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天生“C”位,不让长株

  湖湘地理   2021-06-02 17:56:12

湘潭,

曾有“金湘潭”之称。

湘潭的“阔”历史,长沙都只能仰望。

“财赋甲列县”,

“湘潭富饶为湖南第一,凡捐输皆倍列县”,

湘军兴起,“军饷半出湖南,湖南又半出湘潭”。

湘潭的“豪”,很不一般。

湘潭风物地图。图/地图窝▼


1915年的中国,

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共43个,

湘潭以30万城市人口排湖南榜首,

排全国第21位。

湘潭多金,为其人才的喷涌埋下了重要伏笔。

近现代湘潭人才呈井喷式发展,

人才密度以及类型的丰富,难有他处可比。

这比湘潭的财富,更受全国瞩目。

湘潭昭山。图/腾讯视频▼


湘潭:天生C位

“湘潭”这个名字,有说法是来源于它的地理特征——这里地处湘江之曲而多“潭”。

湘潭是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西、南部地势较高,中、东北部地势低平。

湘水南来,过株洲,接纳了涓水和涟水才西指而北折,把一个大写的C字写完后扬长而去。

湘潭,天生C位。

湘江在湘潭画出一个巨大“C”字,一路北去。图/周立春▼


楚人南下拉开湘潭发展帷幕

“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画图……”1916年,毛泽东在写给萧子升的信中,这样描写家乡湘潭。

湘潭观湘门。图/周立春▼


毛泽东所描绘的湘潭景色,和唐诗人许浑笔下的“绿水暖青萍,湘潭万里春”一脉相承,这幅绵延了千余年、看似静好的画卷里,藏有“瓦樽迎海客,铜鼓赛江神”以及“楚女越商相杂沓,淮盐浙楮自低昂”的热闹与繁华。

商豕尊, 1981年湘潭九华出土 图/周立春 ▼


追根溯源,湘潭的热闹和繁华从春秋时期楚人南下即拉开了帷幕。春秋中期,楚人以洞庭湖东西两岸为据点,分东西两路向湖南纵深推进,为古湘潭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海禁,让湘潭C位出道

在漫长的年代里,湘潭虽有发展,但和湘江沿线其他城市相比,并没有特别风光。它的加速并最终弯道超车,起始于明万历年间。

彼时,长沙各港淤积严重,吨位较重的船只无法停泊,于是原本在长沙上下货的商船改泊有着深潭的湘潭,湖南的商业重心也向湘潭倾斜。

湘潭火车站 。图/周立春 ▼


从万历元年(1573)到株萍铁路通车的1907年,湘潭持续扛鼎了334年的湖南经济中心。“天下第一壮县”“金湘潭”“小南京”等荣誉称号才接踵而来。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实行海禁,仅留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口岸。这一变化,因广州和湘潭间的“转口贸易”商路的形成让湘潭“出圈”。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 。图/ 方阳 ▼


原本滇黔粤桂物产北进中原或东出江浙,中原、江浙货物南进两广或西入川黔,都在湘潭集散;省内湘江上游,涟水、涓水流域出产的桐油、茶油、材木、谷米、棉花等产品多荟萃湘潭转销,日用苏广杂货,如食盐、布匹、百货、海产、槟榔,大都从湘潭批发。

万楼。图/ 方阳 ▼


海禁后,湘潭还成为内地进出口物资的一个重要集散地,容闳的《西学东渐记》,记录了湘潭商务繁荣的景象:凡外国运来货物,到广东上岸后,必先集湘潭分运内地,出口丝茶,必先集湘潭装箱,再运往广州放洋,以至湘潭与广州间,商务异常繁盛,陆路肩货往来于南风岭者,常年不下十万人。

海禁后,湘潭还成为内地进出口物资的一个重要集散地,舟楫往来不绝。图/腾讯视频▼


“金湘潭”鼎盛期,随着粮、盐、药材、茶叶等转口贸易量的海量增涨,金融的创新产品“票号”随之进入湘潭。

窑湾历史文化街区 。图/ 方阳 ▼


湘潭票号的通汇地点众多,诸如上海、汉口、广州等无不通达,每年内外汇兑达千万两白银。彼时,俨然湖南金融中心的湘潭,全国人民都知道,它已经C位出道,如果彼时有一线城市一说,湘潭毫无疑问能够跻身其中。

湘C的未来值得期待

把湘潭的历史搬出来,并非为了厚古薄今。事实上,湘潭的今天并不弱。2020年,湘潭的GDP总量是2343.10亿元,全省排名第7;湘潭的常住人口272.62万,人口数量在全省排倒数第三;

水运式微后,虽然“金湘潭”不再,湘潭的今天并不弱。图/腾讯视频▼

人均GDP为8.59万,在全省仅落后于长沙,排在株洲、岳阳、常德、衡阳等在经济上有着极大野心的城市前面。从这些数据来看,强邻环伺的湘潭大有闷声发大财的感觉。

湘潭夜景,从数据来看,强邻环伺的湘潭大有闷声发大财的感觉。图/腾讯视频▼

省会之侧的湘潭,长期处在长沙的虹吸效应阴影下,近些年,随着长株潭产业布局的调整,以及它自身不但不畏惧虹吸效应,反而积极往长沙方向发展、主动对接,不但让虹吸效应有呈弱化之势,还占了近水楼台的一些便宜。

曾经C位出道的湘潭,车牌为湘C,它的未来,绝对值得期待。

歌没唱错,湘潭县确实曾在浏阳河边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湾?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哪……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哪……”很多对湖南有所了解,但又不是很了解的人,唱起或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会纳闷:“浏阳河的边上怎么会有个湘潭县?”

湘潭地图(2020年版)。图/地图窝▼


今天人们熟知的,浏阳河从浏阳市进入长沙县后,下游从东至西弯过了所谓的九道湾,最后经雨花区、芙蓉区和开福区注入湘江。大家都知道“九道湾”是概数,实际上湾再多,也弯不到湘潭县去,歌词写错了吗?

《浏阳河》的词作者,是长沙人徐叔华。

作为长沙人的徐叔华是不可能不知道浏阳河的流向的,实际上,他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湘潭县确实在浏阳河边。只不过,那时的湘潭县,比现在的湘潭市还大,现在的浏阳市,在《浏阳河》这首歌创作的1950年代初,属于湘潭。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湾,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湘潭县哪。图/资料图片▼

一直到1983年,浏阳才从湘潭的版图划归长沙。

不仅浏阳曾属于湘潭,1952年,因为长沙专署正式改名为湘潭专署,长沙县、望城县、湘潭、平江、岳阳、临湘、浏阳、醴陵、湘阴、攸县、茶陵、宁乡等14个(县市),理论上都是在湘潭的管辖内。

九华湖德文化园。图/腾讯视频▼

这些县市,从1958年起,到1983年才渐次脱离湘潭。算上早就从湘潭剥离的株洲和双峰,湘潭的版图,从巨无霸,到1983年,已缩至到湖南最小的一个地区,总面积5045平方公里,只下辖韶山市、湘潭县、湘乡市3个县(市)。

湘潭才是真正的芙蓉国

湘潭又称莲城,莲在湘潭,有着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

“湘莲”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江淹《莲花赋》:“著缥菱兮出波,揽湘莲兮映渚,迎佳人兮北燕,送上客兮南楚”。

湘潭又称莲城,莲在湘潭,有着3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图/腾讯视频▼


莲与湘潭结缘已达数千年,到隋朝的时候,湘莲种植已十分普遍。明、清之际,湘莲的种植更加鼎盛,湘莲不仅在湘潭大量种植。明朝洪武年间,朝廷正式规定,当年的湘莲须按时进贡,并以圣旨晓喻天下:“湘莲纯属贡品,庶民不得食用”。

由于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湘莲又称“贡莲”,并一度专指产于湖南湘潭的莲子,清乾隆和光绪年间《湘潭县志》记载:“莲子有红白两种,官买白者入贡(白种即为湘莲)、”土贡有莲实,产县西杨塘“。

湘莲历来作为进贡朝廷的珍品,湘莲又称“贡莲”。图/资料图片▼


民国时期,湘莲为湖南大宗出口特产,产量和出口量为全国之冠,抗日战争时期,湘莲生产又趋衰落。抗战胜利后,湘莲恢复出口。1946年《湖南经济》载:政府提倡湘莲生产,“在不妨碍粮食生产的原则下,方应努力于质的改良与量的增加”。

湘潭的夏季,随处可见荷塘。图/周立春▼


很多人认为毛泽东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芙蓉国”指的是湖南,其实,很可能,指的只是湘潭,盛产湘莲的湘潭才是真正的芙蓉国。

灯芯糕,是湘潭地区的一道传统糕点。图/腾讯视频▼


湘潭的出产,和湘莲一样齐名的,还有槟榔。湘潭不产槟榔,但湘潭的槟榔产业左右着海南、越南等地的槟榔价格。

湘潭人对槟榔始终如一的喜爱,使得槟榔在湘潭从地方传统食品的单一产业,发展成了门类齐全、就业人数众多的产业“洼地”。

2016年,张新发槟榔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始于1905年的张新发,历经张雪霖,张荣生,张颖传承后,到今天第四代传承人张刚强接捧。

毛氏红烧肉。图/腾讯视频▼


湘潭顺口溜“龙牌酱油灯芯糕,槟榔果子水上飘,十里荷塘百里香,砣砣妹子随你挑”,湘莲、槟榔外,龙牌酱油、灯芯糕以及著名的毛氏红烧肉都是湘潭在全国都很有名的美味。

以韶山为圆心的百公里名人圈

唐浩明曾说过,如果以韶山为圆心,以一百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湖南近代人物的百分之八九十便囊括进来了。

湘潭的人才密度不止是冠绝湖南,在全国范围来讲,也很难有其他地方可以匹敌。

这个区域之所以群星璀璨,是从该区域成为金湘潭开始的。金湘潭之前,该区域的人才,能够拿出来说的,就只蜀相蒋琬。而蒋琬老家井字镇,后来也划归了双峰。蒋琬之后,湘潭虽留寓过晋代的陶侃、唐代的褚遂良和杜甫,但,并没有土生土长的人物出现。

毛泽东故居。图/腾讯视频▼


明代中期后,湘潭出现过四次人才高峰。湘潭社科联秘书长尹铁凡就曾直言,湘潭人才的大量出现,和湘潭因为经济的发展而成为金湘潭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是人才的受教育、培养,需要钱;二是金湘潭的商贸活动带来的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交流碰撞以及融合,让地处内陆的湘潭人能接触到外面的新思想、新文化。”

东山书院。图/腾讯视频▼


第一次人才高峰,出现在明中叶至清嘉庆年间。这段时间出现的,多是科举入官的人才,例如李腾芳、陈鹏年等这些今天我们比较陌生的人物。

第二次人才高峰,出现在清咸丰、同治年间。这次人才的喷涌,与湘军崛起密切相关。金湘潭不仅为湘军提供了大量军饷,而且输送了大量将士——湘军陆军以湘乡人为主,湘军水师虽然统领是衡阳人彭玉麟,但中下层官兵大多是湘潭人。

湘潭巫家拳,湘潭人尚武,秋瑾、平江不肖生皆习过巫家拳。或许,这也是近代人才喷涌的一个原因。图/腾讯视频▼


有意思的是,湘军的第一次大捷,便是湘潭大捷。太平军被打败后,中国出现了“湘军遍中国,督抚半湘人”的盛况。当时中国十八个行省,湘人先后出了总督、巡抚20人,布政使、按察使12人,其他提督、总兵、副将千人以上。这些人里面,大多是湘潭人或湘乡人。

“湘军遍中国,督抚半湘人”,曾国藩故居(现属娄底)。图/资料图片▼


第三次人才高峰,出现在19世纪初。这拨人才中,有革命英烈、中国同盟会会员中为革命捐躯的第一人刘道一,有湘潭媳妇、鉴湖女侠秋瑾,有旷代逸才杨度、实业家梁焕奎,有画家齐白石以及著名的黎氏八骏。

彭德怀故居。图/腾讯视频▼


第四次人才高峰,出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是湘潭人才高峰的最高潮,湘潭涌现出了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罗亦农、陈赓、谭政、萧三等一大批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

鲜为人知的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平江不肖生,虽然因为祖籍平江,被普遍认为是平江人,实际上本名为向恺然的他出生在湘潭,他祖父在湘潭县油榨巷经营着一家叫“向隆泰”的伞厂。

徐静蕾,是湘潭人。图/资料图片▼


和他相似的,演员徐静蕾虽然户口本上的祖籍是双峰,但她的祖上一直居住在湘潭十八总,她的父亲也是出生在十八总的。

从“钢钢的”湘潭到“智造”湘潭

193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贯彻“发展重工业,巩固国防”方针,考虑到华北和华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来到湖南物色办厂的场地。他们最终选择了湘潭河东下摄司附近的一块近万亩的地。准备兴办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厂。

湘钢、湘电外,还布局了江麓、江南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工业体系完备。图/腾讯视频▼


虽然,后来因为战争的迫近,计划中的几个大型重工业工厂就只建成了电工器材厂,但当时选定的那片区域,在1949年后,相继建成湘潭电机厂、湘潭钢铁厂、湘潭纺织印染厂等大企业,湘潭也成为建国初期国家重点建设的23个工业城市之一。湘钢、湘电外,还布局了江麓、江南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工业体系完备。

湘潭莲城大桥。图/腾讯视频▼


让湘潭倍感风光的,还有全省十四市州中唯一以市州名冠名大学的湘潭大学。曾任国民政府国税署长、财政部政务次长的姜书阁、著名史学家羊春秋、著名诗人彭燕郊、连续承担4项国家高科技863项目的李寿佛等教授先后任教湘潭大学。

湘潭大学,与湘潭这座城市的际遇有某种相似之处。图/腾讯视频▼


近10年,尤其是近5年来,湘潭大有触底反弹之势。经济总量不断攀升,GDP由2016年的1762.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343.10亿元;

湘潭县挺进了中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湘乡入选了湖南十强县;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军民融合千亿产业正加快形成中;湘钢、湘电、吉利、步步高等百亿产值的企业涌现了出来。

尤其让湘潭人感到骄傲的是,湘钢的钢材撑起了港珠澳大桥、江麓的战车亮相国庆大阅兵、华菱线缆把神舟飞船送上了天。

港珠澳大桥,湘钢的钢材撑起了港珠澳大桥。图/资料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湘潭人也得到了实惠,2010年,湘潭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59元,2020年,增长到人均34360元,接近翻了一倍。

随着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省会的诸多资源,湘潭人也能共享。湘潭在忍痛划出去多个县市后,经济总量虽不再独占鳌头,但湘潭人乐得“闷声发财”。

责编:李莉芹

来源:湖湘地理

我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