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设备“湖南标准”为污水处理提供强大支撑

  湖南住建   2021-09-27 15:35:16

一体化设备“湖南标准” 为污水处理提供强大支撑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关系生态、关乎民生,是坚决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强力抓手,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建设“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三高四新”战略、贯彻“稳进高新”方针、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的重要举措。

湖南省高度重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湖南省县以上城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搭建起全省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体系。预计从今年到“十四五”时期结束,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达600亿元,将带动一大批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19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统筹部署下,城镇污水治理纵深推进,城市补短板、提质量,乡镇填空白、强弱项。各地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据统计,各地乡镇排水和污水处理专项规划中已有70%以上计划采用一体化设备。湖南省城市建设行业协会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支持下,发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厂家自愿开展了设备运行测试大比武活动。

今年9月7日,湖南省发布“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测试活动”第三批测试成果。来自全国的7家设备测试厂商签署了报告确认书,湖南省城市建设行业协会为相关测试厂商颁发了“测试报告”,27家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商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近年来排水行业的新技术、新方向。目前,国家尚无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制造质量优劣难分、运行成本高低难辨、处理效果疑虑重重。

为解决这一难题,湖南省率先作为、争当示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技术团队编制出台《湖南省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技术指南》,对设备材质、工艺、运维等各个方面提出了统一要求。同时,积极支持湖南省城市建设行业协会广泛开展相关调研,听取乡镇污水处理用户、行业主管部门、行业专家、设备生产厂商等多方意见,最终形成了包含主方案和八个附件的一体化设备测试方案。相关部门依据方案组织了集中测试,在统一的时间及管理环境下,考验设备运行情况,规范应用测试成果。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每年组织的设备测试活动分批次进行,每批安装时间2天,调试时间15天,正式运行30天。在相关污水处理厂24小时采样和数据分析,供测试厂家工艺调整参考,每周安排第三方专业机构采样分析,出具权威报告;根据厂商的出水情况、电耗、药耗、关键参数、核心设备等情况进行评估,出具专业的测试报告。

处理效果行不行,测一测就知道;制造质量好不好,试一试就清楚;运行成本低不低,比一比就明白。

测试活动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检测方法科学严谨,为各地合理选用技术先进、制作精良、成本节约、维护方便的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测试活动对推动全省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湖南通过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测试活动得出了权威数据和报告,并以此为依据,指导各地设备的选择,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的“湖南标准”应运而生。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处理技术的集成、装备的集成、也是管理的集成。多个工艺环节、多台机械设备都集中在一个小小的箱体或罐体里,通过智能化芯片控制,实现远程遥控指挥。湖南污水治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处理技术多元化、设施集成化、管理智能化,最终实现成本节约、运行可靠、效果提升。

未来,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将继续坚持“政府部门+协会学会+科研院所+企业单位”格局体系,主动担当、创新服务,继续深化做好生活污水处理建设管理和长效运行工作,交上一份城镇生活污水治理的满意答卷。

安化县: 高位推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被誉为“中国黑茶之乡”的益阳安化县,地处资江中游,位于洞庭湖生态区,是山区林业大县、库区移民大县、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安化县高度重视县域水体治理,加速推进全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依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配套、全域修复、全域清流”的原则和“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的治理思路,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突出重点、分阶段科学推进水体治理工作,着力改善河道水质,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强化领导, 高位推进水体治理建设

安化县成立了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通过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2020年安化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工作考核办法》《2020年度安化县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进度目标考核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建立月调度、季督查、年考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细。

规划引领, 排水专项规划全覆

项目建设,规划先行。为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充分考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乡镇体系规划、城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的基础上,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经济适用、适度超前”原则,落实“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要求,以2018年为基准年,参照《湖南省乡镇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设计技术导引》,在原有乡镇排水专项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完成其余20个乡镇的排水专项规划,实现全县23个乡镇排水专项规划全覆盖。

创新模式,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治理

为缓解财政支出压力,加速全县建设进程,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多方筹措建设资金,锐意创新工作模式。根据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定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清单,安化县新建任务为14个,要求于2020年12月30日前建成通水。经反复论证,结合县域实际,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最终决定采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和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社会资本方参与河道治理、截污纳管、生态修复等工作。

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安化县乡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共经历了两个阶段、三种模式。2016年至2018年间,由乡镇政府自建8个污水处理厂,投资额约17219万元。2019年至2020年间,采取EPC模式建成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采用PPP模式建成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

提质增效, 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根据《洞庭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位于洞庭湖生态区的安化县属于“一湖四水”重点区域,污水处理厂必须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模式,对县城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使其达标排放。

2019年年底,安化县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为巩固和提升城镇水污染防治成效,通过县城污水配套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县城污水收集处理量由每日不足1万吨增加至每日1.8万吨以上,出水水质达到设计标准。

下一步,安化县将通过委托专业运营机构,健全项目运行管理体系;强化污水处理费征缴力度,缓解财政压力;持续开发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县域水环境长治久清、生态宜人。

浏阳市:以“三分法”为指引

开启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新篇章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一首经典老歌《浏阳河》,唱出了浏阳市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浏阳河流经浏阳市全境,是湖南“母亲河”湘江的一级支流,作为长沙市代管的省辖县级市,浏阳市是国家确定的长江大保护第二批试点城市。

2021年,浏阳市制定《浏阳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两年行动方案(2021~ 2022)》,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全面完成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雨污分流改造项目,让城镇污水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涵养一河碧水到湘江。

系统观念引领, 从关键问题入手

病症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网。随着浏阳城区面积逐年扩大、人口不断增长,浏阳市老城区河流两岸生活污水、餐厨废水量越来越大,地下管网等原有城市排水设施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

欲治病先把脉。经摸底,浏阳市诊断出缺陷管段1149处;860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存在错接、混接问题;部分片区存在收集管网缺失等现象……河水环境提质迫在眉睫。浏阳市以雨污分流改造为切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位部署、全域推进城市污水治理攻坚战。

2021年3月,浏阳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和雨污分流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全市计划总投资11.95亿元,对全市28个乡镇实施污水处理厂提升改造及扩建、雨污分流、智慧水务等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力争到2022年,全部完成城区济川河流域、淮川河流域、渭川河流域、浏阳河南岸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最终实现“老城区导流、新城区畅流、城乡接合区分流”的治理目标,全面提升浏阳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水体生态,开启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新篇章。

用好“三分法”, 推进城区雨污分流

推进城市雨污分流改造是系统工程,既要“填空”,新建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又要“治病”,对现有管网清淤修复更新。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实施系统治理。

针对这项覆盖面大、牵涉面广、任务繁重的社会民生工程,浏阳市由市主要领导牵头,市级主导、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筹,多部门参与,实施综合治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各城区不同情况,按照“老城区导流、新城区畅流、城乡接合区分流”的治理理念,根据主城区、新城区的不同情况,分区治理、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统筹推进项目建设。

分区治理。老城区片区侧重雨水导流、排污管网新增、主干管网上岸,全力减少合流制溢流;城乡接合部片区“先基础后开发”,提前建设雨污干管,解决“肠梗阻”,实现雨污分流;新城区片区着力解决雨污管网错接、混接和管网疏浚修复工程,实现雨污畅流。

分类推进。因地制宜地采取“属地牵头”、“政府主导”、“谁开发谁负责”等不同原则。

分步实施。全市制订城区雨污分流两年计划,确保1年完成管网错接、断头的修复,两年完成雨污主干管改造、新建和改移。

建设智慧水务管控平台, 确保运营达标

通过健全雨污分流管网,污水、雨水不再混流、乱流,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浏阳市已组建管网安全监控、智慧管控的专业队伍,通过建设智慧水务管控平台,将主城区城市管网系统数字化平台等纳入日常监管,并通过运维管理方案和考核细则,初步建立了5年至10年为一个排查周期的长效运营机制和费用保障机制。

针对排水片区和管线高程特点,浏阳市正优化主城区污水泵站规模与布局,充分发挥“厂、泵、网”作用。预计至2022年年底,浏阳主城区污水集中收集率、管网运行效率将显著提升,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运行长效机制基本构建,可系统性解决城区“肠梗阻”和内涝现象。

水环境治理工程正成为驱动浏阳城市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有力引擎。浏阳市将持续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规划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不断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鼎城区:切实做好

乡镇污水处理这一民生课题

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加快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管理,及时投入运营,同步推进配套管网布局,打造农村水环境治理的生态循环体系,为进一步守护好绿水青山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全区总投资近2亿元,超前完成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达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全区16座乡镇污水处理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圆满完成,并通水试运行。

科学谋划定盘子

形成“鼎城方案”

突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乡镇污水治理工作,是鼎城区乡镇污水治理工作的特点。

定目标。2018年,区政府委派专业人员前往长沙、岳阳等地“取经”,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结合鼎城区实际,通过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制定《鼎城区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形成了“鼎城方案”,明确了工作方向和目标。

定任务。方案确定后,鼎城区克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政府投资项目政策收紧等实际困难,多次召开常务会和全区乡镇工作会议,高度统一思想,明确用两年时间,克服技术难题、突破资金瓶颈,在16个中心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

定标准。鼎城区采取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将分散在15个乡镇(不含升级改造1座)的污水处理设施项目统一打包、统一设计、统一施工,采用先进的“调节池+一体化设备+MBR膜工艺”,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上下一心推项目, 创造“鼎城速度”

举全区之力、高位推动是鼎城区超前完成建设任务的重要保障。

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线长面广,利益协调和矛盾化解是一个“拦路虎”。鼎城区通过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调度,分管领导深入一线、督促指导,有力推动了项目建设。与此同时,激励各乡镇积极主动作为,不拖、不推,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通过“并联”审批制度,提高审批效率。积极对上争资,通过政府债券、财政兜底,确保资金投入。全力保障施工环境,项目建设期间,16个建设现场未发生一起阻工和信访事件,确保了大局稳定。

实行目标管理、动态跟踪,全区上下合力推动。2019年年底,全县16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竣工,提前完成省厅下达的考核任务,取得了“全市第一、全省前列”的优异成绩,创造了“鼎城速度”。

精细管理抓运维, 建立“鼎城机制”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后期运维管理是关键。

今年上半年,公开招标选定两家具有丰富经验的污水处理企业,分两大片区对全县16家污水处理厂开展后期运营管理。

编制《鼎城区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方案》,精算污水处理成本,精细化开展污水运营,探索建立了良性竞争管理机制,对两家公司按成绩奖优罚劣,优先续聘,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已完成所有乡镇污水处理厂水质及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等设施建设,所有站点污水处理常态化运营,污水处理高效高能,排放指标全面达标。同时,鼎城区加快推进二期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扩大截污纳污范围,确保污水排放处理无死角,切实改善人居环境。

望城区: 绿水青山入眼来

自2016年成功申报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单位以来,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围绕“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标杆目标,以“绣花功夫”强力推进全区污水治理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坚持高起点规划, 绘就污水治理美好蓝图

万事开头难,望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先规划后建设,为污水治理项目提供规划指导,确保项目铺排的精准与落地。通过专家实地走访调研,因地制宜地将海绵城市建设、防涝排渍、截污治污工作紧密结合,实行全链条跟进。改变以往的厂网分离、建管分离的碎片化管理模式,实施“一厂一策”科学系统管理,制定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策”系统化整治方案,形成项目清单,助力全区污水处理厂运行提质增效。

坚持高标准管控, 保障截污治污工作成效

望城区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建设标准体系,提高市政排水设施项目设计水平。针对周边市政道路有完善雨、污水系统的新建项目,指导相关排水户规范排水,核发排水许可证书;对于未取得排水许可证的排水户,督促其及时整改并办理排水许可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注重强化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排水部门全程参与每个排水项目的施工设计图审查、施工前技术交底等各个环节。

坚持高质量建设, 构建现代化治污新格局

望城区坚持统筹推进截污治污项目,基本实现污水治理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目标。围绕城镇黑臭水体治理目标任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采取控源截污、雨污分流、清淤疏浚、内源治理等工作措施,综合实施城镇黑臭水体整治。坚持示范引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形成了“一个公园、一片绿带、一条道路、一座学校、一批新建小区、一个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群。加快全域推进,科学构建“大—中—小三级海绵体”,全方位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现代化治污新格局。

坚持高强度投入, 健全多渠道资金保障机制

近年来,望城区对污水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实行财政重点倾斜,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优先安排资金。2017年以来,共投入204.24亿元。积极争取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畅通融资平台,缓解项目建设资金周转压力。积极向上级争取补助资金,目前已争取到生态文明建设专项奖补资金等上级补助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和运营,将望城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委托给第三方进行运营管理,运营效果良好。

坚持高规格推进, 凝聚全区治污工作合力

在污水治理项目动工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通过划分片区的建设模式强力推进。全区划分五大片区,由五位副区长分别挂帅,统筹解决各自负责片区污水治理问题。区委成立碧水办,负责统筹推进全区污水治理项目,对建设项目实施“周通报、月调度,定期督查”的工作督查机制,加速推进污水治理项目进度。将污水治理项目纳入全区绩效考核重要内容,与各单位年底绩效考评工作直接挂钩,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目前,望城区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系统,全区总污水处理能力达13.4万吨/天,已建雨、污排水管网约1180公里,建设污水提升泵站6座,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面积占全区建成区面积20%以上,达到了旱季污水不下河、不入渠及“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治理目标。在雷锋故里望城区,曾经刺鼻难闻的黑臭水体气味已成为过眼云烟,一幅幅绿水青山美景正徐徐入眼来。

责编:张云龙

来源:湖南住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