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食材①|读者来稿:难忘家乡火焙鱼

    2021-07-22 10:35:50

征集:有哪些食材是你从小吃到大,但外地人却很少听过的?有哪些食材是你在外漂泊却始终念念不忘的?有哪些家乡特产是你一想起来就忍不住食指大动的?大湘菜报 ·新湖南湘菜频道向所有三湘大地的吃货们征集你们家乡那些独特的食材和故事。 来,分享你的家乡味道,说出你的故事吧!

有意者请投稿至 115624755@qq.com 或 qdhenry@foxmail.com



路过小街,听到街边一声声 卖火焙鱼了,正宗的火焙鱼啰 ……”叫卖声,勾起了我的回忆。

我的童年是与奶奶在乡下度过的。在我的记忆中,奶奶大多数时候就是与柴米油盐打交道,过着朴素的农家生活。为了照顾好我的日常生活,奶奶总是很尽心尽责。

每年冬季队上鱼塘干塘时,承包鱼塘的户主就会把所属塘内的鱼捞上来,但基本是大鱼。等干塘之后,奶奶自有经验,塘内肯定还有鱼,她就会带着桶子和小网子,去塘内寻找小鱼。经过一个上午时间,奶奶在各个干了的鱼塘内捉鱼网鱼,她的桶子能够装上大半桶小鱼。

带着劳动成果回家后,奶奶便将自家的木脚盆搬出来,用桶提着井水倒入木脚盆内,再将鱼倒入木脚盆内,轻轻地将鱼儿洗干净。然后,奶奶便搬个小木凳坐下,用刀小鱼肚上划一口子,将鱼肚内的杂物挤出来。因为鱼小,数量多,这道工序常常得费不少时间。完成这道工序后,奶奶便开始将鱼洗干净,放在大竹筲箕内,沥干水。等水沥干后,奶奶就会将盐均匀地撒在鱼身上。那时,我特别好奇,就问奶奶 为什么要在鱼身上撒盐 奶奶侧过头来,不紧不忙地说 只有用盐腌过的鱼,鱼的肉才会紧,煎起来才不会成粉末状,而且易保存。

剖好鱼上了盐后,奶奶就来到灶台边,先将灶上的大铁锅洗干净,然后开始向灶台放柴生火。等到锅壁上的水份烘干,沿着锅壁淋上一层茶油,再将剖好上了盐的鱼一条一条铺摊在锅壁上,奶奶生火很有技巧,为了不让锅底的鱼烧黑,奶奶放的柴不多,生的火也不大。

焙至半干的鱼起锅后,冷却十五分钟左右。奶奶找来细糠和碎米倒入铁锅中,放上长短适合的几根小铁杆,再将冷却后的鱼放在铁筛上,将鱼和铁筛同步置于小铁杆上。待火烧旺将锅中的细糠和碎米燃起烟后,再盖上锅盖。锅盖周边用旧麻袋或旧棉袄等紧紧捂严实,防止烟雾渗出。奶奶怕把鱼烧焦,一直留在灶边,掌握着灶内的火候。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的样子,火焙鱼的初成品就出锅了。再冷却十分钟左右,让火焙鱼慢慢变硬,香喷喷、金黄色的火焙鱼就做好了。

制好的火焙鱼,奶奶总是先将其保存好,等到来客时,才拿出来待客。童年的夏天也是炎热的。我的胃口也差了,饭量也少了。奶奶为了增进我的食欲总是拿出她的绝活 ——辣椒炒火焙鱼。奶奶先将油倒入锅中,等油温后,再将火焙鱼倒入油中炸上一番,然后起锅。将准备好的辣椒、姜丝倒入锅中,之后煨上盐、酱油、葱、大料等配料佐料。最后再将火焙鱼倒入锅中翻炒。上桌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用手拈火焙鱼进口。奶奶说 小馋猫,洗了手,用筷子夹着吃才卫生 火焙鱼闻起来很香,吃起来很下饭顿时激起了我的食欲。奶奶每当看到我吃了几碗饭。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绽开了花。

到了上学的年纪,父亲将我接到城里读书也就离开了奶奶。如今,二三十年过去,奶奶也早已离开了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每当看到火焙鱼,我就会想起奶奶在灶台边的情景,那灶膛的火苗绽放着故乡的光芒,袅袅的炊烟就是故乡最活色生香的场景。火焙鱼的味道不仅承载了我童年的味蕾,更有奶奶的味道,亲情的味道。

如今,我吃过的火焙鱼,再也找不到了当年的味道。但对往事的回忆,让我的心中飘香。让我加重了对奶奶的思念,以及对故乡的眷恋。氤氲着我曾经平凡的岁月,却呼唤着我对明天的憧憬和希望 !

作者 :魏亮 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

责编:蒋振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