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湖南乡镇污水处理之慈利县、祁阳市、临湘市

  湖南住建   2021-09-30 09:17:35

慈利县:科学谋划

整县推进乡镇污水集中处理

作为占据张家界市东线旅游“半壁江山”的旅游大县,生态环保是慈利县必须守护的“生命线”。近年来,慈利县委、县政府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列入民生实事重点项目和急需推进项目,科学谋划,精细铺排,扎实推进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工作,从小切口解决大民生,把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

全县计划总投资4.48亿元,在32个集镇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16500吨,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88公里。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投资3.8亿元,2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日均污水处理量达12200吨,1个污水处理厂正在收尾中,年底前可完成剩余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建污水管网151公里,接户率为90%;全县中控中心大楼主体结构已封顶。

坚持提高站位超前谋划

作为曾经的省级贫困县,慈利县2018年刚刚脱贫摘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支压力巨大,但污水处理事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事关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慈利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自2016年下半年起,不观望不等靠,结合县情、超前谋划、高位驱动,全面推进全县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工作。

通过成立县长任指挥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为实施单位的项目指挥部,将此项目明确为乡镇“一把手”工程,纳入河长制、库长制考核。为确保项目快速推进,县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分别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有效解决了征地、规划对接、施工协调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项目报建,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慈利县采取“分批完善资料、分期缴纳费用”等一系列办法,为项目建设“开绿灯”,为企业融资开“方便之门”。为加快报地进度,探索“单块用地单独报批”模式,以点带面、小步快跑,为后期整体报批打好了基础。

坚持优化模式科学实施

慈利县坚持整县推进、厂网一体、捆绑共建、择优工艺原则,针对乡镇污水处理厂单个污水处理量较小,而投资额度较大、回报时间较长、社会资本积极性不高等实际问题,经县委、县政府相关会议研究,决定采取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择优选择社会资本方和处理工艺技术,将全县32个集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统一公开招标、建设运营一起打包,项目周期为17年。

2017年9月,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完成项目合同签订并入库,该项目被列入省级示范项目和中央财政补短板重点扶持项目,获得奖补资金1792.88万元。2020年,该项目获得全省污水处理“四年行动计划”奖补资金775万元。

针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站点分散、情况各异的特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管厂并重,管网先行”的原则,先啃管网建设“硬骨头”,确保建成一处、投入运营一处,推进了项目整体进度,避免了反复开挖和重复建设,为污水处理厂长效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针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站点分散、情况各异的特点,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管厂并重,管网先行”的原则,先啃管网建设“硬骨头”,确保建成一处、投入运营一处,推进了项目整体进度,避免了反复开挖和重复建设,为污水处理厂长效运营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关负责人表示,慈利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以管厂建设为核心,以强化项目管理为重点,以完成省市考核目标为底线,继续把乡镇污水治理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更大决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更实举措推动生态立县建设,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作出“慈利贡献”。

祁阳市: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打好一江碧水保卫战

近年来,祁阳市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重城市轻农村、重示范轻扩面、重建设轻管理”问题。目前,全市共投资3.83亿元,完成19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管网145公里,处理规模达2.31万吨/日。今年在建的进宝塘、大村甸、茅竹、下马渡镇4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正在快速推进。

祁阳市将建制镇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建成投用黎家坪、白水2个重点镇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先后建成观音滩、七里桥等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其中去年建成投用4个,今年建成的4个也于8月13日实现调水试运行,其余的9个镇污水处理厂已提前启动建设。超额完成了省定工作任务,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幸福新家园奠定了坚实基础。

祁阳市连续投入3.9亿元进行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城区道路雨污分流改造长度237.84公里,完成了祁阳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及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建成了科技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和潘市、茅竹、梅溪3座火电环保污水处理设施,日污水处理总规模达到11万吨。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祁阳市科学编制建制镇排水专项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严格按照“经济适用、适度超前”的原则,将17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总规模进行了适当调整,将排放标准一步设计到位,由一级B标准调整为一级A标准,并推动厂区设施与配套管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全市统筹、打捆实施,厂网一体、建管并重”的原则,将17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采用PPP模式公开招标,由政府委托祁阳城镇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与社会资本方共同组建SPV项目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

祁阳市坚持把“花园式+周围环境融洽”的理念贯穿于整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过程,打造天蓝、水清、树绿的生态环境。目前,所建成的乡镇污水处理厂都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树牢“质量第一”理念,坚守安全生产红线,切实做到“五前置”,坚持“五统一”,严把“五道关”,全面压实各方责任,确保污水处理厂建成精品工程,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相关工程一度进展缓慢。为尽快启动建设,祁阳市采取超常措施,招投标成功后,立即同步启动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程建设,加班加点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仅用4个月时间,在全面完成省定4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任务基础上,又完成了另外4个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工程,共完成投资1.6亿元,总处理规模达7600吨/天,建成污水管网65公里,得到了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通报表扬。

城乡污水治理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祁阳市将一鼓作气,加快推进其他9个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争今年全面完成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任务,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一江碧水贡献祁阳力量。

临湘市:超前谋划

高质量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

近年来,临湘市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取得了新成效。2020年9月,临湘市最后一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通水试运行。至此,全市10个建制镇、1个办事处的18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提前3个月完成任务。全市项目总投资4.9亿元,配套管网建设340公里,设计总处理能力达15800吨/天。

超前谋划 强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2017年6月,临湘市全面启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布局,因地制宜、一镇一策、精准发力。相关部门在立项、审批上开通“绿色通道”,在用地、水电、税费上给足“政策支撑”;项目部挂图作战,明确工作重点、卡紧时间节点、破解问题难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为争取当地群众支持,迅速推进项目建设,做到开工前开好“三个会”——政府协调会、镇村组三级动员会、居民宣讲会;项目建设做到“三及时”——及时沟通协调、及时答疑解惑、及时化解矛盾。在建设过程中以点带面开展宣传,让广大农户深入了解污水处理的重要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解决土地占用、青苗树木损坏和入户管改造等问题;管网建设完工后,及时做好路面、农地、旱地、围墙等设施恢复。

攻坚克难 确保重点项目安全快速有序

临湘市地形复杂,土地资源有限,地质条件各异,导致部分污水处理管网建设难度大,施工复杂。为突破技术难点,保证工程质量,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技术人员多次现场踏勘,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方案,确保各项目安全有序推进。

在配套管网建设中,通过多次现场踏勘,反复论证,最终确定施工方案为:主管沿河堤铺设,采取围堰施工,降低水流对回填砂土的影响;支管沿房屋基柱外侧铺设,采取砖砌基础,混凝土包封管道施工。

通过多种手段,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建设实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付”,11个镇(街道)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实现全覆盖,集镇生活污水做到了应收尽收。

履职尽责 全力做好项目长效稳定运营

为了确保项目可以实现长效稳定运营,临湘市市长办公会议要求,所有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验收后,统一移交临湘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管理。今年4月,该公司采取招投标方式,确定了运营中标单位,对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行专业化团队运营,现已配置健全运行管理构架,人员持证上岗、操作规程齐全、设施设备运行正常,污水出水水质按照一级A标准排放。

同时,临湘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加强监督,对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药剂投加、提升泵站和污水管网等进行日常检查;临湘市生态环境部门根据环保监管要求,每月定期对进出水质抽样检测。一旦发现问题,两监管单位将立即发出督办通知,督促运营单位限期整改到位,保证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正常。

责编:张云龙

来源:湖南住建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