,碧蓝天穹、苍苍竹乡、墨绿林海……始终心系着连云林场的发展。他带领林场员工实地调查、搜集资料,根据林场自身优势,提出打造“三色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与森林康养,让林场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

查看森林防火。

近年来,林场不仅逐步完善了3A 级景区基础设施,建立起森林公园游客集散中心,增添景点标识牌和宣传牌,启动了主峰公路硬化工程和主峰游步道建设,还引资建成云顶林业技术培训中心、富林避暑山庄两家宾馆,并已申报创建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和岳阳市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届时将为林场与周边发展创造全新机遇。

云顶林业技术培训中心。

在政府的帮助与“林场人”的努力下,连云林场俨然成为了带动一方居民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游客纷至沓来,周边村落开始自主发展“农家游”,打造民宿、农家竹筒饭、烤全羊、溯溪等项目,享受到了林场改制后带来的“生态福利”。

深山里的农家乐。

如今的连云山上,清风吹起,便涌起一阵阵连绵不绝的绿浪。每一棵树,都饱含着林场人的心血,见证了林场改革的巨变。从沙土飞扬的毛路到平坦的硬化道路,从陈旧的老场部到现在设施齐全的新场部,从单一的砍树维生到财政保障、多种方式创收……未来,连云林场还将继续把握住发展的新机遇,书写绿富双赢的新篇章。

责编:李梓延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