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毛泽东求学足迹,探寻天心发展精神内核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2021-06-02 13:53:23



沿着毛泽东求学足迹,探寻天心发展精神内核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通讯员 黎棠

庭院相联,走廊迂回,其间绿树成萌,环境幽雅,时不时传出朗朗读书声。不少穿着校服的学生穿梭期间,偶尔还能遇到一些循着讲解声参观的游客——这里是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以下简称第一师范),是一座集学校、红色教育基地于一体的建筑物。1903年开始进行师范教育,至今有118年的历史了。

3月23日,天心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来到第一师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中心组成员在天心区委书记刘汇的带领下,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还一起参观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相关展厅,听取了“第一师范与青年毛泽东”主题讲解。

天心区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次专题学习选择在第一师范既有历史的考量,也有现实的需求。108年前,年轻的毛泽东走进湖南第一师范,以“恰同学少年”的豪情,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如今,天心区,也用这股勇于探索的精神,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勇于探索,这里是推动天心发展的动力源泉

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第一师范在党的百年征程中,涌现出了大批杰出的共产党人,包括蔡和森、李维汉、任弼时等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延安五老”中的徐特立和谢觉哉,以及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段德昌、“独臂将军”刘畴西、新四军首任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等,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共同构筑了天心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这些活跃在天心大地上的党史故事,更是变成了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和鞭策着天心人奋斗和拼搏。

这座有着百余年历史的学校,学校里的“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记录着毛泽东当年在这里度过的8年时光。现在这里还有毛泽东曾经上过课的“八班教室”,住过的“八班寝室”。

(经过还原的曾经的八班寝室)

还有他曾经独特的健身方式——“冷水浴”的场所也被完好的保留至今。如今,校园内的一座亭子里还有这口保存完好的井,据介绍,毛泽东当年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来这里洗冷水浴,即使寒冬腊月、大雪纷飞也不间断。他认为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可以磨砺意志,练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学校里,毛泽东和老师、同学经常学习讨论各种问题,或谈治学、做人之道,或纵论天下大事,探求救国教民的真理,常常一谈就是几个小时。

天心区位列中国百强区第64位

踏着先辈的足迹,靠着这股探索和敢打敢拼的精神,天心区也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2017年财税过百亿,2018年GDP过千亿、到2020年位列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第64位。一路走来,这些成绩靠的是全区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

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在天心区的改革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从来都是天心人所秉持的。2013年,湖南省颁布实施了《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天心经开区位于湖南绿心规划的重点区域,361家工业企业必须全部退出。“绿心”工业企业退出战役打响后,天心区“腾笼换鸟”,抢抓机遇,拥抱智能制造,以大数据产业为中心,聚力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高技术服务业,全力打造长沙第五谷——“天心数谷”。引入了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数字经济企业与项目,初步建成了以“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产业和数据存储、生产、加工、应用、交易全产业链的大数据产业双轮驱动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

(长沙天心软件产业园是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软件业再出发”、盘活闲置资源的重点项目。)

2019年12月2日,湖南省第一块“人工智能产业园”的牌子,挂到长沙市天心经开区。至此,该区“绿心”区域,已有地理信息(大数据)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园3大绿色科技产业园,聚集企业300多家。2019年8月,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产业园。2021年4月27日,中国电信天翼云中南数字产业园项目落户天心经开区,是迄今湖南省内投资最大的新基建项目,未来将成为中国电信集团全国第五大区域级数据中心。

做人民的学生和公仆,天心一直在践行

在第一师范期间,毛泽东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917年夏,毛泽东利用暑假空余时间,他邀约同学进行“游学”,他们广泛接触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等各种人。后来,毛泽东还为第一师范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

毛泽东的这种“人民为本”的精神,也深深的影响了天心区广大党员干部。为了积极践行为民服务理念,天心区始终从民意出发,以民生落脚,用心作答为民“考卷”。

对于天心区的民本理念,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汤俊杰也是深有感触。2021年5月14日, 汤俊杰受邀参加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他聊起了这样一个故事:“我2007年截去了双下肢后,上卫生间非常不方便,我房间的房门和卫生间的地面是不平整的,上卫生间的时候是靠两个椅子挪来挪去才能挪到便盆旁边,经常摔倒。残联对我家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之后,地面平整了,我上卫生间能坐轮椅进去,非常方便。”

(汤俊杰在关爱残疾人活动上进行演说)

一个小小的故事,折射的却是天心区残联让残疾人通行有爱无碍的为民情怀。天心区有残疾人3.3万人,其中持证残疾人7532人。近年来,在天心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残联按照“民生为本”的战略,从生活保障、康复救助、就业创业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助残内容和形式,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心灵。

(天心区“爱心天心”帮扶工程表彰大会现场)

而助残只是“爱心天心”的一个缩影。天心区委、区政府聚焦城市特殊困难群体,从2020年起创新实施“爱心天心”困难帮扶工程。通过积极发挥政府和社会两只“手”的作用,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困难群众,构建“大帮扶”工作格局,有力解决“帮扶谁”“谁来帮扶”难题。据统计,帮扶工程实施以来,天心区共摸排走访群众16127户,实施帮扶5810户,筹集发放困难帮扶资金5169万元,落实结对帮扶1014户,有力保障了困难群众凡困必帮、有难必救,增强了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此外,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天心区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车位、床位、学位、厕位”和“物业、用水、菜价、道路”等民生问题,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事。

穿越时空,妙高峰下的湖南第一师范书声依旧。百年前,年轻的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入校求知,以此为起点走向革命道路。百年后,革命精神仍在这里薪火相传,青春“后浪”奔涌不息。天心区也将学好用好毛泽东等革命先辈们在第一师范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汲取奋进的力量,循着伟人留下的红色足迹,再次书写一个又一个的天心奇迹。



责编:封豪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我要问