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标兵丨长理计通学院李峰:辛勤耕耘在教育事业的沃土上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9-05 19:27:42

新湖南客户端9月5日讯(通讯员 王馨瑶 刘飘逸)从教30多年,他在教学生涯中始终对每个教学环节认真负责,与热爱的计科专业同频共振、一起成长;他敢于“啃硬骨头”,作为“总设计师”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他精心整合学科竞赛平台,着力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关爱他们成长成才……他是一位永不停步的修行者,也是一位勇立潮头的领跑人,数十年如一日地辛勤耕耘在教育事业的沃土上——他是长沙理工大学2020-2021年度“师德标兵”、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下简称“计通学院”)李峰老师。

幸为专业发展的同路人

1988年,李峰被分配至长沙电力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系工作。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还是一门新兴学科,系里在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专业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不少困难。

作为年轻教师,李峰与同事们一起扛起了计算机系发展的大旗。当时,全国范围内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并不多,可借鉴经验少之又少。一边是迫切需要提升的专业素养,一边是渴望汲取最前沿知识的学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李峰每天专程去计算机专业较为成熟的国防科技大学“充电”,再返回学校为学生上课,空闲时间还帮助计算机专业的其他老师“补课”。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是李峰的教学理念。

从教多年来,李峰上的每一门课都是自己反复琢磨过的。在开设一门课程前,大到课程框架梳理、单元设计,小到每堂课的案例导入、作业布置,他都会精心准备好,“尽量做到没有任何漏洞。”在上课过程中,他也经常与学生交流课程进度、难度,坚持“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思维训练为主线、能力提高为目标”的主旨,提高学生对“数”的驾驭能力,引导他们体悟“学”的乐趣。

在李峰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计算机专业飞速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逐渐打开了知名度。2003年,学校合并组建新的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启了新的征程。几年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先后被认定为湖南省重点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国家教育部“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并在2013年入选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看见我们专业发展起来,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起来一样,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见证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多年发展的李峰说。

2019年,长沙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评估专家组反馈,计科专业当时主要有三大亮点:一是课程群课程改革,二是学院自主研发的“学宝”教学平台系统,三是学生科技创新平台。而这三大亮点,都是由李峰发起并力推的。

勇当教学改革的领头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也愈发重要。李峰在任计通学院院长期间看到了这一点,他不断思考: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的人才?

通过广泛调研和总结历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李峰发现,程序设计能力强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更易脱颖而出,而这样的学生在学院内占比并不高,再加上一些学生反馈“课程难、实践少”的信息,学院领导班子更加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为此,李峰多次主持召开课程改革研讨会、专业老师座谈会,从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就业指导等多方面深入研究,发现计算机科学、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软件工程4个专业的4门主题课程在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和教师安排上存在诸多不合理,老师无法将知识点讲深讲透,学生也很难跟上。

“课堂是教学改革最顽固的堡垒。”李峰认准了课堂改革这块硬骨头,“要创新教学模式,颠覆传统课堂,就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他果断组建课改团队,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借助计通云学宝、OnlineJudge实训平台和智慧教室这三大“法宝”,采用翻转课堂和研讨式教学模式,在计通学院推行小班制教学,颠覆传统课堂。

小班制教学每个班的学生严格控制在30人左右,在班内还有许多个学习小组,可以形成“好带差,互竞争”的关系。然而,如何在不增加教师工作量的同时,实现小班教学,兼顾班级每位同学?这是教改面临的巨大挑战。

“我带头,有困难我第一个顶上!”李峰始终信心坚定、态度坚决,他带领教改团队奋战了300多天,人均加班超过1200小时,重整4个专业的教学队伍,融合与删减教学内容,把4门课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点都提炼出来。教学模式也从原来的一位老师讲授一门专业课转变为一位老师负责一个30人班级一门课程群三个学期的教学。4门主课程从215课时精简到了144课时,其中节省出的理论课时全部加到了讨论和实践环节上。

这样一来,课程教学的连贯性、实践性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强化,课堂从传统的“知识传递”向“知识构建”转化。“小班制教学给了我更多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每一个人都可以在班里尽情展示自己,遇到问题也能很快解决。”计通学院计卓190A班的袁云帆表示。

下好团队科创的先手棋

学科发展,基础在课程,动力是创新。

2011年,作为学院院长的李峰前往北京高校交流学习。当时他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内,晚上在校园里散步时,发现一个现象:夜晚的北航教学楼灯火通明,同学们都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打比赛。

这一场景让他深有感触:“当时我们的理科楼每天晚上都黑灯瞎火的,学院科创氛围不浓厚,也没有很好的科创环境。”

回到学校后,他立即在计通学院组建队伍,将成绩突出、有科创天赋的同学集结在一起,形成团队式科创。

有了科创队伍,指导老师不够怎么办?李峰要求学院的青年博士都进入实验室指导学生。一时之间,团队科研创新在计通学院蔚然成风,学院涌现出了“凡路”、ACM等科创团队,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均获得了不俗成绩。

教学改革和团队科创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计通学院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大大增强。在2018年9月纳入课程群考试的CSP(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测试中,学院有3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高于200分的学生占比超过了60%,而在当年的CCSP(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决赛中,全国高校参赛者的平均分也才138分。

在这次竞赛中,长沙理工大学计通学子荣获6金2银5铜,团体总分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超越了许多传统985计算机强校,获得了湖南省在该项赛事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赛后,长沙理工大学被媒体誉为赛事最大“黑马”。而李峰却说:“我们并不是黑马,教育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和投入的事。这一成果,就是我们坚持和投入推行教学改革、加强科研创新的结果。”

为了给学院师生提供更好的科研平台,李峰还结合学校传统学科优势,主持建设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智能处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设定了“大数据环境下交通视频数据实时分析与处理”“不确定条件下交通网络建模与高效计算”“面向交通安全与管理的大数据架构设计”等研究方向,将计算机专业应用于现实问题中,获得了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对学生负责,对学院负责,也对我教师的这份职业负责。”朴素的话语,道出的是李峰30多年教师生涯中不变的追求,也是他对教育事业永葆初心的真实写照。

责编:刘宇慧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