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里的“网红”楼,有你不知道的故事

杨鑫宇   中国青年报   2021-07-01 10:41:05

杨鑫宇

6月29日,一栋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充满“故事”的特殊建筑,经过维护与布展,整体对外开放。这就是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密不可分、在《觉醒年代》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北大红楼。

当天上午,国家文物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在北京大学红楼南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出席,北京市委宣传部、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室、直属单位等负责同志参加。在这一活动上,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依托北大红楼旧址,共同策划打造的“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正式启动。

国家文物局在今年3月31日公布了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北京大学红楼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上排第一号。不难看出,在中国的革命历史中,北大红楼地位特殊,意义重大。在革命的年代里,这里活动过的人、这里发生过的事,对中国的命运有着深远的影响。

尽管已经经历百年风雨,今天的北大红楼,在热闹繁华的北京城区,依然显得雅观而大方。1918年8月,该楼正式落成,因为通体由红砖砌成,俗称“红楼”。该楼落成后,被用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第一院校舍,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等人先后在此任教任职。1918年至1919年,毛泽东曾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主要在红楼内工作。1919年,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期间,红楼及其北面的操场也是运动参与者的主要活动场所。

五四运动后,李大钊、邓中夏等人在红楼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李大钊的领导下,1920年10月,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并着手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20年11月初,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大学红楼举行。在前段时间热播的革命历史题材剧作《觉醒年代》中,许多关键情节的发生地正是北大红楼。如今,红楼整体对公众开放,所有剧迷都有机会走进这处革命圣地,对照剧中的情节与场景,感受革命者当年澎湃的初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觉醒年代》的拍摄过程中,剧组对重建北大红楼的场景特别用心。由于真正的红楼不具备拍摄条件,剧组只能从零开始重新“搭建”红楼。北大红楼走廊近120米长,两侧设有办公室、图书馆、教师阅览室等,这样大的摄影棚很难找;同时考虑到拍戏的调度、演员表演区域等限制,美术部门只能按照真实建筑的1:1.2进行还原,搭建时长将近45天。导演要求剧中红楼必须按照史料描述,图书馆、陈独秀办公室、蔡元培办公室等之间的关系、位置,楼层关系及物理距离都要准确,不能有一点差错。与此同时,剧中的道具制作也大有讲究。据媒体报道,拍摄完成后,北大红楼的工作人员都想把这些珍贵的道具保留下来。

北大红楼在维护后,作为展览场地整体开放,会不会改变红楼的旧有布局?对此,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副司长彭跃辉表示:北大红楼的保护修缮工作坚持保护第一,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强化实时监测。在修缮方案设计阶段,工作人员参阅大量北大红楼的历史照片、图纸和档案,考察北京周边同时期、同类型历史建筑的特点。此外,工作组还对参与1961-1962年修缮工作的文物专家进行回访,大到街区环境,小到墙缝修补都有据可依。

若有机会,每个对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心怀敬仰的人,都不妨到北大红楼,亲身体验一下“穿越时光”。


责编:周泽中

来源:中国青年报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