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溪:“五个振兴”绘就乡村新画卷

  新湖南客户端   2021-07-22 09:07:27

文/图/视频/杨洋 李泓 姜开林 田鸿 杨启铭

七月,暑意灼人。从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城一路向南,驶向大山深处。沿途峰起峦回,溪谷纵横,常绿阔叶林带的繁茂绿茵,为路途带来了一丝清爽。行驶约一个半小时后,冷水溪乡进入眼前。

雪峰山深处的冷水溪乡天蓝水清。

曾经的冷水溪乡,到处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村民们都不敢出门,溪沟里全是垃圾、污水,俨然一条“臭水沟子”,居住环境恶劣。当地产业也以传统农业为主,盈利模式较为单一,抗风险能力弱,底子较差,经济很难自主发展起来,许多村民还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冷水溪乡街景。

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冷水溪乡成为了芷江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的对口联系乡,冷水溪村、潘家田村为对口帮扶村。在县纪委监委的帮助下,冷水溪乡以“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党员干部带头、百姓积极参与,生动谱写了“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歌,乡容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7年至今,获得了怀化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先进单位、怀化市卫生乡镇等7项市级荣誉。

冷水溪村凉亭。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县纪委监委充分挖掘冷水溪乡农业资源和优势,因地制宜,指导帮扶冷水溪乡走出一条“传统农业+特色高效农业”的产业之路。成立专业合作社,向村民发放优质肥料,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以及信息服务,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种植柑橘、血橙、杨梅等优势作物。“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冷水溪满山的杨梅乌红透亮、清甜可口,夏季来此采摘已成为附近居民消暑娱乐的优选。

满山果树。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冷水溪乡创造各种条件,吸引能人回乡、企业兴乡。老乡杨银和她的杨家将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她与全乡签订的“油茶”订单,给乡民带来了脱贫致富的机会。冷水溪乡还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大力培养“土专家”。邀请高校专业讲师对干部、村民展开电商培训、组织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等等,村民们会的多了、懂的多了,道路自然也越走越开阔。

冷水溪乡少年宫。

乡村振兴,需要培根铸魂。这方土地历史悠久,承载着革命的热血,红军长征旧址诉说着英雄烈士不畏艰难、乐于吃苦的精神。“不忘鲜血洒王坪,何日归去得祭坟”,为了铭记历史、守住乡魂,县乡政府组织修缮了两处红军烈士陵园,让红色基因得以代代传承。

红军长征旧址。

如何培育文明乡风民风?县纪委监委与文化部门衔接,帮助冷水溪乡开设了农家书屋、搭建了百姓大舞台、引进了健身娱乐器材,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了广场舞队、秧歌队、腰鼓队,“村村有队伍,月月有活动”,农村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乡风民风也得到了改善。

杨氏宗祠。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这些年,县纪委监委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项目支持,通过完善电网、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厂、扩宽硬化公路、植被绿化,帮助冷水溪乡实现了“从坑洼土路到青石板街、从臭水沟子到涓涓清流”的蜕变。作为家乡变化的见证者,64岁的村民杨邦莲很欣慰:“现在的‘臭水沟’已经不臭了,环境变好了,住着舒服多了,心情也高兴了。”

一片翠绿之中,五星红旗格外耀眼。

乡村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县纪委监委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着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伍”,指导冷水溪乡党委建好基层党组织、提升干部素质能力,更把冷水溪乡作为重点监督乡,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为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乡党委要求每名乡干部深入农村第一线,改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在家接访为上门预访,真正做到了“为人民办实事”。

绿树成荫、鲜花点缀,恬静的生活简单又幸福。

冷水溪不“冷”!如今的冷水溪乡,日新月异,山乡巨变,村村寨寨飘荡着侗族群众幸福火热的歌声:“山青青哟水清清,侗家人民和党心连心。阿哥阿妹哟齐携手,唱出侗乡满园春……”

责编:马俊达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湖湘情怀,党媒立场,登录华声在线官网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